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唐代李肇《国史补》载有一段王维"观辨乐"的事情,这是中国历史上所见最早的关于音乐图像学的记录。但三百多年后被北宋沈括所否定,并在其后的历史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实际上,王维"观辨乐"并非虚妄;沈括所言也并非确论。这段久远的故事却说明了中国古代音乐图像学的历史及其道理。

  • 标签: 王维 观图辨乐 沈括
  • 简介:“音乐学分析”概念由于润洋先生首次提出,之后在音乐学界引起不小反响,但由于一些研究者没有完全理解音乐学分析的真正含义,以致出现概念混乱、“两张皮”现象等问题,很难产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之所以如此,主要由于研究者对音乐学分析中跨学科思维的认识不够而造成的。鉴于此,文章从跨学科思维的缘起、方式和条件三方面对音乐学分析进行了审思,以回应音乐学分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 标签: 跨学科 音乐学分析 审美
  • 简介: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在各个领域的成就都在不断的刷新,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原动力—创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艺术领域则显得尤为重要,为其提供更多好的新的作品。本文意在从了解钢琴教育的发展与现状,体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钢琴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培养这种能力的建议。

  • 标签: 钢琴教育 创造性 培养
  • 简介:斯克里亚宾晚期的创作是由和声因素构成的,由“神秘和弦”变化而来。“神秘和弦”不仅是斯克里亚宾开创的和声表现手法,也是欧洲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音乐发展的重要环节。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这一和声现象进行阐释,从而使这一理论不断的成熟、完善,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理解斯克里亚宾的和声技法提供了多角度的理论参考。

  • 标签: 斯克里亚宾 神秘和弦 三全音 泛音列 有限移位调式
  • 简介:作为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后期一部重要的室内乐作品,《幻影》不仅凸显了不同历史时期、创作流派所产生的音乐风格与技术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且从其异质多元的结构布局、“十二音调性序列”的隐蔽处理以及和声技术对隐蔽调性的开掘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后可得出:调性结构在全曲中具有核心主导作用。概言之,正是这一调性结构思维在回溯过去、指向未来的历时性技术实践,才使得《幻影》作品呈现出传统与现代、过去与当下、观念与技术兼长并美的综合化创作特色。

  • 标签: 约翰·科里利亚诺 《幻影》 异质多元 “十二音调性序列” 调性结构
  • 简介:视唱是学生理解感知作品的最直观且基础的行为,分析拆解单声部视唱中的隐伏旋律,用分声部训练的方法来视唱隐伏旋律的片段,更有助于学生对视唱作品的整体把握,并培养其声部思维的能力和良好的内心听觉,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

  • 标签: 隐伏 旋律 单声部 多声部 声部思维 视唱
  • 简介:由现代音乐学和数学语境判断,朱载埔创建新法密率即等程律,不过是解一个等比数列的几个简单步骤。若从朱载埔时代的语境出发,这个过程并不简单。至少朱载堉要避免事先已“返宫”的责难,数学等式21/12=22×2×3/1在当时也不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还要解决如何突破千余年黄钟9寸之说,等等。朱载埔借《周礼》之名,从几何学入手解决千年的音乐学难题,不能不说是绝顶聪明的做法。况且,他以解等比数列的所有方法尝试着建立新法密率,从而为当代音乐舞台的丰富多样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等程律 等比数列 朱载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