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5月23日晚,2017“第五届天津五月音乐节”的重磅大戏——普契尼经典歌剧《图兰朵》在天津大剧院歌剧厅成功上演。我院院领导与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我院师生以及热爱歌剧艺术的乐友们一同观看了演出。此次歌剧的主要演员、幕后工作组都由天津音乐学院师生担纲,同时也得到了中央歌剧、国家大剧院的鼎力支持。三个优秀团队联合完成了本次歌剧演出,让《图兰朵》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 标签: 天津音乐学院 《图兰朵》 中央歌剧院 经典歌剧 音乐节 成功
  • 简介:歌剧是意大利艺术史上的辉煌瑰宝。在意大利歌剧史中,威尔第是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通过对意大利歌剧的继承和突破,威尔第创作出了具有鲜明特色、饱含艺术魅力的诸多作品,使得意大利歌剧重放光芒。本文通过剖析威尔第歌剧的艺术成就来论述其对意大利歌剧的突出贡献。

  • 标签: 威尔第 歌剧 继承 突破 贡献
  • 简介:第一场演出1830年秋,瓦格纳有幸被莱比锡大学录取,成为一名音乐系的学生。初入大学的瓦格纳就像一只囚禁许久终获自由的小鸟,迫不及待地展开自己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启发,瓦格纳创作了一部《B大调序曲》。他工工整整地将《序曲》的总谱抄写一遍,还醒目地将铜管乐器用黑墨水、弦乐器用红墨水、木管乐器用绿墨水书写。一天,瓦格纳紧张地捧着《序曲》的总谱,递给了当时莱比锡剧院的音乐指挥海因里希·多仑。

  • 标签: 瓦格纳 莱比锡大学 《第九交响曲》 故事 大师 歌剧
  • 简介:瓦格纳15部未完成歌剧是瓦格纳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作品未完成的原因多样,其中多部改编自经典之作,这些作品的研究体现出多种意义。首先,未完成的歌剧中体现出瓦格纳对于多种风格的尝试,尤其是德奥歌剧以及法国歌剧类型;其二,未完成的歌剧中包括了多部喜剧,展现了瓦格纳的喜剧创作思维;其三。宗教风格是瓦格纳未完成歌剧中重要的特征,因此这一系列作品有利于我们全面把握瓦格纳的宗教思想;其四,瓦格纳作品中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其在未完成作品中体现尤为明显。总之,瓦格纳未完成歌剧研究利于我们清晰全面地把握瓦格纳的创作思想,思考作品之间的关联,是瓦格纳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基础。

  • 标签: 瓦格纳 未完成歌剧 喜歌剧
  • 简介:《麦克白》创作于1606年,和《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被公认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麦克白》的故事,大体上是根据古英格兰史学家拉斐尔·霍林献特的《苏格兰编年史》中古老故事改编而成的"叛乱平定得如何?"苏格兰国王邓肯焦急地向受伤的军曹询问。"我们的将军麦克白骁(xiāo)勇善战,带领我们的军队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是,

  • 标签: 《麦克白》 故事 歌剧 《哈姆雷特》 《李尔王》 《奥赛罗》
  • 简介:威廉·理查德·瓦格纳(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生于莱比锡,是德国歌剧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开启了后浪漫主义的歌剧作曲潮流,其音乐手法与剧场观念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艺术形式。

  • 标签: 瓦格纳 歌剧 传统 改革者 浪漫主义 艺术形式
  • 简介:科尔曼对歌剧的审美和评价有着非常独到的个人观点。他认为歌剧的本质是戏剧,但他对戏剧的所指并非通常的剧本、情节,而是音乐,他认为只有用音乐来支撑的戏剧才是好的歌剧,这是歌剧评判的唯一标准。但是他所指的音乐,又是什么样音乐?这在科尔曼心中是有严肃的标准的,他对歌剧作品的鲜明褒贬,都是出自他的这一标准。本文正是主要抓住这个被国内研究科尔曼歌剧思想所忽视的关键点,对他的歌剧批评思想进行了很有针对性的揭示和分析。

  • 标签: 科尔曼 歌剧 戏剧 批评
  • 简介:在纽约,每周都有几十场不同规模、不同主题的现代音乐会举行。而这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米勒剧院的“作曲家肖像系列”可以说是作曲家专场音乐会中最为成功,也最具有影响力的。2016年11月17日,该剧场别开生面地推出中国旅美青年作曲家梁雷的肖像音乐会,引起笔者的关注。

  • 标签: 专场音乐会 肖像 剧院 米勒 青年作曲家 哥伦比亚大学
  • 简介:本文是2017年3月15日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的“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七期)中李吉提教授的讲座实录,该讲座由作曲系主任金平教授主持。讲座中,李吉提教授首先对戏曲与歌剧的异同进行比较,并回顾中国民族歌剧在汲取戏曲要素过程中已获得的主要成就与经验。然后,用边欣赏、边议论的方法,以叶小纲的歌剧《咏·别》为例,分析其作在“对戏曲要素的多方位汲取与发挥”所进行的主要探索与新经验。李吉提教授认为,西方的歌剧体裁与中国戏曲体裁虽然同具戏剧音乐特点,但二者又有本质的区别,我们要努力使歌剧体裁更适用于表达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 标签: 中国乐派 李吉提 中国歌剧 戏曲要素 借鉴 新经验
  • 简介:《露露》是奥地利作曲家贝尔格一部经典的表现主义歌剧,用十二音作曲技术写作而成。基本序列是贝尔格为本剧精心设计的一个音高材料核心,但对十二音序列的运用却比较灵活多变,用福特的音级集合理论对《露露》基本序列进行截段划分,以证明其音高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得出相应的截段集合,并对这些集合在剧中如何运用作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 标签: 《露露》 贝尔格 基本序列 六音集合
  • 简介:歌剧《蝙蝠》是圆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于1893年创作的一部雅俗兼备的杰作。这部歌剧巧妙的将咖啡馆的气氛与庄重的大剧院气氛完美融合。故事情节围绕法尔克策划的“蝙蝠报仇”过程中的混乱和伪装展开,其中最为人知的咏叹调就是这首《侯爵请听》,又名《笑之歌》。选曲《笑之歌》作为一首咏叹调,以活泼动人的旋律塑造了阿黛莱的音乐形象。本文分析了该曲的思想内涵和乐曲艺术特色,并提出了演唱该曲的几点技巧。

  • 标签: 轻歌剧 演唱技巧 视听 以情带声
  • 简介:《江姐》是我国歌剧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曾历经多次复排,由多位演唱者分别成功塑造了"江姐"这一经典艺术形象。通过对她们的演唱分析,既能加深对作品本身的理解,同时也能获得对民族歌剧演唱更加深刻的认识。鉴于此,本文简述了多版《江姐》的概况,分析了三位代表性演唱者的演唱技术和风格,并就民族歌剧演唱的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 标签: 民族歌剧 《江姐》 歌剧演唱 变化发展
  • 简介:“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意大利的歌剧音乐形式在欧洲的歌剧舞台上占据了主导统治的地位。德国歌剧的发展从最初的效仿,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前后经历了长达200多年之久。

  • 标签: 歌剧 德国 巴洛克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
  • 简介:歌剧《秋子》是我国第一部本土正歌剧,在我国歌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剧以日本随军慰安妇秋子为主人公,以其与新婚丈夫宫毅因战争而引发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表现了鲜明的反战主题。该剧1942年初在重庆首演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而2014年由南京艺术学院出品、修订、复排的修订版歌剧《秋子》亦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本文在肯定原版《秋子》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剧本、音乐两个主要方面对时隔七十余年的两个版本进行比较研究。

  • 标签: 歌剧《秋子》 原版 修订版 比较研究
  • 简介:歌剧作为舞台音乐的特殊性之一在于,其表演需要一个“舞台制作”环节。21世纪以来,歌剧的制作无论在手段还是观念上较之以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导演不再束囿于“忠于原作”的信条,开始在“视域融合”这一潜在理念的支持下广泛试验全新的、个性化的甚至颠覆性的诠释方案,歌剧制作俨然已成为歌剧表演的重大“看点”。本文梳理了对经典歌剧采用“现代制作”的四种代表性方式(抽象化、现代化、本土化、简约化),并以若干实例举证并剖析了“现代制作”背后的人格声音与心理诉求。

  • 标签: 歌剧 经典 本土化 现代版 人格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