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藏族宗教音乐初探田联韬在我国藏族地区流行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其次是本教(亦称本波)。本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属于自然形式的宗教,它崇奉自然信灵与鬼怪。据本教经典记载,本教的创始人是祖师辛饶米保。本教最初起源于西部象雄地方(即...

  • 标签: 宗教音乐 羌姆乐舞 诵经音乐 佛教寺院 佛教音乐 本教
  • 简介:从《新青年》开始,中国传统戏曲一直是主流文人批判否定甚至于抹黑压倒的对象,只有余上沅、田汉、欧阳予倩、齐如山等少数文化人自始至终钟情并致力于传统戏曲的创编及演出活动;有'田老大'之称的田汉,堪称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有成就同时也最值得研究和反思的一位戏曲活动家和戏曲改革家。

  • 标签: 中的宗教 宗教神道 戏曲中的
  • 简介:藏族宗教乐舞带有鲜明浓厚的雪域色彩和高原风格,尤其在带有傩艺术性质的乐舞表演中,不仅体现出藏族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而且显示出她粗犷、豪放、古朴的气质与性格。从乐舞的发展中可以窥视到藏族文化发展的脉络。

  • 标签: 藏族 乐舞 苯教 藏传佛教
  • 简介:本文讨论元明戏曲中蒙古语词的使用情况,不涉及其他语言的外来词,且范围限定在方龄贵先生所著的《古典戏曲外来语考释词典》之中。方著材料丰富,考释清晰,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从宏观上看,主要有二:一是名不副实。该书的书名为《古典戏曲外来语考释词典》,实际上只考察了元明清三代蒙古语词以及元明时期波斯、阿拉伯语词

  • 标签: 中外来词 元明戏曲 外来词特点
  • 简介:八十年代,在中国傩戏和傩文化研究兴起之时,山西省潞城县南舍村发现了抄立于明万历二年的记录赛祭礼仪和演出节目的民间抄本《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长子县东大关村发现了抄立于清嘉庆二十三年的同类抄本《唐乐星图》、《供盏曲目》等,此前,山西各地又发现众多的宗教

  • 标签: 宗教祭祀戏剧 山西省 祭祀活动 乐星图 迎神赛社 晋东南
  • 简介:西安鼓乐与宗教活动育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的本质却是真正的民俗音乐,属于世俗性的民间音乐范畴。本文从西安鼓乐的内容、形式、体裁、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诸方面入手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 标签: 西安鼓乐 宗教音乐 民间音乐 民俗音乐
  • 简介:本文通过对手风琴传入中国后的特殊经历的描述和分析,透过其历史发展的“过程”,阐释了这一外来乐器如何及为何在中国与政治结缘而形成其独特文化现象的缘由。

  • 标签: 手风琴 乐器与政治 民族认同 政治改造
  • 简介:太平天国在宗教礼拜仪式上用什么乐器伴奏,在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风琴,有人认为是西方的管乐器,还有人认为是我国的民间乐器。文章在史料基础上对上述各论点分析后指出,太平天国的伴奏乐器应为我国的民间乐器,此规定看似洪秀全的随意之举,里边却蕴含着《圣经》对上帝教的深刻影响。

  • 标签: 太平天国 上帝教 伴奏乐器 民间乐器 圣经
  • 简介:日本雅乐的实质(续篇一)——使外来音乐日本化的几个步骤金文达1993至95年曾蒙《音乐研究》发表过《日本雅乐的实质》三篇文章。事实上,这个课题的论据是多方面的,虽然也曾尽量加以压缩,但因当时“出版难”的缘故,一篇十几万字的文章,也只好不了了之。这次...

  • 标签: 日本雅乐 外来音 《秦王破阵乐》 日本音乐 日本化 四拍子
  • 简介:作为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中的两种重要文化现象,宗教与音乐不仅在形式上相得益彰,而且在终极意义上也高度一致。艺术的审美境界和宗教的信仰境界,二者完全可以在高层次的精神体验境域中交涉互融。旷观古今中外,宗教与音乐从来都是联系最为密切的领域。因此,宗教音乐形式较之其他世俗音乐形式,有着自身特殊而丰富的审美特性。无论从终极关怀与至高乐境进行分析,或从日常世俗与神圣超越展开探讨,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宗教音乐的审美境域,理解宗教音乐的审美意义。

  • 标签: 宗教音乐 终极关怀 至高乐境 日常世俗 神圣超越
  • 简介:文化全球化让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在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上显示出了更多的不可预料性,这一过程催生了很多别样的文化新形式。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过程是异质文化的缱绻与决绝的过程——感性和理性的杂糅。中国民族戏剧和外来音乐的百年对话过程,更明显的体现出中西文化当代交流进程:从排斥,到认识,到认同;从全盘西化到放出眼光,选择"拿来";从冲动的模仿,到理性的借鉴。中国当代民族戏剧在与外来音乐的冲击过程中彰显出文化的多元化魅力。

  • 标签: 民族戏剧 外来音乐 模仿 借鉴 民族性
  • 简介:《约翰受难曲》系爱沙尼亚作曲家阿沃帕特(PartArvo)以约翰福音中耶稣受难内容为蓝本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完成于1982年,是钟鸣音乐中的精华之作。该作品在音乐形式上体现出作曲家个性化音乐语言与欧洲早期音乐双重特征,在音乐观念上则较为直观地反映了作曲家的宗教精神。

  • 标签: 阿沃·帕特 《约翰受难曲》 钟鸣作曲技法 十字交叉 声部交错 图形谱
  • 简介:建国以来我国宗教音乐研究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甘绍成一、对本学科的回顾在音乐学的众多学科中,宗教音乐研究与其它学科如音乐史、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等相比,可谓基础最为薄弱但发起较早的一门学科。从本世纪的音乐史来看,其实,早在二、三十年代,我们的前辈音乐家刘天...

  • 标签: 宗教音乐 道教音乐 研究学科 少数民族宗教 佛教音乐 学科建设
  • 简介:作为天主教徒的贝多芬,其一生创作中,取材于基督教文化的作品占有一定的比例,除了晚期著名的《庄严弥撒》外,他还写过相当多的宗教歌曲,而写于1804年的声乐套曲《盖勒特圣歌六首》无疑是其早期重要的,但却又被人们忽视的杰作。其中的第四分曲《大自然对神的赞颂》,承接前三首曲子所营造的悲剧性情感氛围,在套曲中作为一个显著的情绪转折点,本曲向人们展现出创作主体从苦涩、哀号中获得拯救力量这样一个心路历程。文章从歌词文本的情感把握入手,继而就其音乐结构形态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作曲家在营构新的音响风貌时所采用的工艺手段。最后,试图解释该曲整体外在表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以及支撑这些情感所依托的宗教信念。

  • 标签: 贝多芬 艺术歌曲《大自然对神的赞颂》 音乐形态 宗教情感
  • 简介:巴赫的宗教音乐思想是在特定的、复杂的条件下形成的.本文通过对其生活经历、所处社会环境及作品的分析让人们了解,巴赫宗教音乐的目的及其始终不变的动机是赞美上帝、纯洁灵魂,帮助世人承受命运的苦难、给予人们福音的安慰.

  • 标签: 巴赫 《马太受难乐》 宗教音乐思想
  • 简介:传统音乐,一部分已经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部分目前尚未被认定。在飞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这些具有“非‘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处于更加濒危的境地。究其缘由,乃“先进与落后”和“精华与糟粕”二分法的价值判断思维使然。但现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少数民族原始宗教音乐,既不“先进”,也不“落后”;既非“精华”亦非“糟粕”者众,因而亟需更多的理论观照。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其加以“抢救”,也许是当下最为有效的保护途径。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 原始宗教 音乐 保护
  • 简介:《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墓室壁画》(七卷本)是第一套关于丝绸之路上墓室壁画艺术成就的学术成果,该书由总论和分论组成,对墓室壁画的数量、型制、题材、影响等进行了全面整理,归纳总结出艺术特征,图文并茂,有很强的综合性。该书侧重现有考古成果材料梳理,强调中原文化的主导性,在“丝绸之路”语境下进行了完整的学术归纳。

  • 标签: 中国 丝绸之路 墓室壁画 宗教艺术
  • 简介:宗教音乐在研究中往往被提升或贬抑到一种不太实事求是的位置,因此在对宗教音乐本质的探讨中经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切实际的偏差。本着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唯物史观,面对宗教音乐这个无法回避的音乐历史现象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对于揭示宗教音乐本质的真面目有着积极的意义。宗教音乐体裁的形成,最早起自宗教仪式的需要。随着社会制度的更迭和宗教领域内部的多次改革运动,宗教音乐体裁风格的演化逐步脱离了仪式的需要而更多地取决于宗教观念

  • 标签: 宗教音乐 布里顿 改革运动 间奏 三全音 赋格曲
  • 简介:古拜杜林娜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盏誉的女作曲家,1980年她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奉献》,这部作品充满了鲜明的对比和紧张的情绪,小提琴独奏部分复杂而精彩。创作中,作曲家运用象征性的音乐语言和整体性交错结构,通过音乐的创造方式来表达和论证了自己的宗教观念。使音乐形式化过程与宗教观念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创造自由的末世观”思想。

  • 标签: 古拜杜林娜 《奉献》 宗教观念 交错结构 创造自由的末世观
  • 简介:兄弟于学问界未曾为系统的研究,在学会中本无可以表示之意见.惟既承学会诸君子责以讲演,则以无可如何中,择一于我国有研究价值之问题为到会诸君一言,即"以美育代宗教"之说是也.夫宗教之为物,在彼欧西各国,已为过去问题.盖宗教之内容,现皆经学者以科学的研究解决之矣.吾人游历欧洲,虽见教堂棋布,一般人民亦多入堂礼拜,此则一种历史上之习惯.臂如前清时代之袍褂,在民国本不适用,然

  • 标签: 以美育代宗教说 演说词 民国本 此则 宗教家 美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