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音韵是与语言音乐关系极为密切的语音内容。作者通过三个层次:“音韵的存在意义”;“两种概念的‘音韵’”;“‘目的’决定‘用度’”,提出在语言音乐学文论中,对音韵学术语,要做到知而慎用。

  • 标签: 音韵学 语言音乐学 音理分析 音位学 声韵调
  • 简介:从开始古筝到现在已经有6年了,在这6年里有许许多多让我难忘的事,那我就跟大家一起聊聊吧!侥幸过关三年级的时候,离考4级只有一个星期了,但是考试的曲子还没有背下来,特别是《渔舟唱晚》的快板和摇指背得不是特别熟练。孙老师非常着急,每次去上课的时候,总要给我做指导,我不会弹的时候,

  • 标签: 古筝 《渔舟唱晚》 三年级 摇指 快板
  • 简介:一、研究意义中国古代乐律虽然早就形成过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自身体系,但未曾历经近代科学的洗礼。被称为“绝学”的古代乐律学文献史料不仅浩如烟海,无解或聚讼千年之悬案堆积如山,新材料和新成果不断问世,新解和异说层出不穷,加之乐律学者各自为政、分散研究、分歧平行,以至古代乐律史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始终无人涉及。

  • 标签: 乐律学 学史 中国 文化特点 近代科学 文献史料
  • 简介:关于我国明代乐律学家朱载靖(1535—1611)及其乐律的研究是我国乐律研究的重点。自20世纪以来,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始终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其内容主要涉及朱载墒及其律学成就、朱载培的律学文献点注、朱载靖的异径管律及其琴律等不同方面。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各自的结论,但其中仍有诸多问题尚存争议。

  • 标签: 律学研究 综述 乐律学家 20世纪 异径管律 研究者
  • 简介:本文分别从中国音乐图像研究的历史渊源、中国音乐图像概论的学理基础、中国音乐图像创新发展的导向等三个层面,对《中国音乐图像概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一并揭示我国以"乐"为统领艺术文化和思想文化传统与由"图谱"到"金石"实证研究学术体系的并存发展,在新时期凝练提升中华民族固有的伟大智慧和创新创造能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核心作用。

  • 标签: 中国音乐图像学 历史渊源 学理基础 创新发展
  • 简介:民歌作为京族口传心授、经久流传的民族文化内核,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历久弥新的固守传承,还是与时俱进的交融创新,其所呈现的都是京族人民寄托宗教信仰、表达思想感情、描绘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真。以田野采集的民歌资料为分析对象,通过词体阐述、旋律解析、词曲同步三个层面,相对系统地对京族音乐进行探析和阐释,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和分析出其音乐文化内涵。

  • 标签: 京族民歌 形态分析 词体阐述 旋律解析 词曲同步
  • 简介: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乐器,只要没有严重的生理疾患。但娃而易见的一般规律是:年龄越小越容易,越大越困难。因此,音乐应该早点开始。但究竟何时,要具体隋况具体判断,没有通用的答案。

  • 标签: 音乐 乐器 生理疾患 教育
  • 简介:浙江奉化布龙艺术是我国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龙运动之一,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既是民众表达美好生活愿望的艺术形式,也是人民群众展示自身才艺,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在社会视角来看,奉化布龙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奉化布龙存在着污染生态环境、诱发安全问题等负面影响,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秩序管理,才能促进奉化布龙的长远健康发展。

  • 标签: 奉化 布龙 社会学
  • 简介:文章回顾了老年精神音乐在中国的兴起、发展和优势,论述了目前该学科的几个主要论域及其重要性。围绕音乐对老年群体生理功能的积极效应,对相关研究给予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的分类,并从神经生理学基础实验的角度总结了这方面的贡献。文章还分析了音乐对老年群体的知、情、意的调节作用,对老年人幸福感、关感、道德感及认知能力、意志力的有效影响并涉及到老年人音乐能力的保持、发展与迁移以及老年音乐教育的特殊性。最后,文章揭示了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综合音乐活动方式、心理场的成因、形态与规律,探索了广播、影视、网络等音乐传播方式与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关系。

  • 标签: 老年 精神音乐学 社区音乐 音乐能力 音乐教育 音乐传播
  • 简介: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当代音乐文献研究获得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虽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学术成果,但在许多基本理论问题方面尚存在分歧。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归纳总结了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

  • 标签: 音乐文献学 音乐文献 许勇三
  • 简介:契丹—辽是10至12世纪活跃在东北亚的草原民族政权,在二百余年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其中与中原的北宋和周边的各民族、国家的音乐文化交流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进行考察的过程中收集到许多珍贵的图像资料,从这些图像资料中可以看到契丹—辽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情况,对研究辽代音乐史和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契丹-辽 音乐史 音乐图像学
  • 简介:在当下世界文化碰撞、交流和融汇的语境中,比较艺术这门学科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显示出它的强势走向。该论文的写作是基于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将音乐和美术这两个载体的对比研究变得更为具体化,从作品的分析中寻求两种艺术形式的共性。由于音、画两种艺术形式采用的物质元素有所差异,使人们在理念上形成一种固定的概念——绘画是空间艺术.而音乐是时间艺术。然而音与画的共性通过心理的联觉作用是可以相互转换和渗透的。本文在梳理前人关于该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发觉音乐和绘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隐含在其间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最终通过音乐中的“色”与绘画中的“色”互为交融,从相应的作品中找出两者间的共性和互通性。

  • 标签: 比较艺术学 音乐 绘画 联觉
  • 简介:笔者曾写过《高校音乐专业声乐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分析》一文,本文就这个问题继续延伸,从多个层面探究这个问题。

  • 标签: 高校 音乐学专业 现状
  • 简介: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专门的纯律理论,但是在传统乐器古琴的演奏及其大量有关文献中却包含着纯律的实践和理论。琴律的记述年代较晚,未能形成系统的纯律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已经存在的纯律实践。结合其它材料,文章获得这样一个认识,即纯律的运用并非必然地与复调音乐和功能和声体系共生,在旋律性的单音音乐发展中也同样有所实践。

  • 标签: 曾侯乙编钟铭文 纯律 下角 变商
  • 简介:民族音乐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田野考察和研究对象——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及其发展类型(1)是其尤为突出的两个特点。纵观中国传统音乐学习可得:纯理论学习独占鳌头,而相关的田野考察实践却寥寥无几。笔者根据这一现状以及研究生期间所参与的河北省高碑店市、雄县两地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田野考察所获(2),来浅谈一下民族音乐田野考察对中国传统音乐(3)学习的必要性。

  • 标签: 田野考察 中国传统音乐 学习
  • 简介:引言:口述史引入音乐领域的肇始哲学史有三个关键性命题: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我们是如何知道的?知道了,我们又是如何表达的?这第三个问题,就是语言哲学时代围绕讨论的核心问题。2002年底当我疲惫不堪地把大部分田野调查资料带回香港中文大学的时候,我没有想到的是,我所面临的写作折磨绝不比田野调查的困难更小,围绕着一个不识字的民间歌手,一篇博士论文要写他一个人,写什么?如何写?弄不好写成传记吗?

  • 标签: 口述史 音乐学 香港中文大学 调查资料 田野调查 民间歌手
  • 简介:戏曲以“记”为名出现于宋元,在明传奇里极为繁盛,成为传统“记”体具有戏曲特色的吸收和发展。戏曲制题史上“记”的被选择,显示了形成中的戏曲文体观念。“记”所具有的记史、记事、志怪、传奇、讽箴等作用为戏曲所肯定,特别它对叙事功能的强调、对虚实关系的处理深为明代曲家认可,而“传”“纪”等倾向完整或顺序志人、强调真实性的文体类型则逐渐与戏曲走上两途。“记”与“纪”“传”的分野,成就了戏曲叙事性的发展,反映了传奇体制成熟化规范化的过程。“记”的创作追求和美学特色,与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记”的普遍使用因此成为明传奇文体自觉性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戏曲形式与风格的形成和确立。

  • 标签: 记体 明传奇 制题 叙事性 戏曲文体 文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