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考察的凤岭村是一个粤东小山村,位于梅县白渡镇,距梅县约15公里。其周围的村子有公珠、桃柳。北边与蕉岭县的高思镇(现已撤)只有一山之隔。整个村子坐落在一个小山窝里,大致上是一个由北倾向东南的狭长的山谷地。北部高于南部,如此北部的范围称上村,南部称下村。北部有个小山丘,两侧再接上两边的山,筑成两道堤,成了一个水库——石子岭水库。水库1957年修成后,库区居民迁到村中居住。该水库雄踞于整个村子之上端(北部位置),将风岭上面村庄流出的河水蓄起,形成一个小型水库,最大蓄水量约800万立方。水库下建有一个水电站,叫石子岭水电站。水库里的水从水电站流出,由上而下穿村而过,最后流出风岭村境。

  • 标签: 考察报告 梅县 小型水库 水电站 蕉岭县 北部
  • 简介:剪纸在赫哲族称为"霍乎底",赫哲族以鱼皮剪纸而闻名,在前苏联学者和凌纯声先生的考察报告中我们能够看到赫哲族是一个拥有发达剪纸历史的北方民族,从材料、剪技、幻化无穷的纹样世界,无不让人惊叹。而当笔者再度来到这片土地进行田野考察时,所见却与往日大相径庭。该文通过对传承人、纹样种类、教育中的传承现状、剪纸在旅游开发中的现状等方面调查,完整体现了今日赫哲族"霍乎底"的现状。

  • 标签: 赫哲族 剪纸 霍乎底 传承现状
  • 简介:田野考察(Fieldwork)是人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该学科标志性的研究方法,研究者身处“田野”,去接触、感知、体验、研究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及其中形成的独特的“他者文化”。有学者认为,田野调查“这个术语出自于田野博物学家的话语,最早由以前的动物学家哈登介绍到人类学中”。

  • 标签: 田野考察 苗族服饰 图像资源 黔东南 个案 采集
  • 简介:五华县源坑教会成立于清同治四年(1865),是粤东客家地区成立最早的巴色会教会之一,仅次于清咸丰五年(1855)成立的樟村教会,又因为成立后有不少西方牧师常驻教会布道,并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展分支教会,一时成为巴色会在粤东地区的一个重要中心。

  • 标签: 五华县 教会 考察报告 粤东地区 客家地区 周边地区
  • 简介:侗族芦笙节是侗族南部方言区最为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次集体庆贺农业丰收的民族盛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它的举办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增进村寨之间的团结友爱,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和误解,对于推动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垂范的作用。

  • 标签: 侗族 芦笙节 娱人性
  • 简介:三次田野考察,分别是在泰缅交界的美赛镇,缅甸掸邦的大其力和景栋,泰国与缅甸接壤的拜县,都是在广义的"金三角"地带中。在这些地方,居住着大量傣-泰族群,他们自称"傣"(Tai)、"泰"(Thai)。虽然属于不同的支系,各自的方言、习俗和建筑风格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大同小异。他们信仰南传佛教的同时也信仰原始宗教,在民间文学上,表现出了一致性,具有相似的"布雅"(祖先)神话及其信仰。这些都与中国傣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 标签: 傣-泰族群 民间文学 神话传说 章哈文化 文化认同
  • 简介:本文主要以田野调查的具体事例为根据,勾勒新疆地区的双语教育状况,并对其发展作一定的阐述。首先对新疆地区双语教育进行总体概括,然后以笔者田野调查得到的资料为依据,介绍新疆喀什地区的双语教育现状,最后就新疆喀什地区在双语教育中存在的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民族母语作用等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双语教育 维吾尔语 汉语 地域差异
  • 简介:<正>本文所考察的大田县朱坂村,历史上又称"朱阳"、"赤坂",明清时期属大田县丰城乡径里四十七都,现属文江乡。作为行政村的朱板村目前下辖:坂面、栁口、洋尾、上东溪、分板、路下洋,村部驻分板。朱坂村与尤溪、永安两县相邻近,处三县相交之地。文江溪穿永安槐南、大田朱坂、文江而入尤溪,勾连三县再汇人闽江。~①由于地处福建山区,朱板村山多田地少,田地贫瘠,历史上当地民众除了

  • 标签: 田野考察 槐南 文江乡 太白金星 仪式活动 科仪
  • 简介: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文化,梅花拳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着变迁,也遭遇到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给它带来的巨大冲击。河北广宗县核桃园乡杨庄是梅花拳的一个重要传承地,杨庄村民长久以来一直习练梅花拳,形成了一种悠久的武术文化传统。本文以实地调查所获资料为基础,描述了杨庄梅花拳文化传统的形成、传承方式及其历史变迁,同时着重关注了梅花拳在当下所遭遇到的冲击和挑战。

  • 标签: 梅花拳 武术文化传统 广宗县杨庄
  • 简介: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地方院校已将本地区原生态民间舞蹈引入课堂,这对现有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无疑是有益的补充。但由于原生态民间舞蹈与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紧密联系。因而我们需要使民间舞课程的开设体现出技术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而实现本地区优秀传统民间舞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保护。

  • 标签: 民间舞教学 田野考察 教学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用 高校
  • 简介:田野上的庄稼一下子绿了,似乎是淅沥淅沥的雨不经意间讲了个笑话,把它们一下子都逗乐了。小苗笑得前俯后仰:

  • 标签: 田野 笑话 庄稼 小苗 思考 智者
  • 简介:  这是一个日渐荒芜的词汇.  荒芜,不仅是因为疏于使用.  赵同学在聚会上讲述过一段校园轶事:一位出身农家的学生在填写履历表时,在父亲的"工作单位"一栏填上了"田野"两字,从此沦为笑柄,并因此被封以"田野"的绰号.  ……

  • 标签:
  • 简介: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还有很多从事舞蹈的工作人员用“采风”一词来描述从自己生活的地方到民间艺人居住的田间地头学习当地特色的舞种,及生活方式等,直到“田野”这个词的出现,以人类学的视角去阐释文化和艺术的内涵,以整体观的态度看待、发现和研究文化和艺术的生成、形成、演变、继承、发展等规律与特征,也意味着有关舞蹈人类学的学术渐变规范。笔者认为“田野”一词的运用,不仅将舞蹈的理论研究更加规范,更将舞蹈的动作内涵赋予明确的定义。比如朝鲜族舞蹈的上身体态为什么多以内含为主,是因为朝鲜族人民长期受侵略者的压迫所致;再如蒙古族舞蹈的上身体态为什么多以挺拔为主,是因为受大草原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所影响。所以说“田野”它与人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民俗宗教、民俗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民间舞的研究必然离不开“田野”调查。

  • 标签: 田野调查方法 舞蹈民族志 中国民族民间舞
  • 简介:侗族的民间祭祀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祭祀符号、祭祀语言、祭祀习俗以及祭祀文化背后的社会关系网络构成了留架侗寨的祭祀文化丛。其民间祭祀的交感魅力在于人们以直觉与非理性化的思维特征,透过土地庙祭祀、田间地头祭祀、鼓楼祭祀、火塘祭祀、萨堂祭祀等形式将祭祀信仰外化为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具体存在,并通过一些约定俗成的祭祀传统规约人们的祭祀行为。

  • 标签: 祭祀文化 民间祭祀
  • 简介:神像是一种人为建构的社会性文化符号,它基于神的观念而存在,是神在现实世界的象征和化身,承栽着人们对神灵的想象,在民间信仰实践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冀南洗马村供奉神灵众多,神像的种类也多样,它们的生产和使用能带来具体的社会功效,对乡土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 标签: 神像 仪式 信仰实践 身体经验
  • 简介:越南华人主要分布在以胡志明市为中心的南部地区,100多年前已形成以原乡地缘关系为纽带集合而成的五帮(广州帮、福建帮、潮州帮、海南帮、客家帮),原先居住在越南东北地区的“海宁客”,1954年南迁后进入“客家帮”。在1970年代越南南方的海宁客家继续迁徙到海外,越南北部的海宁客家遭遇排华而返回中国。海宁客家的跨境流动与族群意识在南越华人、北越华人、海外钦廉客家、越南归侨的不同视角呈现其特色。

  • 标签: 越南客家 海宁客 艾人 艾族 侬族
  • 简介: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于2001年7月16日至25日,以"塑造故乡:中国移民与乡土社会"为题,举办为期三天的学术会议及七天的田野考察.

  • 标签: 中国 移民 乡土社会 学术研究 社会组织 文化建构
  • 简介:霍城县老城村的调查显示,随着外在环境的改变、社会经济的发展,迁移到新疆的东乡族在其传统的教派门宦内婚、宗族外婚、早婚、包办婚、近亲婚等婚姻习惯方面发生了巨大变迁;同时,随着他们同其他民族交往的增多,族际通婚现象也渐趋普遍,并对其文化特质、族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 标签: 新疆东乡族 婚姻文化 文化变迁 族际通婚
  • 简介:摘要:借助舞蹈人类学的研究视角,以人类学传统工作方法——田野工作为基点,切入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研究,发现当代民族民间舞蹈与田野工作之间的逻辑必然,以整体观的态度看待田野工作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启示作用。

  • 标签: 民间舞蹈 获取途径 参与观察 地方性知识
  • 简介:民族音乐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田野考察和研究对象——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及其发展类型(1)是其尤为突出的两个特点。纵观中国传统音乐学习可得:纯理论学习独占鳌头,而相关的田野考察实践却寥寥无几。笔者根据这一现状以及研究生期间所参与的河北省高碑店市、雄县两地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田野考察所获(2),来浅谈一下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对中国传统音乐(3)学习的必要性。

  • 标签: 田野考察 中国传统音乐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