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明中叶至明灭亡的百年之间,帖学大放光彩。此期间,虽然道统主义书风已不是主流书风,但在理论上做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极大深化和丰富了道统主义书法理论。以吴门书派和董其昌为代表的古典主义书风完全摆脱了程朱理学对书法的束缚,纠正了赵孟颊复古主义追随者只顾其流而忽视其源的做法,将宋代“尚意”书风和晋唐书法一并成为学习、取法的对象,形成了纯正、典雅,书卷气极强的书风。在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想大朝中,只有徐渭一人将浪漫主义书风表现到了极致。晚明的王铎、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和王了望等人形成了气势恢弘、视觉冲击强烈的表现主义书风。从书体上看,明中晚期在楷书、行书和草书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尤其是在篆、隶创作实践上的突破,为清代碑学的产生起到了破冰之功。

  • 标签: 明中晚期 程朱理学 道统主义 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表现主义
  • 简介:自古至今,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中都贯穿着天人合一、天地人和的精神。比如对龙的形象的创造,它不是模拟自然的恐龙,也不是克隆自然的蛇,它是多民族包容的天地人和的整合性思维结构。通观中国无数的经典之作,无不从整体上统揽天上、地下、人间于一体;过去、现在、未来连成一片。不论是以人观小,还是以小观大都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我把这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魂称之为“大视野、人思维、人格局、人气象”结构。

  • 标签: 大视野 格局 气象 中国文化史 天人合一 思维结构
  • 简介:在全球艺术衍生品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艺术授权及其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对中国消费结构处于快速转型期、产业重塑、新科技的融合等机遇与挑战,要打造我国更加开放、更具国际竞争能力的艺术衍生品产业链;以“本土化”为契机,迅速带动与提升我国艺术衍生品的核心竞争力;以资产化、财富化的发展为取向,架构相应交易市场与交易平台;以新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互联网艺术衍生品产业;以机制、体制、法制建设为抓手,推进中国艺术衍生品市场在新的一轮机遇期中,能够不断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快速持续发展。

  • 标签: 艺术衍生品 艺术创意 文化产业
  • 简介:陶艺也许是艺术里最有“行业”感的视觉艺术方式,一方面缘于陶瓷悠久的历史,一方面缘于陶瓷材料的魅力。我们希望从历史的桎梏之中脱化出来,从材料的本质主义怪圈挣脱出来。今年的专栏将会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具像陶艺;(2)中外陶艺教育;(3)公共艺术与陶艺文化园;(4)试验艺术与陶艺;(5)传统陶瓷与现代陶艺的契合转化之可能性;(6)中国陶艺理论批评的建构。除了搭建一个好的学术平台,更为重要的是能真正拓展陶艺的领域,使之成为在视觉艺术领域中更具精神价值的创造,使我们的陶艺更具人文性,更具当代文化价值。(魏华)

  • 标签: 当代陶艺 陶艺家 具像 中国陶艺 陶艺教育 当代生活
  • 简介:格局,气象也。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观其神采而后品其内在,我们常以观其格局体势为第一环节。格局更多的是表现为观赏者对书法作品第一印象的宏观把握。明清以降书手多以大幅式、多字数的堆积来表现格局,煌煌巨制悬于壁上正对于前给人的视觉效果往往是宏大而震撼的。尺幅形式上的夸大确实会给人带来惊憾之感,但是否经得起推敲还需要深入品鉴,相比之下,更能打动我的则是小尺幅下的大气象。

  • 标签: 尺牍 书法作品 宏观把握 第一印象 视觉效果
  • 简介:当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时,回眸本世纪以来中国书法发展的历程,正可谓是百感交集。中国这100年的历史,从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到辛亥革命清王朝覆灭;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从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残酷摧残,到近二十年来改革开放经济的繁荣,书法艺术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 标签: 八国联军 清王朝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覆灭 洗礼
  • 简介:漫画在我国不足百年的历史,但古老的中国绘画就是充满漫笔和寓意深刻的绘画,具备有漫画的雏形。真正确立“漫画”这个名字,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事,丰子恺先生的画是第一被公开命名为漫画的。近百年来,无论在战争年代对侵略者的反击还是和平时期对道德的维护,都发挥了卓越的功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文化国际的接轨,传统漫画面临创新的课题,现代动漫不仅在漫坛而且在流行文化领域中占领了十分重要的

  • 标签: 漫画家 传统漫画 新格局 嘉兴市 丰子恺 研讨会
  • 简介: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中国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东方国家跃居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艺术走出国门,中外美术交流活动蓬勃开展。时至今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目的已不再是几十年前仅仅让国外友人了解和认识中国,而希望在全球对中华文化相对熟悉且颇感兴趣的今天,让中华艺术的独特价值得到更广泛认同和传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一方面让我们能够以更加自信主动的姿态,从异域文化中汲取有益于自身艺术发展的资源,促进美术交流升华为美术交融,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与壮大;同时,借助丝路文明的不断拓展,如何以-哈当的方式将中华艺术的独特魅力向世界展示与传播,并形成持久有力的互动,将成为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 标签: 世界文化 文化艺术 美术交流 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 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