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艺术流派的划分、艺术形式的丰富多样,使许多人甚至艺术家忽略忘记了艺术原本是人对自然物象、本能意识的一种真切的再现与记录。艺术本源在被渐渐遗忘。让我们抛弃表面艺术,重拾并正视艺术本源。

  • 标签: 艺术本源 艺术流派 艺术形式 自然物象 艺术家
  • 简介:画画对我来说是一种记录,一种对不同阶段心智成长的记录。就如同看了一场好电影,听了一曲好音乐,感动之余的慢慢回想、细嚼。生命中总有不同的邂逅,或人或事或物,或静止或流动。心想唱歌就唱歌,喜欢保持这种率性。曲终人散后的孤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喜欢随心而画,喜欢不经意间的每一笔每一画带给自己的触动。作画,

  • 标签: 天高云淡 轻舞飞扬
  • 简介:每周三次的书法辅导课是我与孩子们相处交流的最多时刻。那时的我们一起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畅游,去领略欧体的险峻刻厉,变化多姿;草书的连绵惋如黄河之水咆哮而下之势,滔滔不绝;行书的潇洒俊雅,行云流水般的畅快。

  • 标签: 幸福 摄影 书法艺术 辅导课 草书 行书
  • 简介:对洪凌的认知还止于浅读,以下是浅读形成的碎片,有待深读后的从容展开。积极主动地将西来油画转换成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的一部分——西方:具象、抽象→东方:气象、

  • 标签: 于洪 精神文化 积极主动 中国人
  • 简介:作为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总监,刘明强调美术文献展的特质在于,不仅更注重文献性与研究性,更强调如同历史文献一样去记录、整理、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平实的态度。基于此,文献展致力于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与其实验精神的见证。

  • 标签: 文献 历史 当代艺术
  • 简介:杜键:刘其敏同志的素描展开幕了,我们向他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很感激他把这么好的一批素描作品送来北京,来我们学校展出,对我们的教学,创作都会有所推动。去年,广州美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王肇民

  • 标签: 刘其敏 素描作品 刘老师 中国美术馆 广州美院 中央美院
  • 简介:受集美组委托,先把会议的内容大概说一下,然后由集美组总经理林学明致欢迎辞。首先我代表集美组向专家、学者、老师们表示致敬。另外,我们都是一些昔日的学生,特别向张院长、常院长表示学生的敬礼。受集美组的委托,会议的中心议题虽然是集美组的回顾,这大概只是一种说法,最重要的目的是对集美组设计的取向和目前所做的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等等,从学术的意义上提出一

  • 标签: 室内设计 集美 美术学院 设计方案 设计回顾 学术动态
  • 简介:4月16日开始了新的课程单元——女子头像。这一天的记录只有简短的一问一答。在完成了一个男头像作业后,第二个作业为女头像,实际上从下面的记录内容来看,这个作业应该为"女胸像"。普遍意义上,男性的脂肪层薄,结构更加清晰、明确,额头的结节、眉弓部、颧骨和面部肌肉也更明确,所以在讲究解剖结构的写实雕塑教学中,第一个泥塑作业往往安排男头像,从简单入手,只做头和颈,如果符合古典的原则,应该做过颈窝。

  • 标签: 随笔 讲课 解剖结构 课程单元 记录内容 普遍意义
  • 简介:中国字画艺术品市场开始走红朱浩云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预言:20世纪艺术投资将取代股票、房地产投资,成为人类主要的投资方式和内容。一个走出封闭状态的新兴市场我国字画艺术品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字画在国内市场上无法流通。为此,国...

  • 标签: 艺术品市场 艺术投资 房地产投资 未来学家 封闭状态 张大壮
  • 简介:绘画是反映心灵的镜子,凡属于优秀的绘画作品一定是能够生动地记录人类心灵历程,视野独到地反映出社会变革中人类精神世界的时代特征,表现出艺术规律的共性和艺术家的个性。油画家张国利先生最近所创作的"冲突"系列,就属于这类作品。

  • 标签: 矛盾冲突 作品赏析 象征传统 社会变革 记录 画面
  • 简介:我喜欢用文字记录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写的最多的是关于美术教学方面的点点思考.其中听课随笔是我最喜欢的记录方式.因为它能真实地记录和再现课堂教学中的所思,所困、所疑,所想和所得。速写作为绘画中独特的表现形式也同样是我的最爱。在工作之余我画了大量的速写,也搞过专题展览.也出版过速写方面的书籍。用速写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课堂教学又是我最新的尝试。

  • 标签: 课堂教学 速写 文字 记录工作 记录方式 听课随笔
  • 简介:为这样的一个团体这样的一种行为作出解读,不管从哪一层面来说都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四个人和一部车,一千多个日夜(2007年9月—2010年12月)和一个中国,在这种不停行走的过程中,以颜苏平为首的这些志同道合者在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和坚持中,也终于到了告一段落的时候了。而这一行为究竟是暂告一段落还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现在难以预测,但对于它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却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透过这些数以千计的作品,感受到了某些打动我们内心的东西。人的内心是柔软的,但有时却又坚硬冷漠,它并不会被轻易地触动,更何况在当下这一图

  • 标签: 中国油画 写生 流动 意义 内心 解读
  • 简介:罗克珊娜·马尔科奇(以下简称"马"):罗斯李,你以里程碑式的著作《表演艺术:从未来主义到当下》(1979),开辟了对表演艺术的研究,并且近期通过叙述新千禧年之际表演艺术在技术、政治、审美上所发生的变化,扩大了它的内涵。

  • 标签: 罗克 罗斯 图像学 千禧年 马尔科 现场表演
  • 简介:程大利先生是一位学者.一位优秀的出版人.同时又是当代有着重要影响的画家。三十多年的编辑生涯.使他积累丰厚.见识卓越.这在当代画坛是罕见的。他能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审视传统.寻找规律.与同时代画家相比,对于中国画的认识要深刻得多。

  • 标签: 程大利 艺术思想 外化 修养 绘画 知识
  • 简介:这是一个“视觉智能”的时代。也是一个“世界图像”的时代。亦即约翰·伯格所言:“今天的我们总是以一种前人没用过的方式去观看艺术品。”(JohnBerger,WayofSeeing,NewYork:Penguin,1972.)我们又何尝不是以一种前人没用过的方式来观看与记录发生着的时代。随着数码影像的普及,视觉观看变成一种快餐消费,也造成一种虚浮、空洞和幻觉的影像堆砌。那么我们如何留下这个时代与我们在这个时代的痕迹呢?“小影像,大时代”正尝试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启示。

  • 标签: 小影像 大时代 记录 发生 世界图像 视觉智能
  • 简介:从美的感悟开始儿童色彩表现与创造的动力往往来自表现对象趣与美的吸引,趣是指那些能引发儿童心理情绪与美好愿望的内容和形象,如画中情节故事、角色形象的新奇、天真、浪漫等,它们往往引发孩子强烈的探究兴趣与表达愿望:美指的是表现对象所呈现出的外在视觉,

  • 标签: 色彩表现 课程设计 儿童 感悟 教学 创作
  • 简介:美籍华裔画家徐靖沂先生1934年出生于福建仙游,1948年移居马来西亚梹城,1960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2年赴美深造,在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图书馆学,获硕士学位后留母校任职。徐先生自幼酷爱绘画,任职母校,不废艺事,潜心此道,有志竟成,于1978年开始受聘任该大学美术系水彩画教授。近十年中徐先生作品在多次参加全美性水彩画展览及各种艺术团体邀请展中获得金奖、首奖等诸种荣誉,并且被选列入《美国艺术家名人录》。在美国竞争剧烈的社会和人材众多的画坛,非有勤奋不辍、铁杆成针之精神以及独到精湛之艺术成就,曷克臻此.

  • 标签: 水彩画家 徐先生 具象 南洋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明尼苏达大学
  • 简介:2006年底以来,人们看到了好几个涉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艺术历史的展览: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的“创造历史:中国20世纪80年代现代艺术纪念展”、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的“’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今日美术馆的“原点·星星画会”、南京青和美术馆关于江苏“’85时期”美术运动的“自转”等等。这些展览,尤其是在UCCA举办的“’85新潮”展览,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与议论。我注意到,一个看上去很古老的问题是所有的议论的焦点:“什么是历史?”

  • 标签: 中国艺术史 艺术历史 20世纪80年代 艺术中心 艺术运动 美术馆
  • 简介:郎静山是上世纪世界级的江苏摄影家,出生于淮阴,成名于大陆,因摄影是中国画意风格史称“集锦摄影”,获多种重要奖项于国外。后半身的创作与定居都在台湾,这样重要的摄影家,其画意风格让人津津乐道,但少有全面指导技法上的美学总结,深入探讨“集锦摄影”的画意风格。指出长时间人们对郎老指导法则:中国画历史中“六法”的误读,并阐释了世上真正的“六法”概念。并且指出郎静山对“六法”的理解一向失读,且指出这种失读背后真正深刻的艺术史原因。然后重新阐发,力图真正揭示出,郎静山作品风格背后的指导原则。并从“六法”失读中,阐释“集锦摄影”是取法哪些中国画原素。对中国摄影界提出看法,从郎静山身上寻找出对中国摄影界深刻的启示意义,并不局限于只是对郎老作品风格的解读而已。

  • 标签: 郎静山 中国画 六法 集锦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