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初春,笔者前往朝阳区红庙北里,拜访了著名雕塑家刘焕章先生。刘先生的工作室坐落在搂区中的一套仅有的三居室的老式住宅楼中,因为是在一层,所以楼前有一个不大的小院,隔着围栏就能看见院子里堆放着的许多石头和木头,还有从阳台搭建出来的一间稍带天光的小小工作室。上午9点半,我们来到了工作室,当时刘先生正在创作泥塑《沈从文头像》。放下手中的工作,刘老和蔼谦和地与我们亲切交谈并解答了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不知不觉就度过了愉快的5个小时。以下文字内容,是根据当时笔者与刘焕章先生的谈话记录整理而成。

  • 标签: 谈话 工作室 文字内容 朝阳区 雕塑家 住宅楼
  • 简介:知名华裔艺术家闫淑芬女士和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巴特(Bart)院长一行三人受福建师范学院和福州市教育学院之邀来中国,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他们首先在两院做了学术演讲,考察了福建莆田、宁德。随后他们到北京交流。在与《雕塑》杂志社范伟民社长见面后,到清华美院邀请鲁晓波院长做了欧洲十几个国家的高校硕士作品展的评析,并在范伟民社长的陪同下专程去宋庄参观了章华雕塑工作室、单国栋艺术工作室、李刚工作室、朱尚熹工作室、大地艺术中心创始人司秋利的美术馆等处。巴特院长非常喜欢宋庄的艺术气氛,尤其对朱尚熹工作室印象深刻,他对朱老师的儿子说:“你为什么到美国学,你爸爸就够你学一辈子了。”他们还参观了在北京SKP举办的朱炳仁“山水训——故宫藏画·熔铜创作展”。在熔铜壁画《千里江山图》系列作品前,巴特院长反复触摸,仔细观摩这组根植于中国传统又在当代语境中凸显的作品。在得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先生今年8月份要去德国柏林举办个展后,他欣然受邀前往杭州,参访了朱炳仁江南铜屋博物馆和工作室。十多天一路下来,虽然旅途辛劳,但巴特院长一行感受颇深。本次考察距上一次受本社之邀来中国已有十几年了,巴特院长感慨的说道:“现在的中国简直是今非昔比、翻天覆地,完全不一样了。”限于篇幅,本刊仅报道部分活动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巴特 范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千里江山图》 中国传统 谈话
  • 简介:姜宝林:"我们这个家是个艺术之家,圆满、和美、幸福。"人物表姜宝林:1942年生于山东蓬莱。浙江画院专职画师、艺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凌韻华:姜宝林夫人,1942年生于广东汕头。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幸福 谈话 博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 医科大学
  • 简介:本科学习阶段之后,我决定将美术史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主攻方向,希望能将个人喜好与专业方向进一步结合。攻读硕、博学位期间我一直在南京求学,自然对身居南京的美术史论大家心存向往,希望能当面拜会,以获指点。2011年10月下旬的一天,机缘巧合,在一位前辈的引荐之下,终于有幸拜访中国美术史研究泰斗、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树中先生。

  • 标签: 林树中 美术史论 美术史研究 俞剑华 大羽 中国美术
  • 简介:潜:庄先生,与油画和国画相比,作为一个画种,水彩画创作是不是应该发挥它自身的长处,或者换句话讲,水彩画创作是不是不应该受到画种的局限呢?

  • 标签: 谈话 艺术 插图 理想 水彩画 画种
  • 简介:朱塞佩·佩诺内(GiuseppePenone)认为几乎所有的雕塑都是有灵魂的,他将仪式性内涵灌注到材料、过程和对象之中,超越了传统文化而捕捉到人类天性中与生俱来却被遗忘的东西。他对于艺术的定义令人迷惑,也非常简单:艺术家的工作在于探索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并将探索的结果赋予形式表现。

  • 标签: 谈话 人类天性 传统文化 现实世界 形式表现 艺术家
  • 简介:2014年,我在巴黎的奥赛博物馆,看了一个陈列展,是1895年法国沙龙的原貌照片。加上当时油画作品的照片,还原了当时的展览。当时没选上沙龙展的画家有这么几位:塞尚,他的作品也摆在那里;沙罗作品也摆在那里,今天都成了稀世珍宝。沙龙是相对于官方的重大美术活动而言的,官方的重大美术活动必须有官员,有主持,有一套政府规范。沙龙就是另一回事了,我给它冠以“随便”两个字,轻松自由活泼。沙龙这个形式,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文人雅集“曲水流觞”。曲水流觞这个活动,最早见于记录的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它详细记载了雅集的过程。其实在六朝之前,艺术家的活动就已经见诸记载了。庄子解衣盘礴的故事,是最早艺术家的声色并茂的活动。

  • 标签: 艺术沙龙 谈话 观摩 徐州 文化 笔墨
  • 简介:以下稿件由数次访谈整理而成。一般而言,国内对大地艺术的介绍仅局限于对美国的报道,而忽略了这是一次全球性的艺术运动。本次访谈对象克里斯·德鲁里先生是英国一位重要的地景艺术家,他将用自己的经验和作品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审视大地艺术的视角。在生态环境已经达到临界平衡极限的今天,重提大地艺术之精神则不无暮鼓晨钟之意,以此与艺术界同仁共勉。

  • 标签: 艺术家 克里 英国 谈话 宇宙 大地艺术
  • 简介:蒋采苹:"我们全家都是搞艺术的,都能互相理解。你再看看,我们家四个人四个样,孩子们说我们最反对就是跟父亲一样,跟母亲一样。"人·物·表蒋采苹:1934年生,河南洛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研究会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画家。潘世勋;蒋采苹先生,1934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

  • 标签: 个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央美术学院 1934年 谈话 国画家
  • 简介:2002年9月16日,在江苏省美术馆,我和崔振宽先生就中国画的传统与现代性的问题进行了一个下午的讨论。辩论是非常有意义的,但由于当时只是随便展开的,没有想到录音。因此,回来后,我只能根据回忆,就崔先生所关心的问题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 标签: 中国画 传统与现代 美术馆 录音 谈话 回忆
  • 简介:  学习书法有兴趣、有刻苦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明理善学,重视正确的方法.我们的方法对头,学习起来便容易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此问题,略谈一二,不当之处恳请同道指教.……

  • 标签: 智慧学书
  • 简介:李有来的名字和他的书法十分响亮!这是我拜读完15篇评价李有来书法文字之后的感慨,是亦非亦,毋庸质疑.因为支撑这个观点的有“对于有来这个名字和他的书法,当代书坛及关注当代书坛的人,大概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言虽然语气略显绝对,但也不失为真诚和羡慕.事实上,当代书坛比其年龄、资质和阅历,与李有来相仿者多如牛毛,但真正能够“打出来”,受到书坛青睐的并不多.李有来书坛头衔和书法成果光芒四射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何许强大动力.他的成功既存在着不可欲知的偶然因素,也有着同龄人无可比拼的聪明智慧.

  • 标签: 书法文字 当代 偶然因素 名字 同龄人 资质
  • 简介:当我们以“传授知识者”身份出现时,把知识讲透,学生被动接受;把步骤讲明白,学生会画。这样的方法从短期的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忽略了学生自主和探索的过程、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

  • 标签: 师生互动 平等互动 气氛 合作 学生会 被动接受
  • 简介:5月13日下午,由《宝安日报》与深圳市书法院主办的“翰墨禅茶——赵永金师生九人书画展”以翰墨禅茶为主题,仿效古人书画雅集的方式亮相深圳宝安文博会“茶悦世界”分会场,为茶悦世界点缀了浓郁的书香气息。

  • 标签: 书画展 文博会 赵永金 世界 师生 会场
  • 简介:本文为《为可持续变革设计:设计与设计师如何驾驭可持续性议题》的书评。通过可持续发展是当下所倡导的设计方向、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如何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及手段等方面,介绍了《为可持续变革设计》一书的写作背景、内容和可持续设计的意义。

  • 标签: 可持续设计 设计 设计师
  • 简介:一.宗旨目的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艺术教育,展示全国书法教育成果,促进师生艺术交流,中国名人书画大展组委会、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中共中央办公厅西苑出版社、中艺瀚海(北京)文化艺术中心联合面向全国广大师生征集优秀书法作品。本次征稿得到全国书法界、教育界、文化艺术界诸多老领导、老艺术家们的厚爱支持,该书将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西苑出版社出版发行。

  • 标签: 师生 中共中央办公厅 西苑 出版社 书法
  • 简介:智慧是对事物迅速、正确地判断和理解以及创造的能力,它不等同于知识,而是经验的结晶.制陶技艺作为伴随着人类成长至今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智慧发展的启迪者和见证者之一,更是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陶泥恰如其分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使其犹如一位良师,引导着学习者不断地修正错误,积累经验.而对于从事陶艺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更应该充分利用制陶过程中的种种可能性,给学生以思维和心智上的启迪,引导他们去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找到创造的方向和自己的位置.可以说,学习陶艺的过程并不仅仅是技法和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包含了人的创造性思维和智慧发展的成长内涵.

  • 标签: 人类智慧 课程教学 陶艺 创造性活动 随想 认识自我
  • 简介:2012年12月19日,由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家协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单位主办的“回归写意——姬俊尧师生作品展”在天津鸿德艺术馆开幕,共展出百余幅中国画作品,同时发行了同名大型画册,“回归写意精神艺术研讨会”也于当日举行。

  • 标签: 天津美术学院 写意精神 作品展 回归 师生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