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10月下旬,我和存浩去了南美七国——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大陆,热情而质朴的人群,和令人震撼的巨型雕塑,让我们难以忘怀。我们去南美的第一站是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aires),素有南美巴黎之称。

  • 标签: 南美 雕塑 布宜诺斯艾利斯 玻利维亚 阿根廷 乌拉圭
  • 简介:“平时人们总是张着嘴,只有在拍照时才将其抿紧”。法比昂·塞雷多(FabianCerredo)摘下他那精致的草帽,倒了一杯红酒润了润嗓子后,端坐在数天前完成的《夏娃》前侃侃而谈。这是一幅圆形结构的油画。画中女主人公的腹部闪着幽光,皮肤上的毛孔张开着,整个形状就像一只成熟的葫芦。夏娃是塞雷多20年来情有独

  • 标签: 南美 魔幻现实主义 创作题材 《夏娃》 画面肌理 塞雷多
  • 简介:云南,地处边疆,文化和社会经济在原本落后的国家中更为滞后。20世纪初,西方绘画体系开始引进云南。云南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在课堂里以铅笔、钢笔作画的“图画课”也出现了,这可以算做是“素描”的雏形吧。根据有关研究史料,最早在云南开展西洋式美术教学的是董一道。

  • 标签: 云南 美术教育 近现代 社会经济 20世纪 绘画体系
  • 简介:美国美国艺术》《来自巴黎的报导——卢浮宫重换生机》1993年11月18日卢浮宫二百周年纪念日时,新里舍利厄侧厅的开放,标志着扩建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的完成。十年扩建,耗资近1.1亿美元,卢浮宫从一个庞大的19世纪的建筑结构迅速迈进到21世纪,预计199...

  • 标签: 艺术家 卢浮宫 克莱因 现代艺术博物馆 艺术作品 双年展
  • 简介:实用主义、民主性、技术崇拜、风格化乃是理解20世纪美国设计及其国家身份的主要切入口.本文将以“国家身份”为主线,重新梳理20世纪美国工业设计史;结合大历史的语境,以美国工业设计师的其人其事作为要素进行史料重组,并以全新视角解读“摩天大楼”、“流线型”、“国际主义”等美国风格的设计现象,以期呈现出20世纪美国设计独一无二的国家身份.

  • 标签: 实用主义 民主性 技术创新 风格化
  • 简介:生于1934年,美国雕塑家、画家、首饰设计师。他在密歇根大学学习焊接艺术。他被认为是美国第二代金属雕塑家中的中坚力量.并因他的铜、铝、钢铁臭像雕塑而享誉国际。

  • 标签: 美国 1934年 雕塑家 大学学习 中坚力量 设计师
  • 简介:爱沙尼亚人在爱沙尼亚这片国土上已经生活了数干年。我们的总统伦纳特.梅里也是一位作家,他对爱沙尼亚人的历史和民族个性有着深厚的研究,因而特别强调我们这块已经耕耘了数干年的土地上的那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年代,他甚至称之为爱沙尼亚的象征。

  • 标签: 爱沙尼亚 民族个性 美术 历史
  • 简介:1946年出生在南非,孩提时随中国和荷兰籍的父母移民到英国伦敦,在那里长大并接受教育。在获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之前,他获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学士学位。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他被邀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研究员,同时还获得了著名的肯尼迪奖学金.至今仍是唯一获得该殊荣的艺术家。他的演讲和教学遍布世界各地,目前他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

  • 标签: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 接受教育 硕士学位 学士学位 设计学院
  • 简介:美国《艺术新闻》《帕诺夫斯基学术思想研究会》为纪念20世纪最为杰出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人文主义学者,艺术史家欧文·帕诺夫斯基诞辰100周年,最近在新泽西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学术研讨会。帕诺夫斯基以其光明磊落的言行为自己树立了形象。他决不...

  • 标签: 帕诺夫斯基 艺术新闻 学术思想研究 艺术史家 天顶画 尼德兰绘画
  • 简介:美国属于英美法系(CommonLawsystem),实行判例制度,其法律规定主要体现于具体的判例之中,并辅之以成文法规。美国的艺术立法也同样由判例法、成文法等法律渊源组成,它没有统一的艺术法法典.而是通过具体的判例与单行法规体现其艺术法律制度,因此,本文对当代美国艺术法所作的评述即是在抽象、综合了美国艺术立法的判例与成文法规的基础上作出的。

  • 标签: 艺术法 判例制度 单行法规 英美法系 艺术创造活动 艺术作品
  • 简介:为了帮助想法新颖却面临困境的当代艺术家,雕塑家惠特尼夫人于20世纪初成立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该博物馆以创新为标志,惠特尼双年展是其招牌展。2015年博物馆新馆开放,每一层都放置着不同时期的作品,艺术品随处可见。惠特尼博物馆致力于全市当代艺术,这也是源于惠特尼夫人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和对艺术家创造的尊重。

  • 标签: 美国艺术 创新 20世纪 艺术家 博物馆
  • 简介:20世纪90年代,美国艺术在社区的实践经验就已经有量化的方法论文献被整理成册。社区作为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变迁与城市进程有着直接关系。反观中国,从许村、碧山、石节子到羊磴,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设计师涌入乡村,对介入式、参与式艺术创作方法的探讨也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艺术介入社区,其介入的对象、方式、结果如何?社区中的艺术又带来了哪些新的话题?社区和乡村同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有着不一样的发展面貌。本文以20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的美国社区艺术为研究对象,结合美国的文化和政治特征,通过案例来剖析社区艺术在美国实践的现状和所面对的问题。

  • 标签: 社区 艺术 政治
  • 简介:1998年5月至11月,我和王元珍应美国休斯顿市政府之邀访问了美国,先后到过休斯顿、华盛顿、巴尔的摩、纽约和旧金山等诸多城市及一些游览胜地。此行是我们对美国的第二次访问,而且比上次逗留时间还要长,所以这次少了些新鲜、激动之情,多了些平常、平静的心态,看周围的事物似乎能更深、更透一点。下面的见闻也只是我个人的所见所闻,没太多考证,没太多思考,好在都与艺术有关,不会离谱太远。

  • 标签: 中国现代艺术 美术馆 休斯顿 美国人 凡·高 华盛顿
  • 简介:多元对话当代伊斯兰国家艺术左上绘画11号1996年(巴基斯坦)斯鲁特·阿齐兹左下七天的孪生子1994年(土耳其)塞哈特·凯拉兹右下向曼德猎手致敬1997年(马里)阿波多拉耶·科奈特多元对话当代伊斯兰国家艺术...

  • 标签: 多元对话 伊斯兰国家 巴基斯坦 土耳其 孪生子 绘画
  • 简介:一直以来,惠特尼双年展因其展出最具潜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作品并引发激烈的讨论,而成为美国当代艺术发展状况的重要缩影。本文介绍了世界著名的惠特尼双年展的历史,以及2017双年展的主要艺术活动,参展艺术家和作品信息,从而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本次双年展。

  • 标签: 2017惠特尼双年展 艺术活动 艺术作品
  • 简介:1995年起,我便开始涉足美国高等院校的陶艺教育工作.直2005年初,我才正式成为美国明尼苏达州杜鲁斯苏必烈湖大学的全职教师.然而,仅全职任教半年后,又毅然辞去十年来梦寐以求的美国大学全职教师的丰厚待遇,回到我的母校广州美术学院服务任教.

  • 标签: 美国大学 陶艺教育 高等院校 广州美术学院 明尼苏达州 教育工作
  • 简介:水墨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能否为世界接纳和认可?能否走向世界和国际化?是近年来人们谈论的话题。由于水墨艺术的独特性和民族性.作品中包含着深奥的东方哲学观.

  • 标签: 水墨艺术 美国 移植 中华民族 艺术形式 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