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如何以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关注生命在不同时间不同形态里面的状态,对生命意义的一些追问,或者以另外一种俯视的角度来观察生命在不同形态里的一种结果,是我进行创作时常常思考的。当每一次竭力耗神的创作完成时,却什么也不想说了,

  • 标签: 创作构思 中国共产党 雕塑 人生 感悟 历史
  • 简介:同当今活跃在中国画坛多数中年画家一样,马书林的艺术启航是从上山下乡的知青年代开始的。记得是1975年由于学院不招生,我被派往在铁岭县开办的“省首届知青美术作品展创作班”辅导美术创作。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美术创作处在浓浓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艺术氛围里,艺术被牢牢地捆绑在政治的战车上。

  • 标签: 美术创作 艺术氛围 1975年 上山下乡 阶级斗争 中国画
  • 简介:初中毕业下农村之前都住在东湖边,那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每到夏天我们都要去湖里游泳,四五米深湛蓝色的湖水清澈透明,湖面上稀松地漂浮着带刺的水草,一不小心,它就在皮肤上留下一道道火辣辣的划痕,阳光照到这些水草时会在湖底制造出一团团深色的投影。运气好的时候能遇到一片菱角藤,翻开来会有或青或紫或红的菱角,脆脆的格外清爽。靠近岸边长着许多荷叶,憋上一口气,顺着荷叶杆往下摸,可以抽出白白长长的藕带。低空盘旋的野鸭和水鸟掠过水面,划出一道道线条;

  • 标签: 一团团 周向林 清澈透明 中湖 目力所及 污染指数
  • 简介:韩愈是文学家。尽管他也写过《石鼓歌》《画记》等有关书画的诗文,但与书画艺术的关系似乎并不大,从来的书画家,似乎还没有人把他与书画的学习、研究联系起来的。

  • 标签: 札记 书画艺术 文学家 书画家
  • 简介:通過對孫過庭《書譜》的分析以及對'書俱老'這一命題的討論,揭示人生體悟融入書寫的機制:在精深把握書寫技巧的基礎上,始終把書寫與即時生存狀態緊緊聯繫在一起;通過對'書俱老'與'書如其人'兩個命題的比較,指出兩者質的區别以及所對應的截然不同的創作方法,揭示了中國書法創作深層機制的歷史演變。

  • 标签: 孫過庭 人書俱老 書如其人 日常書寫
  • 简介:中国女性艺术三十年”曾是2015年“批评理论前沿·神农论坛”的学术主题,也是当代艺术领域绕不开的话题。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艺术家从女性意识的萌动到进入性别视角的表达,从专注个体体验的表达到超越性别经验的更加广阔的社会关注。与之伴随的中国女性艺术研究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入,大量女性主义的经典文献被翻译出版,女性主义的思想开始影响中国。与此中国女性艺术也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艺术现象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标签: 女性艺术 当代艺术
  • 简介: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们从东西方、古今艺术中汲取养分,为传统的水墨媒材寻找到新的方向。延续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当代水墨画家在新潮艺术观念影响下,不仅表现出中国水墨独有的气质和传统,还赋予了传统水墨以当代观念与精神,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一个准确的结合点,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而貌与形态,丰富了水墨这一语言形态的表现力,表现出当代人的思想、审美情趣和观念。“无垠:行进中的水墨运动——中国当代水墨年度大展”通过较为全面的展现与梳理,呈现了当代水墨的中流砥柱和多样化的创新面貌。

  • 标签: 水墨 当代艺术
  • 简介:我最早从事印谱史研究,是从1981年对印谱创始者的考证开始的。少时学篆刻,偶尔能借到不少民国时期西泠印社出版的宣纸本线装印谱,初时还以为是原钤印谱,后来听行家们点拨,才知道那时已有制版编印谱的技术了。我记得那时印刷品很少,就遵从家父指点,把拷贝纸覆在这些名印谱上,用朱砂描下来,在描的过程中反复体会古人名印的魅力所在。

  • 标签: 印谱 中国 西泠印社 民国时期 印刷品
  • 简介:罗丽教授赋予这部著作的不只是渊博的中国艺术知识,而且有欧洲绘画的风格分析和历史发展的丰富经验。作者不管在何处,只要在可能的情况下,都要在东西方之间作出比较,以阐明意旨,指出中国思想与文化的独特性。这部书的首要目的是向那些在欧洲视觉艺术和美学传统中受过训练的读者介绍中国绘画的基本原理。在这方面,开头必须说这本书是成功的。

  • 标签: 绘画原理 中国思想 艺术知识 中国绘画 美学传统 视觉艺术
  • 简介:中国传统绘画深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和陶融。刘勰云:"人文之始,肇自太极。"(见《文心雕龙》)由此而出发的中国画与其他民族的艺术拉开了距离。它的不重写实的"心象"观,强调人格品操的中正观和以书法入画的笔墨观都与西方造型艺术不尽相同。它虽不长于以宏大叙事的方式直接参与社会变革,但仍表达着真切的生活感受和深刻的人生意义,

  • 标签: 中国画 中国古典哲学 中国传统绘画 《文心雕龙》 造型艺术 社会变革
  • 简介:本文所论问题包括1905-1937年美术留日概况,美术留日生“改从”中国画的成因与倾向,以及留日画家中在“中国画改良”方面最具代表性的11位画家的风格面貌以及与“日本因素”的关联等,意在通过直观的作品展陈和深入的问题探讨,将始终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留日问题”强调出来,引发美术界的进一步思考。

  • 标签: 留日画家 改良 摹借
  • 简介:中国绘画实践的发展历程中,“写意”与“工笔”是相对出现的绘画概念。对于“写意”的内涵,大体上有两个层面的认识。一是在绘画理论中“写点构成了“写意”的基本内涵。因此,“写意”在中国画中既是一种绘画风格,同时又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技法。

  • 标签: “写意” 中国绘画 历史流变 精神 绘画实践 绘画理论
  • 简介:1月11日,“浙江画院领导班子述职、述廉、述法——2016年度干部考核民主测评会”在浙江画院多功能厅举行。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柳国平、马锋辉,浙江省文联副巡视员兼文化产业处处长宋丽娟,浙江省文联机关党委副书记严向明,浙江省文联文化产业处副处长曹松,浙江省文联人事处副处长何秀勇,浙江省文联人事处主任科员徐新、副主任科员沈峰,浙江画院院长孙永、副院长池沙鸿、院长助理陈虹,山水画工作室主任茹峰,人物画工作室主任袁进华,花鸟画工作室主任赵跃鹏,理论与评论工作室主任陈青洋,办公室副主任卫英、王凯,专职画师余昌梅、姚晓冬、吴扬、余虹达、林爱国、罗小珊,办公室人员桑妍婷、陈阳、许军,《中国画画刊》杂志社罗剑华、季英梅、李秀文、赵舞等参加了测评会。

  • 标签: 民主测评 浙江省 领导班子 干部考核 画院 述职
  • 简介: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拓荒者:从李瑞清到胡小石中国的高等书法教育事业,萌芽于20世纪初期,肇基于1906年创立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至2017年的今天,已走过整整111年的发展历程。应当说,“李瑞清——胡小石”这一师生递进式组合模式,扮演了筚路蓝缕的拓荒者角色。1902年,清季推行新式教育之后

  • 标签: 中国书法 书法教育 小石中国
  • 简介:油画在明代初入中国时,色彩繁复是其要点,但在当时,尚被视为"奇技淫巧"。及至清末民初,民族信心几近崩塌,此时的油画则以改造中国文化或"师夷长技"等心理引为重视。于是,油画被套上高尚的光环,部分艺术家拜服其下,对其孜孜以求,力图不失。

  • 标签: 奇技淫巧 当代中国油画 语言体系 油画家 油画界 师夷长技
  • 简介:写生曾是古代文人、画家师法自然的最重要方式,也是推动中国山水画不断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写生的形式与内涵也发生了变化。那么,古今写生方式究竟存在着哪些不同?这不同对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意象思维的展开有什么影响呢?本文就此展开探讨。新中国成立之初,现实主义创作氛围下美术创作者们纷纷离开象牙之塔,到乡村、生产第一线、名山大川去采风写生,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体验生活。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写生 意义 现实主义创作 山水画创作 新中国成立
  • 简介:2016年,“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十年,展览希望通过对过去9年(2007至2015)的实践的回望与梳理,向这项计划的发起人和总策划黄专先生致敬并表达深切的怀念。从2007年开始的这项计划所设定的“十年”,并不意味着在2016年的时候终结,回望过去历史的同时,也在开启下一个十年的未来。值得期待的是,OCAT在公共艺术领域的探索,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将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研究和参照的艺术实践的案例。

  • 标签: 公共艺术 当代艺术 回望 期待
  • 简介:这个命题似乎是中国油画一个老旧话题了。1929年在上海举办第一届全国美展时,就有徐悲鸿、徐志摩有关中国油画引进写实主义还是印象派之后现代主义油画的"二徐论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面引进苏俄现实主义与八九十年代急剧涌入现代主义而对现实主义开始的反拨,似乎再次陷入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的文化冲突与道路选择:21世纪以来中国新古典写实的兴盛与油画现当代性的探索并行不悖,论争疲倦了,

  • 标签: 中国油画 油画家 徐志摩 九十年代 油画艺术 文化冲突
  • 简介:马书林先生:1956年9月生于沈阳。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98年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兼附中校长、辽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4年调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20j4年任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二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第十届至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北京文史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标签: 中国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鲁迅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 逸品
  • 简介:2007年至2017年,这极为珍贵的十年,我们经历了中国油画院从无到有的奇妙发展。这十年.我们幸运地相遇了中国社会全方位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这十年.我们激动于赶上了中国自上而下推动文化强国的战略机遇期;这十年.我们感恩地相交了中国三代最优秀艺术家的创作与思想的活跃期。

  • 标签: 中国社会 画院 年历 2007年 战略机遇期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