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话剧的研究与批评中,“实验戏剧”也许是出现频率最高、最有争议性的名词之_。对于实验戏剧的定义与功能,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实验戏剧的得与失,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评价,而实践者的看法也不尽一致。面对当下,更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实验戏剧走向低潮,是因为“已基本完成历史使命”,“二十年以前的试验,今天已经为主流戏剧或商业戏剧所吸收”;比这种“寿终正寝”论更乐观的是“实验戏剧在中国的国情下会转变成为商业戏剧”的“转世”论;但也有人抱着悲观和无奈的心情,把实验戏剧的衰退原因归结为“1990年代戏剧探索整体退潮,戏剧中所包含的启蒙和人学精神已经全面消解”;

  • 标签: 实验戏剧 中国当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商业戏剧 中国话剧 出现频率
  • 简介:"在一个二度平面空间中通过经营一组形象或形状的比例、位置层次关系而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画面是最基本的创作步骤。"西方称之为"构图",中国称之为"经营位置"。中西方艺术是产生和成长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之中。在人类的幼年时代,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是相同或相似的,但随着人类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的深入发展,中西方艺术也渐渐拉开了距离,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艺术体系。

  • 标签: 中国语境 焦点透视 西方艺术 经营位置 文化土壤 平面空间
  • 简介:进入新世纪,准中产阶级或中产阶级们一味追求高价物品,强调消费的中心化和政治化,使得消费成为个人身份的表征,购买力成为地位、品位以及时尚的语义所指.消费社会运作结构善于将人们漫无边际的欲望投射到具体产品消费上去,使社会身份同消费品结合起来,消费构成一个欲望满足的对象系统,成为获得身份的商品符码体系和符号信仰的过程.由此使得大众彼此模仿攀比,进入一个高消费的跟潮的消费主义状态.大众在模仿他者偶像之中"挪用"他者的形象,这种消费式的模仿将权力视觉化,或者将话语权力的表征表面化和消费化.本文从学术前沿的角度,分四个方面讨论东方消费主义问题:准中产阶级的浮升与消费政治凸现;东亚消费主义背后的西方文化意识形态进入;消费主义"身体"扩张与全球同质化潜在逻辑;媒体消费主义中的当代中国文化立场.

  • 标签: 东方消费主义 身份表征 中产阶级 身体话语 同质化 文化立场
  • 简介:在20世纪中国战争叙事当中,民族话语与女性话语之问存在着总体合作又不乏矛盾的关系:在《生死场》、《我在霞村的时候》、《风萧萧》等文本中,一方面女性形象必须通过民族话语的提升才能获得主体性,另一方面民族话语又压抑了女性个体丰富的情感与个性要求。总体看来,两者关系是以民族话语为主导的,女性借民族而塑形,女性话语通过民族话语的面目展示自己。

  • 标签: 20世纪中国文学 战争叙事 民族话语 女性话语
  • 简介: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弘毅属于新生代,精神上少了过往的沉重,思想和行为上则有了更多相对独立自由的空间,对社会的敏感和关注着力在自身和体验上。随意和自我并没有使他对艺术的态度流于表面,埋身于不断地实践,让流动的思辨始终专注在艺术行为自身所应具有的价值。但是,内心欲望

  • 标签: 素描艺术 弘毅 新生代 艺术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 两性冲突
  • 简介:文章以《阿坝州碑刻资料辑录》中的护林碑刻为例,揭示碑刻内容中所反映的茂汶地区羌人护林机制的生态智慧,并提出民间碑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为了凭据、记载、公布和传递的需要而作的一种特殊的记载方式这一观点。它是了解乡村生活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对理解和研究鲜有正史记载的乡村社会和当地的生态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茂汶地区 清代 碑刻 羌人 生态意识
  • 简介:绘画透视学这门看似十分缜密的数学产物,作为艺术实践的教科书理论,仍有一些为它的理论家们所忽视的盲点。文艺复兴时代,人们把数学的立锥投影几何学变为绘画技术理论时,就企图使它成为给绘画打上科学印记的一个标志。然而绘画毕竟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门类。主体意识与客观规律不断结合又不断碰撞,艺术心理与透视学理论实际为人们在作画时提供了多向选择的可能性,艺术理论家必需吃透两头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完整性和对艺术实践的指导性。绘画透视书籍的论著者们也很想这样做,如苏联索维叶夫等人著述的《素描教学》,把透视原理与素描教学

  • 标签: 绘画透视学 素描教学 文艺复兴时代 艺术理论家 艺术实践 投影几何
  • 简介:利物浦泰特美术馆(TateLiverpool)于二0一一年四月一日至六月五日举办展览“透视感”(ASenseofPerspective),其主题是中间状态伦敦和利物浦、

  • 标签: 利物浦 美术馆 视感 展览 英国 中间状态
  • 简介:在舞台上呼唤文学,呼唤诗,是近年在完全剧场、形体剧场、编作剧场蓬勃的态势下出现的另一个声。在剧场里写诗,方法当然不少,而香港舞台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股“独脚戏”风,不同的剧团与剧人先后推出由一位演员担纲的作品。就其荦荦大者,就有丁羽的《也许是幸福的人》(1993)、陈曙曦的《床底旧事》(1995)、李惐基(VeronicaNeeda)的《真面目》(1998)、邓树荣的《解剖二千年》(1999)、詹瑞文的《大食骚》(2000)、李镇洲的《狭缝》(2002),以及由杜国威编剧、李枫演出的《邓碧云》(2002),罗静雯编剧、彭秀慧演出的《夏日之火:镜花水月》(2002)等。这

  • 标签: 独脚戏 表演者 香港 现代剧场 木偶 戏剧
  • 简介:以夜曲这一体裁为切入点,探讨音乐史上夜曲体裁的两位代表性作曲家肖邦和福雷的音乐风格,在深入了解夜曲体裁风格的同时,更要充分地认识肖邦和福雷在音乐体裁上的历史贡献,准确把握他们的音乐风格。

  • 标签: 夜曲 肖邦 福雷 风格
  • 简介:范扬1955年1月生于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祖籍江苏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

  • 标签: 中国国家画院 文人画 博士生导师
  • 简介:著作也叫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某些特权利。有些国家也将“著作”称之为“作者”或“作品”。尽管称谓有所不同,但法律含义却是一样的。然而,直至最近,普通百姓乃至大众传媒,将著作和版权分开来,诸如申请“著作和版权登记”、“我国已经正式布《著作法》和《版权法》”等表述仍屡见不鲜。其实,在立法和法上,

  • 标签: 作品 文学 作者 创作 百姓 特权
  • 简介:一代先驱GeoffreyJellicoe从事景观研究七十多年,著成《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一书,从环境、历史、哲学等多个角度,对有史以来的人类景观进行分析。通过阅读此书对营造景观有了新认识,感慨颇多,谨写此文。

  • 标签: 环境 哲学 景观设计
  • 简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文革”时期美术作品收藏逐渐成为一段时期以来的热潮,其中,各位山水画名家所创作的毛泽东诗意山水更是成为市场的新宠。国内各大拍卖会上也表现出了对这一热点的追逐。而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仅归因于半个世纪的时间维度为该时期艺术作品的收藏提供了必要的理性沉淀,同时,也是因为这一时期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价值经过岁月世事的涤荡日益清晰地呈现出来。

  • 标签: 山水画 毛泽东 诗意 收藏 “文革”时期 时间维度
  • 简介:一九七一年出生,祖籍辽宁盖州。二○○六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成教学院中国画专业,二○一○年进修于北京画院袁武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台湖国画院专业画家。二○○五年作品《秋实》入选全国中国画展;二○○六年作品《秋天的故事》入选全国中国画展;二○○六年作品《金风》获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展优秀奖;

  • 标签: 中国画家 鲁迅美术学院 中国画展 中国画专业 成教学院 协会会员
  • 简介:"无主之"一展可谓名符其实:福建艺术家杨键将街头偶然拾来的各色小玩意置于展厅空间内,便构成了他的个展。杨健自2005年起开始收集这组破损的、有雕塑感或档案性质的物件,其中包括塑料、石膏、雕塑残块、丢弃的照片和碎纸张。每件物品旁边还附有铅笔书写的小标签,记录艺术家对它的发现和保存过程。

  • 标签: 杨健 档案性质 艺术家 雕塑
  • 简介:至今王家卫的其他7部电影还从来没有像(2046)这样集中地让众多女性粉墨登场(从《旺角卡门》到《花样年华》基本上男女演员呈对称性分布,《春光乍泻》索性取消了女性角色的存在),又各有强烈的喻指性和代表性;男性演员仅为一两个,并且仅仅作为一种观察视角的承载体在影片中出现。

  • 标签: 《2046》 女性主义 电影 水流 《花样年华》 女性角色
  • 简介:隐私是我国法律规定要予以保护的一种公民权利。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的,加害人要承担名誉侵权的法律责任。公民享有的隐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民享有保守姓名、肖像、住址、住宅、电话等秘密的权利,未经其许可,不得加以刺探、公开或传播。2.公民的个人活动,尤其是在住宅内的活动不受监视、监听、窥视,但依法监视居住者除外。3.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侵入、窥视或者骚扰。4.公民的性生活不受他人干扰、窥视、调查或公开。5.公民储蓄、财产状况不得非法调查或公布,但是依法需要公布财产状况者除外。6.公民的通信、日记和其他私人文件(包括储存于计算机内的私人信息)不得刺探或公开,公民的个人数据不得非法搜集、传输、处理和利用。7.公民的社会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不得非法调查或公开。8.公民的档案材料,不得非法公开或扩大知晓范围。9.公民的向社会公开的过去或现在的纯属个人的情况(如多次失恋、被罪犯强奸、患有某种疾病等),不得进行收集或公开。10.公民的任何其他纯属于私人内容的个人数据,不得非法加以搜集、传输、处理和利用。公民享有的十项隐私

  • 标签: 享有隐私权 公民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