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  海,他从来都是一个"不听话"的门徒,在一般人看来他是傲慢和狂妄的,学院的生活由于他的固执和直率得罪不少人,师长的教诲在他的耳边被"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他们都对海大为光火.不遵照规范行事,就意味着不会得到肯定,且必须承担排斥和孤独,对海来说这算不了什么,他始终有股勇往直前的劲儿.……

  • 标签: 施海善变
  • 简介:<正>在文学艺术中,有典型的作品,有不够典型的作品,也有不典型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都会有真实性,或者有某种真实性。但是典型的作品必然是真实的,而且典型性越高,真实性就越强,真实性的程度是随典型性的高低而转移的。典型,是艺术真实的最高要求。但是,典型又是在真实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真实也就没有典型。真实性与典型性之间具有辩证关系。

  • 标签: 艺术真实 辩证关系 真实性 “写真实” 典型性格 《红楼梦》
  • 简介:"影像解放"是时代不可逆的结果,但其在令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同时也导致了审美的幼稚化和同质化,人们被影像制造的新偶像包围,影像反过来又制约着人们的生活。在影像中,人虽然是表现的中心,但作为整体和主体的人却被作为碎片和影像的人所取代,人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成为"类人"或"非人";这既是影像导致的异化,也是审美意识形态的欺诈。电影作为大众艺术,大众被利用,却以趣味的形式呈现出来;趣味超越个性最终成为某种符号:美或者不美;而一旦影像的制作和接受变成此类二元对立间的选择时,剩下的就只有悲哀和感叹,而不仅仅是个性的表现之有无了。

  • 标签: 商业电影 影像解放 影像的二重性
  • 简介:生于明治时期的日本、在法国渡过大半生涯的近代画家藤田嗣(LeonardFoujita),1913年赴法国留学期间个人展览获得著名艺评人AndreSatmon好评后声名鹊起,成为1920年代巴黎画派(EcotedeParis)的领军人物之一,1925年他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勋奄,Foujita的名字在法国几乎家喻户晓。

  • 标签: 逝世 明治时期 留学期间 领军人物 法国
  • 简介:清人方士庶谈到山水画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在传统的山水画里,所谓“实境”,讲的是“应物象形”,是要求绘画与实际景物的对应,而与此相对的,则是“虚境”,它体现着“含道映物”的功能,蕴含着从自然景致到绘画意象的翩翩联想。然而,虚虚实实之中又构成丰富的矛盾,或由虚而转实,或由实而化虚,其根本,归结到笔墨语言的灵性,所以说,“古人笔墨具此

  • 标签: “写境” “造境” 山水画 笔墨语言 因心造境 象山
  • 简介:电视剧《安居》以北梁棚户区改造的真实事件为创作蓝本,叙述对象不再拘囿于微观的家长里短,而是以宏观视角阐释安居工程的时代意义,用一种自下而上的叙事方式书写民生百态、基层形象与和谐中国,展示出具有哲理意味的民生关怀、公私辩证法与"不拆"哲学。

  • 标签: 《安居》 民生工程 基层形象 辩证观 “不拆”哲学
  • 简介:“贞观就要有贞观的样子”,这是50集电视连续剧《贞观之》中的一句台词,也是其要追求的艺术境界,但事实是:该剧不仅没有提供有别于清宫戏的全新视角,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初唐气象也没有生动地勾勒出来。

  • 标签: 贞观之治 唐朝 电视连续剧 艺术境界 清宫戏 初唐
  • 简介:身体叙事已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叙事的主要内容。对于叙事中的肉体至上现象,重要的不是做出道德、伦理上的界定,而是分析其变化历程和生成原因,以及它是以何种方式与当代文化语境相契合的。本文从大众文化角度,分析为美人塑形的过程以及身体叙事的生存策略,指出当身体止于肉体时,是以精神、情操、意识、自由为代价的。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身体叙事” 辩证法 当代文化语境 文化叙事 文化角度
  • 简介:近几年来,"梦想"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它一旦与"中国"组合在一起,更是从云端直抵地面,一下子显出它的地气或生气,一度构成文化界最具活力和潜力的语词"生产力"。"中国梦之声"、"中国梦想秀"、"梦想中国"等等都是这方面极有代表的例子;而一部电影《小时代》,虽然招来非议和骂声一片,

  • 标签: 中国梦 梦想 经济学 辩证法 出现频率 生产力
  • 简介:阿尔弗雷德·尼特凯《钢琴五重奏》(1972/1976)是他创作成熟时期的一部名作.通过对其五个乐章的分析,能够把握尼特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风格脉络:音乐是有目的的写作,技术写作体现了复风格与折中主义;注重人性化、情感化、标题化,挖掘内心的深层情感,注重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

  • 标签: 五音动机 双重比例卡农 同中音调 B-A-C-H华尔兹 "闪回"手法 帕萨卡里亚
  • 简介:文章的研究范围设定为1920年-1945年日下的台湾妇女服饰中的旗袍。通过文献分析与实物分析。对《凝望的时代--日时期写真馆的影像追寻》一书中的日时期写真馆的影像照片与辅仁大学中华服饰文化中心馆藏的1920年--1945年实物旗袍进行交互研究。再以当时出版的人物访谈与回忆录进行比对与验证,用以了解当时日政府统治下变化绩纷的女性服饰中的旗袍。并以此来探讨当时旗袍于穿著者的内心所感,同时从文化涵义角度区别旗袍与当时其他服饰的不同之处。

  • 标签: 日治时期 台湾地区 妇女服饰 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