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我院教授朱向前的论文《中国军魂的回溯与前瞻》和张志忠教授的论文《贾平凹创作中的几个问题》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首次文艺评论评奖(2000年度)中分获三等奖。

  • 标签: 张志忠教授 教授论文 朱向前张志忠
  • 简介:1162年,稼轩自金南归宋,至1207年稼轩死,45年间,稼轩怀北伐雪耻之大愿,然南宋偏安朝廷,苟且偷生,佞臣当权,残害忠良。稼轩虽有文武奇才,而身居下僚,且仕途险恶,三起三落,壮志沉埋。其间,歌以述怀,写下了不朽的壮丽、悲凉词章。

  • 标签: 辛弃疾 大丈夫 朱熹 知耻 和议
  • 简介:Asasuccessfullandscapeoil-painter,Prof.ZhangDongfenghashisownspecialviewsaboutartsandlife.Whenwefacehislandscapes,wewouldfindhisworksareverycloselyrelatedtothespiritoftraditionalChinesepainting,evenincludingsomespecialtechniques,suchascunandcbawithbrush.Wewouldbeeagertoknowhowhisstylehavebeenformedandwhohadagreatinfluenceonhim…SomanycuriousquestionsareaskedbysevengraduatestudentsinGuangxiAcademyofArt.Maybe,thepuzzlesinourmindswouldbesolvedafterwereadtheinterview.

  • 标签: 张冬峰 画家 人物访谈 风景画 绘画技法 绘画风格
  • 简介:“作为写实风格的艺术家,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用生动的形象传达人们为之感动和思考的人文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和进程,这也许是具像写实绘画在中国的基本出路。”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青年油画家徐唯在自己画册中说的。见到徐唯本人和他的作品是在他的画室中,这是在他的油画《工棚》获全国十届美展银奖之后不久。在这里,我不仅亲眼看到了他学生时代获得首届中国油画展大奖的作品《馕房》,也看到了其后的《圣地拉萨》、《过道》、九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酸雨》、《龙年·1976》等一系列在中国当代油

  • 标签: 人文精神 中国当代 写实绘画 作品 中国油画 形象传达
  • 简介:"玻水彩"是指画在一种玻璃卡纸上的水彩画.它保留了水彩画的一些媒材特性,但却能创造出一般水彩画所达不到的视觉与心理空间.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这种玻璃卡纸.当时出于兴趣,我用水彩颜料在纸上"涂鸦".当颜料一涂到这种毫不吸水的纸上时就浓缩在一起,于后形成一些"痕迹".

  • 标签: 水彩画 媒材 艺术追求 心理空间 创造 视觉
  • 简介:在世界声乐艺术的百花园里,多少年来,无数的艺术家们在辛勤地耕耘着这片音乐艺术的沃土。在我们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昆明市,有一位从事声乐艺术教学的老专家,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方于教授。现年96岁的方于教授,1903年出生于江苏武进,1921年赴法国里昂大学攻读文学和声乐专业,先后师从罗马奖金获得者玛戴依斯和著名的俄罗斯女高音歌唱家汤姆斯娅学习声乐。1927年回国后,一直从事声乐教学工作和法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方于教授1936年来到了云南省昆明市,先后执教于中法大学和云南艺术学院。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云南省就居住着25个少数民族,给我们研究民族声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二十年来,我一直在方于教授的指导下,研究着方于教授的教学方法。方于教授曾系统地向我讲授过关于声乐教学的民族化问题,并希望我能将她老人家所研究的歌唱方法对学习声乐艺术的人有所帮助。

  • 标签: 美声唱法 声乐教学 教授学习 面罩 声乐艺术 学习声乐
  • 简介:《萨朗朗厦》,乃藏文字的译音,汉语意谓“阐述地道”,即阐述大乘菩萨“十地”和“五道”.这里所说的“十地五道”并非指卷帙浩繁、庞杂深奥的佛经义理,而是引用这些术语来象征游戏图案的寓意.它从形制到绘图意境,都是按照佛教轮回学说的地狱,人世,天界等三界结构来构思设计的.下面就整个绘图的布局规格及形制等具体描绘内容一一叙述.

  • 标签: 萨朗 西藏唐卡 大乘佛教 三界 构思设计 意谓
  • 简介:<正>水族历史题材话剧《乌》(载《剧本》1993年第1期,编剧:潘茂金、覃烺)是依据1944年水族抗日斗争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实写成的。它把人物置于尖锐的民族危亡的激烈拚搏的环境之中,从而展现人物的性格冲突,写出了他们令人唏嘘赞叹,耐人寻味品评的人生轨迹。由于作品中有真实的生活环境,有特定的人物关系和准确的人物基调,因而使剧作的审美期待——完美的结构,性格鲜明的人物,曲折精彩的故事情节——呈现了少有的光彩。《乌》的故事发生在贵州南部的一个水族山寨。1944年深

  • 标签: 审美期待 性格冲突 故事情节 日寇 基调 人物关系
  • 简介:弗洛伊德的精神人格理论,尤其是其中关于超我与自我之间关系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判决》中的父子关系乃至作者本人的精神人格,是十分具有启发性的。弗氏在谈到超越我即一般所说的道德良心的起源时说:“婴儿是无所谓道德的,他们并不具

  • 标签: 卡夫卡 父亲 超我 精神人格 弗洛伊德 上帝
  • 简介:黄格胜教授创造的《漓江百里图》,是漓江画派的奠基之作。她既忠于漓江山水的真实,叉超越漓江山水的真实;情景交融,物我同一;土、洋互生,雅、俗相彰;既柔婉、秀丽,富于优美;叉刚健、壮美,富于崇高。个性鲜明,风格独创。

  • 标签: 漓江 真实 泥土味 个性 优美 崇高
  • 简介:藏大艺术系藏族音乐教研室主任更堆讲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撰写并发表了论文《谈古籍<目意喜庆>中古谱破译》.该文论述了三百多年前用藏文记录的古乐谱,通过现代音乐记谱法进行破译,使古老的、原始的藏族音乐曲调展现在现代人面前,为研究三百多年前藏族音乐、民俗和各方面文化,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标签: 藏族音乐 西藏唐卡 现代音乐 记谱法 唐卡画 艺术系
  • 简介:芭蕾,原是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在它四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19世纪是最辉煌的一页:浪漫芭蕾《仙女》、《吉赛尔》、《葛蓓莉娅》和古典芭蕾《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横空出世,举世皆惊。20世纪的芭蕾尽管以世界范围内的大普及大繁荣见称,终究难以超越前者的水平。20世纪又是芭蕾艺术急剧变革的时代,经历了对现代舞的排斥和吸收两个阶段

  • 标签: 安娜·卡列尼娜 芭蕾舞剧 古典芭蕾 发展历史 新古典主义 现代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