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俄语承受着外来语借词的巨大冲击。各方学者,专家,政要,乃至总统都在关注这一问题。早在1996年,莫斯科市长就已忍受不了满街满巷悬挂的非本国文字招牌。这位市长进而明确指示:“外文名称的广告不该放在大楼正面,而是别的地方,譬如橱窗里,字母高度不得超过10公分。”1997年前总统叶利钦面对充斥大街小巷的外文广告也不能再保持沉默了,他在出席普希金诞辰198周年纪念活动时曾强烈呼吁俄罗斯民众要使用伟大的母语。2001年5月普京总统更表示要发动一场净化俄语的运动,进而准备制定有关净化俄语的立法。社会上一些知名人士及学者对此也给予了极大关注,著名作家А.И.索尔仁尼琴在流亡国外20年后返回俄罗斯时曾很痛心地说:“现在俄语处于很糟糕的状态。”普希金俄语学院院长В.Г.Костомаров院士,高尔基文学所副所长Л.Е.Скворцов教授也对外来的泛滥表示不满。而大部分语言学家对俄语中外来借用的现象均持较为客观的态度,如Л.П.克雷辛认为,外来用得最多的是报刊文章,尤其是有关经济,政治,体育,艺术,时装方面的文章。在政论性口语中,如...

  • 标签: 借用现象 外来词借用 浅谈外来词
  • 简介:马雅可夫斯基何以偶像化蓝英年我知道马雅可夫斯基的同时便知道斯大林对他的评语:“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苏维按时代最优秀的、最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我也读过一些,有的喜欢,如《开会迷》、《好》、《苏联护照》等,有的长诗,象《穿裤子的云》、《一...

  • 标签: 马雅可夫斯基 斯大林 阿格拉 帕斯捷尔纳克 普里马科夫 布哈林
  • 简介:“十月革命”前后,无产阶级文化派一度把持苏联文坛,但因部分主张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基本原则,且与苏维埃政权在文化领导权上发生争执,最终走向衰落。然而茅盾却误将无产阶级文化派视作苏联文艺政策的执行者而盲目崇奉。这对此后中国左翼文艺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在看似机械刻板的照搬、仿写中,早期译介者对无产阶级文化派也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写,曲隐表达了个人体认和本土语境要求。茅盾仿照波格丹诺夫《无产阶级的艺术批评》而完成的《论无产阶级艺术》,就在一系列的细微“误读”中显示出某种本土转化的努力,尽管其中仍有不少误区。

  • 标签: 无产阶级文化派 波格丹诺夫 《论无产阶级艺术》 《无产阶级的艺术批评》
  • 简介:肖洛霍夫的《开垦的处女地》曾经列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典作品,作家因此而得了苏联最高奖列宁奖。从8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的普通读者和评论家对这部作品多有疑问责难。当时苏联的各种媒体披露出集体化运动和消灭富农过程中大量骇人听闻事实。由此引发了对《开垦...

  • 标签: 《被开垦的处女地》 肖洛霍夫 集体化运动 斯大林 《静静的顿河》 俄罗斯文学
  • 简介:是应该向读者公开秘密的时候了,这不是我——安德烈·彼托夫——在写这篇文章,是当我喝着咖啡、读着《星火》杂志的时候,厨房里的小录音机录下了我的话,从而形成了下面的文字。即使这篇文章是我亲手写的,也不能说明其中包含多少我自身的成份……

  • 标签: 内心独白 后现代小说 自身 文章 读者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