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论苏联文学的泛政治化发展倾向刘鸿武,苏洁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十月革命后诞生的苏联文学,在许多方面都是较为独特的,尤其是它与苏联政治的那种超乎寻常的特殊关系,历来为人们普遍关注。这种关系,总体上说是一种政治深深制约影响文学,而文学则从属服务于政...

  • 标签: 苏联文学史 泛政治化 国家政治 十月革命 俄国文学 苏联政治
  • 简介:<正>《共产党人》1982年第2期发表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十M·鲁特凯维奇写给该杂志的一封信,批评文艺刊物中所表现的宗教神秘主义倾向。鲁特凯维奇在信中特别指出了《我们同时代人》杂志1981年第3期发表的B·索洛乌欣的文学小品《掌上珠矶》中

  • 标签: 科学院 苏联 神秘主义倾向 共产党人 宗教 批评
  • 简介:普希金出生在都市世界,对都市世界有着天生的依赖,诗人天性又让他与自然世界有着不解的缘分。都市/自然的对立构建起普希金生命的张力:入世/出世;也造就了普希金作品的张力:回归自然,返回都市。在普希金的笔下,都市/自然的矛盾主要体现了专制/自由的矛盾,它属于人与人的关系范畴,而非人与自然的关系范畴,所以普希金对自然的回归没有西欧浪漫主义者那么彻底、坚决和自觉。不过,普希金对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动机和结果的质疑更真实地预见了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命困境。

  • 标签: 普希金 都市世界 自然世界 永恒矛盾
  • 简介:自然与风景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辅助阐明作品的思想内容,奠定作品的基本氛围,烘托人物的情感与个性,而且在屠格涅夫的人格意识中具有某种命定或先在的蕴涵:它们引发的不仅仅是美好与和谐,还有冥想、恐惧、灵魂的颤抖和对永恒与死亡的思索。它们并非只是作为文学创作的技术手段而存在,而是具有某种哲学层面的形而上思考和本体论意义。这其中既蕴涵了作者的人格之谜,也显示出屠格涅夫欲通过自身生活和文学创作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价值思考和本体追问的可贵勇气。

  • 标签: 屠格涅夫 本体论 角色转换 意义 恐惧 期望
  • 简介:列维坦是公认的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风景画大师。作为能引起人们“诗意情绪”的画家,大自然在画家的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宽广的河流、姿态万千的树林、瞬息万变的天空、静穆的教堂和墓地——典型的俄罗斯自然景色给画家带来无穷的艺术灵感。在一幅幅风景画里,列维坦不仅把俄罗斯大自然描绘得出神入化,而且在其中注入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体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自然观。

  • 标签: 列维坦 风景画 生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