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娜杰日达吉尔诺索娃是乌克兰著名汉学家、翻译家。因为她不懈努力,丰富多彩中国现代小说才得以进入今日乌克兰人民视野。我们访谈主要围绕吉尔诺索娃对中文作品选择、翻译困难性与复杂性等几个方面进行。

  • 标签: 中国文学 主渠道 信息 中国现代小说 乌克兰 翻译家
  • 简介:作为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西耶维奇创作一直倍受争议。就其写作方式,不同学者有着不同见解与评价。本文认为,阿列克西耶维奇写作既是面向大众,又是书写大众,而面向大众与书写大众方式也是大众。因此,我们有理由说,阿列克西耶维奇写作是大众写作。

  • 标签: 阿列克西耶维奇 大众化写作 写作对象 写作内容 写作方式
  • 简介:论苏联文学泛政治发展倾向刘鸿武,苏洁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十月革命后诞生苏联文学,许多方面都是较为独特,尤其是它与苏联政治那种超乎寻常特殊关系,历来为人们普遍关注。这种关系,总体上说是一种政治深深制约影响文学,而文学则从属服务于政...

  • 标签: 苏联文学史 泛政治化 国家政治 十月革命 俄国文学 苏联政治
  • 简介:托马斯·西比奥克是当代符号学发展史上关键人物,其符号学思想核心就是建模系统理论,围绕作为“意义形式”模型及其构建方式而展开。西比奥克建模系统理论主要是受到塔尔图学派洛特曼和伊万诺夫影响,但它与塔尔图学派模拟系统概念从一开始就有着本质不同。要想透彻理解这个看似带有形式主义色彩关键符号学理论,就必须要认识到西比奥克建模系统观实际上经历了两个不同时期,尤其需要注意该理论前期阶段与塔尔图学派渊源,因为这奠定了整个建模系统理论后期发展基本路径。

  • 标签: 西比奥克 洛特曼 塔尔图学派 建模系统理论 模型
  • 简介:<正>一生躲在套子里别里科夫,让自己喷嚏吓死了切尔维亚柯夫,沙皇制度义务卫道士普里希别夫,嫁给什么男人就跟什么男人学舌奥莲卡,看人下菜碟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一提起契诃夫名字,这些人物就会最先跳到我们眼前。而这些作品确实堪称世界文坛上璀璨明珠,文学宝库中珍品。但有一个事实却常被人们忽略,

  • 标签: 契诃夫小说 作品 戏剧冲突 短篇小说 卫道士 情节淡化
  • 简介:В.Л.马赫林纪念巴赫金研讨会上,号召自己同行在不确定一段时间内“从方法论上不使用巴赫金一切已成为人所共知概念———对话、狂欢、时空体……”①,他清楚他说是什么。这与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著述热情意义相同。伯恩斯坦曾号召以放弃马克思理论最...

  • 标签: 巴赫金 狂欢化理论 拉伯雷 狂欢节 文艺复兴时期 陀思妥耶夫斯基
  • 简介:传统上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俄国文学,经历了一个世纪辉煌之后,到世纪末则形成了多种流派并存局面,其中以象征主义流派成就及影响最大。两代象征主义作家群中安德烈·别雷(1880-1934)堪称俄国象征主义文学流派集大成者,俗有象征主义理...

  • 标签: 《银鸽》 主人公 俄国象征主义 小说文本 象征艺术 象征化
  • 简介:在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当代俄罗斯著名剧作家万比洛夫得到多样、本土和实验性改编与剧演,在剧目选择、导演理念、表演队伍、演出团体、受众群体、演出效果等方面别有特色,值得总结反思。整体说来,《长子》经历了从青年成长到人性挖掘演剧转变,《外省轶事》经历了从道德批判到金钱人性演剧嬗变,《打野鸭》经历了从俄国视角到中国立场演剧转换,《去年夏天丘里木斯克》经历了从环境冲突到内心矛盾演剧转型。这既说明万比洛夫戏剧永恒艺术魅力,也推动着万比洛夫戏剧中国进程和传播接受范围。万比洛夫在当代中国舞台诠释,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态势、中俄文化交流关系、文学总体态势以及时代主流话语等不同因素密切相关,大致经历了一个从遮蔽到发现到认同发展历程。这与当代俄罗斯戏剧中国译介、接受和传播可谓遥相呼应。由此,万比洛夫中国舞台诠释和接受态势,成为诠释当代俄罗斯戏剧在华演出和当代中俄文学关系一个生机勃勃象征性符码。

  • 标签: 万比洛夫 舞台诠释 当代俄罗斯戏剧 跨语际实践 诠释符码
  • 简介:叙述主观是语篇建构重要手段,是文学修辞学研究传统内容。随着当代俄罗斯文学叙事方法变化,叙述主观手段和表现形式随之改变。在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主观叙述。它们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作者意图、构建动态语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叙述主观化 女性文学 特点 作用
  • 简介: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巴黎被称为“俄罗斯域外文学首都”。其中由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创办文学一哲学团体“绿灯社”,是二战前“俄罗斯巴黎”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域外组织之一,其聚会史料对俄国域外文学史、文化史和域外流亡人员精神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巴黎“绿灯社”成立背景、人员构成、会议流程和议题类别等作了较为详细梳理,并对其历史意义作了简要评述。

  • 标签: 域外文学 绿灯社 俄罗斯的巴黎 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
  • 简介:马雅可夫斯基何以被偶像蓝英年我知道马雅可夫斯基同时便知道斯大林对他评语:“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苏维按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诗人。”他诗我也读过一些,有的喜欢,如《开会迷》、《好》、《苏联护照》等,有的长诗,象《穿裤子云》、《一...

  • 标签: 马雅可夫斯基 斯大林 阿格拉 帕斯捷尔纳克 普里马科夫 布哈林
  • 简介:莫斯科人习惯改变回国半年后,我又重返莫斯科。有朋友问我:你这次“二进宫”印象如何?我说刚来没几天,还谈不上印象,不过,除了卢布贬值厉害,买东西要成千上万计算外,我这次发现莫斯科读书看报的人少多了。记得93年我第一次来莫斯科时,地铁里看见许多莫斯科...

  • 标签: 莫斯科人 被调查者 俄罗斯人 地铁 报刊市场 新报纸
  • 简介:文学“意义”往往是被赋予,就像一个作品之成为“经典”,当然有作品本身价值因素,但同时也可能是文化权力或意识形态结果,“红色经典”命名与流行,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为此,与其讨论什么作品可以成为经典,经典与非经典关系,经典标准是什么等等,不如去看看经典是如何成为经典,这背后有着什么样机制。就像福柯说真理,不一定要追究真理对与错、是与非,更重要看看真理是如何成为真理,某种东西一旦成为“真理”,它又是如何把人置于它控制之下

  • 标签: “经典” “真理” “红色经典” 意识形态化 “意义” 文化权力
  • 简介:进入90年代后,俄罗斯文坛上出现了不少新和不大熟悉面孔。翻开各种大型文学杂志,随时都可读到这些人作品,其中某些作品受到了批评界重视和引起了热烈争论。报纸上不断有他们谈话和评介他们创作文章发表。有时他们当中某些人名字赫然出现在各种文学...

  • 标签: 现代主义 俄罗斯文学 长篇小说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年轻作家 发表作品
  • 简介:哲学是一门极度抽象学科。它一方面与科学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与宗教有密切关联。但哲学既区别于科学,也区别于宗教。从内容上说,哲学既涉及理论研究(比如思维规范),又涉及实践问题(比如伦理规范),因此哲学特点在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古希腊哲学家把自己学说等同于生活规范,因此,他们处在与自己精神状态一致之中。中世纪哲学家以有学问经院哲学家身份出现,哲学为神学服务。近代哲学与科学紧密相连,甚至把自己道德和精神解放使命也交给了科学。当代哲学依然面临如何处理与科学和宗教关系问题。哲学始终应该保持自己独立地位,哲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宗教,哲学就是哲学。

  • 标签: 哲学 科学 宗教
  • 简介:对话是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和超语言学理论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并使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试图从对话视角分析测试文本语篇意义,强调了测试文本中饱含主体间对话性。测试主体对测试文本解码与重构充分说明了对话性对提高测试效度意义。藉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标准测试中“非标准”因素对测试效度影响,为提高标准测试效度提供新方法。

  • 标签: 复调 超语言学 对话 标准化测试 文本 语篇
  • 简介:莫斯科一塔尔图学派代表人物尤里·洛特曼在意指过程模式方面为符号学研究留下了丰富遗产。本文简要介绍符号学家洛特曼提出意指过程一些基本原则,包括:(1)代码复数原则;(2)不相容或不可译原则;(3)自我交际原则;(4)符号继承原则;(5)符号域原则。

  • 标签: 洛特曼 遗产 意指过程模式化 原则
  • 简介:东正教今日俄罗斯任光宣从80年代末开始,俄罗斯大地上掀起了一种强大东正教热潮,恢复东正教信仰成为俄国社会普遍现象。这次宗教热潮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教人数急剧增加,无神论者人数大幅度下降。如今,俄国半数以上居民成为东正教信徒,认定东正教信仰...

  • 标签: 东正教 俄国文化 宗教与文学 基督教 东正教会 俄国文学
  • 简介:理解和科学全面地阐释列夫·托尔斯泰,是20世纪最初十年、特别是1910年托尔斯泰去世之际俄国思想界和文化界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在这一段时间里,有关托尔斯泰创作性质、意义和价值的话题,俄罗斯思想文化界引发了一场大论战。马克思主义者、传统民主主义者、...

  • 标签: 托尔斯泰 普列汉诺夫 意识形态 阶级意识 列宁 贵族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