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1999年7月至11月我曾在美纽约州的依萨城小住,探望在康耐尔大学教书的儿子童朗及其家人。这是我自1955年返国后第三次访美。依萨卡位于纽约州北部,离加拿大只有6小时的汽车驶程。气候凉爽,以红叶及山湖色著称。居处是城郊一别墅区,一座座别墅屋外都有大片草坪及林木,居民多为退休的中产阶级,各家建筑同中有异,草坪上错落有致地种着花草,但邻里间似无来往,路上鲜见行人,早晚偶有小车驶过。使我认识到在曼哈顿的繁忙、华尔街的喧嚣之外美国还有这井然有序、名扫门前雪的一面。信息流通并不必然使人们靠近,反之,由于信息的过度传递反使不少人采取不接电话,不看留言,不理E-mail以保持私生活不受干扰。因此人际关系反显疏远、淡漠。虽说此行主要为探望亲人,但由于年轻人在美国生存,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我们和儿子童朗每天只能照面几十分钟,他每早7时多出门,夜间一两点才回家,那里的市场竞争人们的生活真是不进则退,或如美谚所说不游泳则淹死。我的突出感受是物质极大的丰富并不保证精神生活的极大提高,心灵的自由,想象力的活跃和人情的浓郁。这些也促使我想到什么样的明天才更对我们这个国家民族有吸引力呢?凡此所思所感都成为《依萨日记》这组诗的主调。

  • 标签: 诗歌 新诗 < > < > 当代
  • 简介:方片J胁助红桃A在小山般的孤岛上搭建起一座小木屋,用的是从狐狸丛林坠落下来的白桦树干、树枝和树叶.狐狸和人的尸体已像森林间陈年的落叶,松软而富于养份.梅花O每天早晨都踏着它们去寻觅新鲜的浆果或坚果,每天都满载而归.依据伊索城古老的传说,淫荡的人或野兽即使死后依旧拥有强大的生殖能力:那些浆果和坚果往往是尸体内部的精子或卵子的转化形式.

  • 标签: 光河
  • 简介:  谈论卡夫和向卡夫学习写作不太是一回事.谈论他,属于研究和欣赏的范围,向卡夫学习写作则应该是另一种思路了.如何向卡夫学习?在我看来有两点.……

  • 标签: 卡夫卡学习
  • 简介:如今,手机早已是普通百姓手中的"常规武器"了,再也没有昔日"大哥大"般的"不可一世"的辉煌.而伴随着手机产生的形形色色的手机"充值"则成了广大"手机族"和手机经销商的"必用品".

  • 标签: 梦断充值卡
  • 简介:1在那座海拔三千多米的年保山的山脚下,我遇见了一位老者。这是我前往纳隆村寻访阿图巴的路上遇见的第一个人。这儿是一个三岔路口,一条路蜿蜒地伸向年保山,另外两条路各自伸向南北。从位于三岔路口的那座房屋看,这位老者好象是定居在这儿的;但从房屋里简单的摆设看,他又好象是暂时居住在这儿的。当我向老者打问去纳隆村的路线时,他微笑着对我说:“翻过这座山,再过一条河,就是纳隆村。”

  • 标签: 格萨尔王传 民间文学 寺院 保山 寻访 说唱
  • 简介:一杨同在大厅里默默地欣赏着墙壁上的那幅画。画上,一脉小溪、一抹绿岸,一个轻蓑小笠的稚童手持钓杆,细细垂丝伸人溪中,一尾金鱼跃然灵动,口含香饵而不知已将游于釜底矣!这画的笔法轻重得宜,浓淡相间,神韵鲜活,充满情趣。杨同微微颔首,目光移了开去,慢慢

  • 标签: 宝光 笔法 金鱼 浓淡 武林 玉龙
  • 简介:晓风敲着门,从门上的裂口看进去,一件有洞的白汗衫和蓝色的平角裤头,立在眼前晃动,然后才看清人。门“哗”地开了。

  • 标签: 《纯男阿光》 文学欣赏 小说 高巍华
  • 简介:前人评论李太白诗风格,常以“飘逸”或“俊逸”称之。严羽《沧浪诗话》谓“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当不是确论。杜子美《春日怀李白》诗有“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之句,亦未可据为定评。太自在长安从仕以前诗,其风格诚有近于飘逸,而离长安以后诗则不同。例如《梁父吟》、《雪讒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及《古风五十九首》之一部分诗,皆甚沉雄郁勃,不当再以飘逸二字限之。子美怀太白诗为李杜初时交游之作,所谓清新俊逸,亦仅就当时太白诗作而言。自兖州

  • 标签: 李太白 《沧浪诗话》 庾开府 杜子美 李杜 严羽
  • 简介:一九九五年六月二日下午,旅美诗人贝岭、徐兰婷在袁书菲(SophirVolpp)小姐的帮助下,在哈佛大学和正在这里担任访问教授的尼日利亚剧作家、诗人沃·索因博士进行了交谈。对话在索因先生办公室用英语进行。索因先生是一九八六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最近他正在英国伦敦指导他的戏剧上演。此对话的英文由徐兰婷小姐根据录音整理。由黄灿然、胡兴、荣伟译成中文,并由贝岭、徐兰婷予以最后的校阅。此中文稿未经索因先生过目。

  • 标签: 尼日利亚 索因卡 诺贝尔文学奖 作家 对话 英语
  • 简介:他17岁参加革命,是抗联组织者之一;他与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群是战友;是新中国第一位大工业城市的市长……在延安时他受到毛主席的关怀,他的工作曾由周总理直接安排……他就是中央纪委原常务书记韩。今年94岁的韩老,从一个少年布尔什维克到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有如一部生动的教科书。

  • 标签: 韩光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央纪委原常务书记 人物传记
  • 简介:一1922年夏天,潘旦写成《冯小青考》初稿,趁梁启超来清华讲学之便,送梁看过,梁回一短笺,写道:对于部分的善为精密观察,持此法以治百学,蔑不济矣。以吾弟头脑之莹澈,可以为科学家,以吾弟情绪之深刻,可以为文学家,望将趣味集中,务成就其一,勿如鄙人之泛滥无归耳。其时潘旦23岁,已在清华学校读书9年,马上就要放洋——赴美留学。不必说梁的判断多么准确,大人物常有应酬的话,未必句句都能落到实处,然而,对一个青年学子来说,能得到梁任公的夸奖,即便是谬奖也罢,其心情之亢奋,自在情理之中。过了几年,《冯小青考》经增补改名为《小青之分析》,由新月书店出版,在“叙言”中,潘旦谦诚也不无得意地说:“不佞尝以本篇之初稿请示,承梁

  • 标签: 潘光旦文采
  • 简介:我写过几篇幽默小品文,譬如《寻找鲍尔吉》、《我的造谣生涯》等,逗个乐子而已。然而有人不负责任地写一篇评论,称我是“中国的里柯”,几陷我于逆境。起先我不清楚这事,一次换煤气罐遇见熟人,下自行车招呼不提。我说“过年过得好哇!”他不回答,笑眯眯地用手指我,又拍自己脑袋。“你……看我这脑袋,人家说你是,想想,想想,中国的……什么?”他皱着眉头思考。

  • 标签: 南天竹 加拿大 不负责任 煤气罐 评论 小品文
  • 简介:1太阳快要落山,放射出灼人眼目的光彩。有位老人朝着光彩无限好的夕阳走去。右手挽着拐杖,残缺的左手在袖管里前后摆动。他迎着晚霞,踉跄着穿过一片干枯发黄、但茎杆直立的玉米,枯萎的玉米茎叶在秋风中相互撞击着沙沙作响;他在玉米地的尽头停留了片刻,银白色的胡须像玉米穗儿,在晚秋那凄凉的风中摆动。他那双眼晴,一双浑浊的眼情,看到的似乎不是太阳那刺眼的强光,而是一个四周点缀着七色金线的大火盘。他像是被那七色线牵动着,朝着放射七色光线的大火盘,艰难地移动脚步……他穿过小树林,走过一片草滩,朝一座小山似的土丘难艰地行进着。他脚步蹒跚,

  • 标签: 七色光 玉米地 前后摆动 玉米穗 金线 色线
  • 简介:<正>中国历代文坛,就派系众多一事而论,明代实是一个热闹喧天的时代,且多是复古的论调。其原因和朱明的驱逐蒙元,恢复汉族江山所施行的一系列复古措施,不无关系,明太祖聚众起义,定都南京,他北伐的口号便是“拯生民於涂炭,复汉宫之威仪”洪武元年,天下初定,太祖即迫不及待地下诏恢复唐制衣冠,洪武三年,恢复科举,以八股文取士。这些措施都是寓复古於革新的先声。可见朱明王朝自始即是个复古保守的政权。上既有所提倡,下必从而附

  • 标签: 秦汉派 后七子 唐宋派 归有光 台阁体 李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