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抒怀早起,捻诗一枚这时光中沉浮的玩意儿如此不合时宜却愈显可贵我一介宅男,喜拿旧书当枕头却很少去读你可不知,春风吹动窗帘时独自放歌最应景有时想想,所谓的大好时光也无非就是背靠青山,学枝头鸟鸣——唧唧、喳喳、嘻嘻、嗉嚷嘶嘶、啾啾、咕咕……彼时,悲欣全无。有寄,寂静的山野理想国的遗物此刻,我又躲进你的怀抱却还是不懂你内在的万千规则和秩序。

  • 标签: 组诗 不合时宜 理想国
  • 简介:翼汸。1918年12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25年回国,1935年开始发表大量诗歌和小说。1955年被打成胡风集团骨干分子,1979年平反,1980年复出工作。参与筹创《江南》杂志。1985年当选为浙江省作协副主席。为著名的“七月派”诗人、当代中国诗界的先行者之一。

  • 标签: “七月派”诗人 印度尼西亚 《江南》 当代中国 副主席 浙江省
  • 简介:施教蜀西六十年,深探杜学昭来哲,杖履草堂兰蕙茂,彤形柿叶留佳忆,人师风范耀尘寰。精论唐诗迈往贤。徜徉锦水竹梅坚。手捧遗文泪眼看。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对我来说读书就是生活。至于是不是一切我想保持沉默。我有权保持沉默。

  • 标签: 马尔克斯 冰块 沉默
  • 简介:携雨肩风访玉庐,倾杯老酿已三壶。封尘久憾知音少,险韵奇敲俗气无。荒漠营谁洲树绿,梦云徒泪汗衫濡。陆沉非我能救拯,且向天南一啸舒。

  • 标签: 次韵 七律 民生 知音
  • 简介:通论唐诗,最尊李杜,衷心关爱草堂,恒使士林称长者;详注专集,并辔高岑,矢志耕耘艺圃,终教后学仰鸿儒。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著名学者,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原四川省杜甫学会会长刘开扬先生,因病于2014年5月10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5岁。刘开扬先生治学广泛,以唐诗研究为主,著有《唐诗论文集》、《唐诗论文集续集》、《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唐诗通论》、《唐诗的风采》、《诗词若干首注释》、《柿叶楼存稿》、《秦末农民战争史略》等。在杜甫研究方面,先生用功甚勤,出版了《杜甫》、《杜甫诗集导读》(合著)等著作,并在《杜甫研究学刊》上发表了《杜文窥管》、《杜文窥管续篇》、《论杜甫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清人崔述、崔迈兄弟论杜诗》、《梅圣俞与杜诗》、

  • 标签: 唐诗研究 杜甫研究 悼念 著名学者 大学教授 农民战争
  • 简介:【缘起】:1965年秋天父亲去世时,我初中毕业上不了高中,在老家下村里生产队干活。有道是“少年不知愁滋味”,16岁的我却饱尝愁苦和伤绪。有一天翻看父亲的书籍遗存,发现一本他自订的诗文集《清源山樵浪墨》——“清源山樵”是父亲的别号——用宣纸直排,工整的毛笔楷书。内中多是一些旧体诗。当了三十年乡村教师的父亲喜欢写点诗。此前曾有镇上小学的两位年轻教师上门来向他请教诗韵格律。

  • 标签: 初中毕业 乡村教师 年轻教师 诗文集 父亲 生产队
  • 简介:熟悉“方院长”这个称呼的,大约应当是六十开外的西师人了。不才前几年已过花甲;1989-1990年间师从吕进老师在西师中国新诗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头尾两年,勉强算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西师人。

  • 标签: 院长 中国新诗研究所 方敬 访问学者 吕进
  • 简介:初听到诗人白渔这个名字时,我不禁心想,是青海的诗人吗?什么时期的?问周围的人,大家也都摇摇头。但当我收集到白渔先生的诗集后,为自己的孤陋感到惭愧。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在近60年的诗歌创作中,为我们奉献了包括《帆影》《黄河源抒情诗》《烈火里的爱情》《白渔诗选》《江河的起点》等在内的二十多部作品。

  • 标签: 诗人 温度 诗歌创作 抒情诗 诗集
  • 简介:老政协委员都知道,伯洋先生是石狮市政协第一届常委,文艺界的代表人物。我比伯洋先生晚两届进入政协常委会,当谈起政协常委的界别时,伯洋常委戏说我俩是殊"途"同归,使我倍觉作为民主党派一员肩上担负的重任,也给我迈向政协"三大职能"的更高境界而激情满怀!应该说,我与伯洋常委在政协相处15年,一起政治协商,一起参政议政,一起建言献策,在政协这个大家庭里受到"民主与团结"两大主题的熏陶,留下了许多值得记忆的往事,结下的友情越走越深。

  • 标签: 政治协商 界别 文史资料 文舞 凤里 联欢晚会
  • 简介:2013年是九十高龄的前辈学者王景山先生(景公)的丰收年。这年3月,他三十年前(1982年)的旧作《鲁迅书信考释》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再版;到了9月,他十年前(2002年)的旧作《鲁迅五书心读》又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了。手捧景公赠我的这两个再版本,我是又高兴,又佩服!耄耋之年的景公堪称学界楷模!

  • 标签: 王景山 文化艺术出版社 著作 大学出版社 三十年 再版
  • 简介:第一次见到方敬先生,是20世纪70年代末重庆市文艺界举行的一次诗歌朗诵会上。记得方老朗诵的诗是写一个老农民第一次到北京,其中有一句我印象特别深,好像是:天安门,嘿,好大一个晒谷场!

  • 标签: 百年诞辰 方敬 20世纪70年代 纪念 朗诵会 文艺界
  • 简介:我身在银川,对于张贤亮先生的去世,虽十分不愿相信是真的,但确实不能再说"惊闻"了。因为2013年12月6日上午,在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百花堂(第1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论坛会址),许多朋友参加的张贤亮先生无偿授权小说《灵与肉》电视剧改编权签约仪式上,贤亮先生陪同领导们坐下继续交谈时,他就朗声笑着说过"我已经得了癌症……"的话,看着来宾一脸疑惑,他紧接着确证,"是真的,肺癌,已经确诊,而且是晚期有扩散……"我虽未到现场,但听到朋友们无限惋惜的转述后,心里着实是惊了一下。

  • 标签: 张贤亮 镇北堡西部影城 灵与肉 文学贡献 文学世界 现代知识分子
  • 简介:2013年9月20日,著名女书法家翁月卿先生因病在汉口医院去世,享年九十岁。一个月后,2013年10月20日清晨七时许,武昌龙华寺为翁月卿女居士做超荐法事,空灵的梵呗声穿过茂林修竹,袅袅飘散在蜿蜒的蛇山脚下。

  • 标签: 女书法家 怀念 龙华寺 法事 梵呗
  • 简介:2013年9月26日,于光远先生逝世,这无疑给众多学人带来不小的震撼和无法填补的失落。一段时间以来,报刊陆续发表了他的弟子、朋友、忘年交们所撰写的感人至深的悼念文章,我读后更增加了对这位"死不悔改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钦佩与敬仰之情。作为晚辈后学,我是二十世纪的"七零后",于老是"一零后",我和他在年龄上相差整整一个"甲子",但是这种年龄上的巨大鸿沟并未隔断我与他结识的缘分。

  • 标签: 于光远 社会 普遍 学问 绰号 马克思主义者
  • 简介:非常荣幸能在这次大会上发言。北京曹雪芹学会是一个很小的团体,建会时间很短,但是每次我们开会或有活动的时候,希凡先生都尽量参加。虽然他年事已高,行动也不太方便,可对我们非常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北京曹雪芹学会向李希凡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 标签: 李希凡 出版座谈会 学术研究 文集 曹雪芹 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