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礼乐”是儒家文化的乐舞观,在先秦,主要是由孔子、孟子、荀子传承并加以光大。孔子的乐舞思想,可在《论语》中得以体现。《论语·八佾》记载:孔子听说大夫季氏用八佾之舞,愤恨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卫灵公》载: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格,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乐舞思想一方面是建立在“乐与政通”

  • 标签: 乐舞思想 略谈诸子 诸子乐舞
  • 简介:摘要新石器时代各区域文化中出土的大量鸟纹玉石器引起研究者对鸟形纹饰的普遍关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凌家滩文化、雕龙碑遗址、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中均发现了鸟文玉石器。通过资料收集总结发现鸟文玉石器的数量占有新石器时代众多动物形纹饰玉器中较大比例。笔者通过研究收集到的资料,将目前发现的鸟文玉石器运用类型学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新石器时代的鸟文玉石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写实型鸟文玉石器,抽象型鸟文玉石器,装饰型鸟文玉石器和组合型鸟文玉石器。

  • 标签: 新石器时代 鸟文玉石器 区域性研究
  • 简介:诗与乐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先秦时期的"乐"是集诗、乐、舞三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从当时的诸多文献资料中皆可知晓。诗和乐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但在地位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乐是根本,起着主导作用,而诗依附于乐,是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朝礼乐制度盛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诗的推广与传播,体现了诗在诗乐舞为一体的乐中的重要价值。本文拟从周朝的诗乐教育、乐与礼的结合和儒家乐论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先秦时期"诗"与"乐"的美学关系。

  • 标签: 先秦 “诗” “乐” 美学关系
  • 简介:摘要士是商周时期统治阶层中地位最低的贵族,但却是最为活跃的社会阶层。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急剧变革、封建制的逐步确立、世卿世禄制的破坏、井田制的瓦解,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制也随之解体,大批的低级贵族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被迫离宗国,去乡土,不得不靠知识和技能维持生活,成为游士。学术下移,私学兴起,以及一系列的兼并战争产生的军功地主,使得庶民地位得以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下士阶层也就发生了变化。

  • 标签: 先秦士阶层 演变 缘由 社会流动
  • 简介:摘要儒家和道家是我国先秦时期不可忽视的流派,两者在伦理思想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人性论、义利观、道德修养论方面有着各自独到的理解。两者对我国古代伦理思想以及当代伦理思想建设的研究和总结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儒家与道家的伦理思想虽然不同,但两者共同为我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 标签: 儒家 道家 人性论 义利观 道德修养论
  • 简介:《尚书·尧典》“诗言志”,其内容应当与祭祀天地鬼神、祖宗社稷的活动有关,这是“诗言志”观念的最早孕育。《左传》“诗以言志”,当指春秋时期所盛行的“赋诗言志”或“称诗言志”,这是“诗言志”观念在诗歌接受领域的发展。荀子提出的“诗言是其志也”,不仅规范了诗“言志”的内容,而且确认了诗是“言志”的文体,这是“诗言志”观念在先秦时期的初步完型。

  • 标签: 诗言志 诗以言志 孕育完型
  • 简介:郭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事先秦社会与思想的研究,这既是探求和构筑新史学科学体系的工作,又是直接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这两方面都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借助于下列五方面的特点来加以说明。(一)根据社会实践需要,在先秦研究中科学地选择中西文化的“结合点”。郭老集中精力研究先秦社会与思想的时期,正是尖锐的中西文化冲突达到高潮的时

  • 标签: 文化相 中西文化冲突 先秦社会 批判地继承 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社会性质
  • 简介:摘要荀子〈赋篇〉在中国赋学史上首次以“赋”名篇,往往被视作“赋”的源头。但〈赋篇〉中有〈佹诗〉及其小歌,遂引发“诗”为何是“赋”的问题。通过引述分析前入研究成果,并结合“赋”在先秦时代的用例考察,得出结论:“赋”在先秦已具备口述文学的某些特征,已有文体学意涵的萌芽。荀子〈赋篇〉之名乃取其“口述文章”之义,与后世“赋”的文体学概念无关。

  • 标签: 佹诗 口述文章
  • 简介:“五四”以来,不少民族新文化建设的先驱者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研究工作。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杜国庠、侯外庐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研究工作,无例外地,重点都放在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对先秦社会与思想的研究方面。郭老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诸多史学成就中,以先秦研究用功最勤,成就最大。这是一种很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这一

  • 标签: 史学成就 翦伯赞 吕振羽 古史研究 瑚琏 中国古代史
  • 简介:谈谈稷下学史料与研究──评余英时《<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孙开泰余英时先生在香港《人生》1954年第八卷第六──八期,发表《郭沫若抄袭钱穆先生著作考──<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后该篇经过修改收入他的论文集《犹记风吹水上鳞...

  • 标签: 郭沫若研究 先秦诸子 余英时 稷下学 十批判书 稷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