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精明和愚蠢,这是意义完全相悖的词汇.就生活需要而言,人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更看中的是前者。庸俗和高尚,也是意义完全相悖的词汇.就道德的社会评价而言。人们更看中的是后者。因此,在生命的过程之中,选择就变成了十分艰难的事情。事实上,能够理性地自觉地去选择灵魂深处的美,并张扬这种美,是社会的呼唤,也是文学应有的审美意义。

  • 标签: 灵魂 美丽 社会评价 不自觉 生活需要 审美意义
  • 简介:斯好早期的散文创作总是带着脉脉温情去描画生活和大自然,表现对爱和美的追求。但进入90年代之后,其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现实的平庸委琐、人性的冷峻严酷的感受取代了她先前对爱和美的不懈追求。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存在的荒诞感,对“我”是谁的反省,对个人内心的审视,成为她创作的主题——如果说对自我的关注甚至爱怜是90年代女性文学的基本倾向,那么,从对生活的积极肯定到对生活的怀疑和质询则构成了斯好的风格个性。

  • 标签: 荒诞感 散文创作 女性文学 小说 追求 温情
  • 简介: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从1976年发表第一篇文学作品,至今她已经在文苑里耕耘了25年了。王安忆不倦地在文学创作领域里作着精神的探究与艺术的追求,她的作品多次获奖:《本次列车终点》《流逝》《小鲍庄》《长恨歌》等作品,都成为极具影响的佳作。王安忆及其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王安忆 当代文学 中国 作家
  • 简介: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人类在与之抗争中已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虽然在对肿瘤的研究、诊断与治疗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癌魔”的猖獗,势头未减;人们“谈癌色变”,依然如故。据统计,我国癌症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每年有160万人患癌症,近140万人死于癌症,已高达死亡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不得不对“见癌必杀”的传统观念和“手术+放疗、化疗……”的治疗模式产生质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