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先看两条材料: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曰:卧必酒瓮,行惟酒船。吟风咏月,席地幕天。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曰:敬尝游江表,过其墓下,爱其才,壮其气,味其嗜酒,知其取适,作碑于墓。范传正概括李白一生好酒,行卧不离;裴敬则更进一步,深味李白嗜酒的衷曲,理解李白的人生取适。

  • 标签: 李白诗 嗜酒 唐诗 翰林学士 墓碑
  • 简介:数字入,也是作诗一法。因为近体诗讲究"对",所以往往在五言的出句和对句的第三字上、七言的第五字上,巧妙地嵌入一个数字,形成数对,增加的韵味。如"梅萼三冬绿,榴花四季红"。(周必大《胡元之提刑迂途相过宠示二,次韵,兼简赵再可经略、张君量运使》)梅花的傲寒铁骨,榴花

  • 标签: 数字 范成大 周必大 七言诗 五言诗 嵌入
  • 简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两首七律,可以说是两位贬谪诗人人生历程中最痛苦的经历记录,蚌病成珠,痛苦的咸泪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珍珠。很少有人将这两首名作进行比较赏析,因为虽然两首创作背景相似,体裁相同,都能代表两位诗人的成就,但是在诗歌史上两首的价值是不同的,

  • 标签: 比较赏析 柳宗元 诗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悲愤
  • 简介:北京大学五院中文系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当街是一个曲尺形的大院子,院里面是茵茵的绿草,素雅的楼阁。进楼就是几间办公的场所,里面预备着热茶,可以随时开会。念书访学的人,中午傍晚没处去,每每携几本破书,来喝一杯茶——这是十多年前的事,现在大抵都喝可乐了,在楼道里站着,热热地喝了聊天;倘肯多喝两杯,便可以知道那是老生,或者是进修教师,比较熟悉系情了。如果肯喝到十来杯,那就非本系教师不能办了。但这些喝客,多是上课帮,大抵没有这样清闲。只有已经不大上课的博导帮,才踱进收发室隔壁的房子里,要纸要笔,慢慢地坐喝。

  • 标签: 孔乙己 考研 北京大学 中文系 教师 上课
  • 简介:周末回家,我吃过晚饭便在自家开的小店里闲坐,山村的夜很安静,、犬吠声时起时伏,店里的VCD机正在播放咿咿呀呀的牛歌,吸引了好些村民来观看。

  • 标签: VCD机
  • 简介:辛卯春节,家居无聊,拈萦绕于耳际之语,急写就之。似真似幻,亦如拈花一笑。读者诸君切勿对号入座。天地戏场,权作野老村语可也。是记。长安看花旧史于通州。

  • 标签: 名作欣赏 文学 戏曲 课外阅读
  • 简介:<正>自从柏拉图将宇宙现象二分,认为诗人所模仿的是变动不居、没有永恒价值的外部世界的幻象,从而将诗人逐出理想国以后,无数诗人曾以媒介思考和探索在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本身成为诗歌的永恒主题之一。进入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这一主题在美国最重要的现代诗人之一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Stevens1879—1955)的创作中得到最集中的表观。史蒂文斯的作品围绕着一个终极思考——现实与想像的关系,以及作为二者中介的诗人

  • 标签: 史蒂文斯 超级虚构 艺术想像力 感觉经验 现代主义 美国文学
  • 简介:纳博科夫用作画的方式书写小说,将小说视作绘画。这一书写特征可从三方面把握:一是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画家画作,它们帮助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二是作家常刻意将故事的讲述融入绘画的框架内,让小说的情节模仿画中的场景,达到“入画”的效果。最后,纳博科夫视理想的创作与阅读绘画,自觉地用五彩的文字进行着如画般的书写。画入入画、即画,生动地诠释了纳博科夫小说中“如画”的书写特征。

  • 标签: 纳博科夫 画入诗 诗入画 诗即画 “诗如画”
  • 简介:<正>到安庆桐城罗岭,就为了看严凤英。一个叫陈庄的小小山村,两进深的青砖瓦屋,严凤英童年在此住过六年,她的乳名就叫鸿六儿。鸿六儿,一个眼睛清亮如露水的小丫头,赤着脚在菜籽湖畔龙眠山下打猪草、看花灯,不知不觉就学会了黄梅调。黄梅树,是南方的植物;黄梅调,是江南的戏曲;黄梅子,是黄梅树的果子,我没吃过,想象它酸中带甜,在五月熟透,你不摘它也会在黄梅

  • 标签: 打猪草 严凤英 龙眠山 看花灯 黄河文学 瓦屋
  • 简介:英国文化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在提到霍桑的旅英札记《我们的老家》时说,霍桑缺少知识分子应有的“公允态度”,他在英格兰“与英国的非利士人为伍”。根据阿诺德的文化概念以及他对英国非利士人的界定,霍桑的问题在于他缺少希腊精神的那种“意识的自发性”,也就是那种欲彻底弄懂事物真相的“智性冲动”。本文从霍桑生活的具体历史背景出发,阿诺德对霍桑的评价引子,通过分析《红字》的道德主题,探讨在思想与道德的冲突中,霍桑为何总是让思想隐退,道德作为救赎之路。

  • 标签: 霍桑 《红字》 阿诺德 自由思想 道德救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书是清初学者查慎行穷毕生精力编撰而成,编次上首开苏轼集50卷之规模,又开清人补注苏之先河,广征博引,注释详明,解释旨,考辨题,保存苏自注,功绩尤甚。在宋元以来注释苏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查慎行的注释中,补录了新刻本中删削的施、顾原注,并驳正了分类注中的大量讹误,同

  • 标签: 苏诗 补注 顾原 诗旨 广征博引 开清
  • 简介:理查德·科里每当理查德·科里向街市上走来,我们这些人总站在人行道上看他:面目长得清秀,身材纤瘦但气派,从头到脚透着一股绅士的光华。而且他总是一副爽洁素净的打扮,讲话的时候总有温文尔雅的风范;但是他说声早晨好还是引起人们脉跳加剧,①走路时全身带着光芒。...

  • 标签: 理查德 卡其布 古人声 白费劲 今文学 底比斯
  • 简介:1歌颂战争、将军与帝王,歌颂修建的城邦、结义的联邦,多么高贵的事呵,我卑微的笔墨比称不上:

  • 标签: 歌颂 帝王
  • 简介:本书是清初学者查慎行穷毕生精力编撰而成,编次上首开苏轼集50卷之规模,又开清人补注苏之先河,广征博引,注释详明,解释旨,考辨题,保存苏自注,功绩尤甚。在宋元以来注释苏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查慎行的注释中,补录了新刻本中删削的施、顾原注,并驳正了分类注中的大量讹误,同时对史籍中有关苏轼的舛误之处,也做了驳正。同时,该书保存了大量的募轼自注。查氏阐释旨,考辨题,注释所涉人物与地名,尤为翔实。查慎行的注释,还在系年、补遗、辨伪方面,取得了重要实绩。

  • 标签: 苏诗 补注 查慎行 广征博引 注释 初学者
  • 简介:南宋理宗宝庆年间,江湖诗人刘克庄因《梅花》引起了一场祸:刊载此诗的陈起的《江湖诗集》版被毁,仕人作诗遭禁,五六位诗人因此事牵连遭严谴。这在南宋一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很典型的。而祸的发生,与有人仿拟刘子晕《汴京纪事》二十首之七有极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诗人 《梅花》 江湖 刘克庄 诗集 中国文学史
  • 简介:情爱与外在一切限制性力量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水火不容,而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本文《荆棘鸟》中拉尔夫与麦琪的爱情例,指出疼痛是人与自我沟通的一个媒介,因为痛苦迫使受难者更专注于痛苦本身而忘却更多的欲念,达到净化。人内心的这种悖论而奇妙的体验,使外在禁锢造成的巨大痛苦成就了爱情的恒久与伟大。也就是说,一旦外界的束缚消失之后,伟大的爱情的可能性也就终结了。

  • 标签: 爱情 禁锢 《荆棘鸟》 疼痛 悖论
  • 简介:《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是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情感愿望的真实表达。伊豆作为川端康成的第二故乡,给漂泊中的他带来了极大的人生安定之感和心灵归属之感,孤独的旅情从而转变成为了回乡之情。本文意在解析作者将伊豆之旅视为归家之旅的心路历程。

  • 标签: 归属感 存在感 人生的困境与幸福
  • 简介:鲁迅的《伤逝》堪称“最伟大的抒情诗”,把它置于中西悼亡之中进行比较解读,不难发现它与整个悼亡诗文类的动机及其传统的契合和差异关系。《伤逝》既是传统影响下的产物,又是个人超越意识的结晶。它既保留了中国悼亡惯有的感性力量,又浸染上西方悼亡擅长的思辨色彩。它是“”与“思”的混合物。

  • 标签: 中西悼亡诗 《伤逝》 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