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他的作品流露了对谍报工作的怀疑,反映了间谍幻想的破灭。《俄国情报所》是他1989年发表的新作,小说以一包绝密的涉及苏联军事机密的书稿为线索,围绕着英国出版商布莱尔被迫充当间谍的遭遇以及和苏联妇女卡佳的爱情纠葛展开情节,勾勒出在当前缓和的形势下西方间谍工作的新特点,以及英美间谍机关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 标签: 兰道 我不知道 克莱夫 洛夫 告诉我 对我说
  • 简介:《俄国情报所》1989年在美国出版后,深深地打动了美国读者的心,在《纽约时报书评》畅销书单上雄居榜首,被书评界称为“一部紧扣历史的令人叹服的惊险小说”。本篇根据1989年5月《纽约时报书评》同名书评摘译。

  • 标签: 纽约时报书评 惊险小说 男女主人公 令人 情报部门 中心人物
  • 简介:<正>印度一切都是毕露的。一切都呈示出来,而且一切都强令人“直面”它。生、死,还有那有名的贫困。我最初访问的城市孟买,是个美丽的都市。包括它那显得污秽的市容,也有难以言喻的美。不论你从哪里划分路段,都照样能成为画,在饭店的跟前,就可以看到昔日英国女王和总督从这里登陆进入印度的那壮丽的海门。在泥色、矮竹丛生的阿拉伯海的海风中,岱赭色的凯旋门式的门周围,披着色彩缤纷的莎丽的妇女、头顶货物的妇女、漆黑的乞丐、身着白衣的水兵们,组成一幅丰富多采的画面。我所说的“画”,还不仅这些。纽约街道上的人们,只是站着或走路。然而在这里,人们不只是站着或走路,有行走者、有驻步者、有蹲下者、有躺卧者、有吃香蕉者、有蹦跳的孩子、有坐在高台上的老人,加入这个行列里的还有白色的圣

  • 标签: 印度通 印度教 阿拉伯海 《推销员之死》 乞丐 “生”
  • 简介:<正>1980年3月26日苏联《文学报》登载了马尔科夫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章,摘译如下: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实质的争论早就存在,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这一争论更为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家中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以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经验为依据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极广泛的可能性;另一种观点虽然也承认这些可能性,但实际上却把这些可能性理解得很窄。我的看法接近第一种观点。我们的同时代人是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是积极向上

  • 标签: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近二十年 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 艺术创作 可能性 艺术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