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路易·祖科夫斯基于20世纪30年代引领的“客体诗歌”运动是继“意象主义”诗歌运动后的又一波现代诗歌运动。它与意象主义运动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理解他的诗歌理念的关键在于他倡导的“真实”与“物化”两个概念。他的诗歌理念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本身上来,从语言出发对诗歌进行衡量,对美国诗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语言转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路易·祖科夫斯基客体派 真实 物化
  • 简介:印刷术发明以来,诗歌总是通过纸质媒介传播自己的声音,其影响局限在人数甚少的知识阶层.后垮掉诗人鲍勃·霍尔曼首次在大范围内成功地嫁接诗歌与电视(包括MTV)、电脑网站、CD、VCD等现代媒体为一体,改变了诗歌的传统定义.他突破了诗歌的纸质媒介的传播,创造了大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朗诵和诗歌竞赛等形式.

  • 标签: 快板诗 美国 诗歌传播形式 斯兰姆诗歌朗诵赛 诗歌网络 诗歌现场
  • 简介:雄鹿之跃(外二首)周琰译那么我们最喜欢的红酒的标签上的线画看起来像我丈夫,他急切地要摆脱我从一个悬崖上纵身而出。他的皮毛粗糙而舒适,他的脸平静、恍惚、沉思,叉骨的每一根分枝往回伸向它的后臀,它的每一个鹿角尖直直向上长并分叉,像他大脑的一个模型,远古的,

  • 标签: 英语学习 学习方法 阅读知识 阅读材料 翻译方法 诗歌
  • 简介:挽歌:献给一位依然健在的母亲袁小明译主给予我们的一切最终都会收回,这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杰克·吉尔伯特

  • 标签: 诗歌 袁小明 挽歌
  • 简介:许总著,50万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文史哲大系"第83种)。定价:新台币580元。本书是迄今第一部对唐诗体加以系统研究的专著,既在宏观上建构了唐诗体理论,又在微观上对各种类型的体进行具体辨析,在唐

  • 标签: 唐诗 诗体 系统研究 文史哲 定价 建构
  • 简介:<正>西方世界的文艺,经过了60年代的反越战、70年代的自我中心、80年代的女权主义的历程,再加上90年代初的大儒主义和享乐至上的作风,变成了一个文艺沙漠。现在,西方没有一个能指挥三军的统帅诗人,也缺乏一位像毕加索那么伟大的艺术

  • 标签: 美国诗歌 黑人文学 民族主义 爵士乐 “大门” 实用主义
  • 简介:<正>无赖是日本战后文坛上出现的一个特异的文学流派。近年来一些无赖作家(如太宰治)所写的作品在我国翻译出版,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各种不同的反响。为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无赖文学的诞生、特点和价值加以全面探讨。

  • 标签: 翻译出版 无赖派 实际生活 太宰治 中英 日本战后
  • 简介:就在我们的共和国成立几天之后,一面新的国旗在歌德、席勒的故乡升了起来。40年来,随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诗人辈出,诗情潮涌。这里的人民仍然习惯地运用音乐的起伏、哲学的深入和诗歌的跳跃来表达他们民族的情感,探索他们民族的道路。

  • 标签: 诗歌漫谈 诗歌史 爱情诗 席勒 标语口号式 题材范围
  • 简介: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又字天纪,别号“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梁溪病叟”,是两宋之交政坛上一位有着重要影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有一定影响的诗人。他个性忠耿,一生关心国事民生,其诗文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给予了极大关注。

  • 标签: 李纲 渊源 诗歌 人民生活 两宋之交 忧患意识
  • 简介:<正>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早期,美国出现了富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深层意象诗歌,带头人是罗伯特·布莱(RobertBly,1926—),骨干成员有詹姆斯·赖特(Jameswright,1927—1980)、路易斯·辛普森(LouisSimpson,1923—)和威廉·斯塔福德(WilliamStafford,1914—)等。布莱很早受荣格的影响,创作超现实主义诗歌。1956年,他去挪威奥斯陆教书时开始对智利的聂鲁达

  • 标签: 意象派诗歌 现实主义诗歌 诗歌理论 象征派诗歌 艺术手法 潜意识
  • 简介:<正>一、误区形成的原因文学史证明,名人效应、名著影响,往往在人的心目中造成心理定势,唯名人名著是从。若名人名著观点有误,势必将错就错,以致谬种流传。对于英明国湖畔浪漫主义诗歌不公允的评价,就是如此,1984年,著名翻译家缪灵珠等人翻译的《1789—1832英国文学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前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著。在中国广泛流传,影响很大。该书认为,英国湖畔哌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的诗歌是消极、落后、反动的浪漫主义,华兹结斯的《抒情谣集·序言》是反动浪漫主义宣言。这种观点,长期地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使英国湖畔诗人蒙受着不白之冤,使国内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深受其害,因而有必要加以澄清!

  • 标签: 湖畔派 华兹华斯 浪漫主义诗歌 外语教学 大自然 湖畔派诗人
  • 简介:第四名、宣宗李忱(810—859,846—859在位)他是宪宗第十三子。穆宗继位,他早已出局,敬宗、文宗、武宗三位都是他的侄子,又玩了二十多年。到37岁那年,他以皇太叔的身份继位,主要得力于宦官集团支持。今人都说唐后期宦官专权,挑一位痴愚之人不是更好控制吗,为何选强势的宣宗?其实,皇权与宦官集团的利益是一致的,都希望国力强盛,皇统长存,宦官更在意继承人的合法正统,当然也有其本身不同派系的利益在。

  • 标签: 利益 宦官 继承人 长存 集团 皇统
  • 简介:希伯来诗歌格律的演变[以色列]本加明·赫鲁少夫斯基维雅译研究现代希伯来诗歌的语言时,会面临一个三千多年来的诗歌共生并存的“极富想象力的陈述”(引用马尔路斯的说法)。在延续至今的几种古老诗体中,希伯来语在其发展变化的同时同许多不同的语言、诗歌相互影响,...

  • 标签: 希伯来语 诗歌格律 格律形式 英语诗歌 重读音节 抑抑扬格
  • 简介:认识王寅很早了,不是1983年就是1984年。那些年对于我们这一批年轻的写诗者来说,真是一个激情荡漾的年代,每个写诗者心中都有一个中国现代诗歌"拓荒者"的胸怀和意念,一方面在自己的境界中笔耕不止,另一方面是真像海绵一样无穷尽地吸取着所有对诗歌有益的东西。就在这样的年代,我读到了王寅的诗歌《英国人《》上海的风》《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等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这些王寅早期诗歌中的潇洒和流畅、那种若即若离的现代气息与带着个人生活隐秘的信息又不乏清醒的批判意识,完全是一种全新的诗歌在我面前打开。

  • 标签: 中国现代诗歌 王寅 早期诗歌 批判意识 个人生活 拓荒者
  • 简介:噢西坦(普罗旺斯)抒情诗是欧洲诗歌的一个新开始.本文从希腊罗马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断裂与延续的关系勾勒出噢西坦抒情诗出现的文化背景,再从口头与书写、文字与音乐、拉丁与方言(宗教与世俗)和诗歌传统与个人才能四个层面建构噢西坦诗歌的新范式.

  • 标签: 古噢西坦 抒情诗歌 文化背景 个性意识 欧洲文学 诗律
  • 简介:这酋《十四行:王冠》借鉴“商籁体”形式,以西方神话故事为原型,抒发了诗人对伟大而痛苦的“诗歌桂冠”的深刻理解及其生命隐衷。海子相信“时间的重量”,坚信秋天会有收获,哪怕死后也一定能戴上命中属于自己的诗歌桂冠。在其朦胧迷离的幻觉中,仿佛看到一顶王冠弥漫在自己的“屋顶”上方——它是痛苦爱清的结晶,是“石头”开出的“花朵”,散发着苦香的气息。该诗最大的特点在于中西合璧、古今相融。在借镜西方文化时,诗人融入了自我体验及本土元素,这种艺术探索是难能可贵的。

  • 标签: 海子 王冠 爱情 痛苦 诗歌
  • 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1874-1963)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和艾略特、庞德、威廉斯、史蒂文斯一起被誉为20世纪美国诗坛五巨擘.……

  • 标签: 弗罗斯特黑色 黑色诗歌
  • 简介:<正>今年是伟大的十月革命70周年,特翻译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诗人的一些诗篇。以示纪念。革命导师列宁曾指出:“1895年到1917年是俄国解放运动的无产阶级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英姿勃勃地登上了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日益结合,人民革命斗争波澜壮阔,风起云涌。这一时期的革命诗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生活土壤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它揭示了新兴的无产阶级和腐朽的资产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歌颂了革命人民坚不可摧的斗争精神和气壮

  • 标签: 革命活动 红旗 战士 舞台 无产阶级革命 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