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自然保护区位于龙州县中北部,面积101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保持最完好的喀斯特地貌和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17个关键地区之一,也是国家林业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选定的44个A级保护区之一。保护区内有白头叶猴、黑叶猴、长臂猿、云豹、黑豹、金花茶、风吹楠、金丝李等珍稀动植物,被誉为“动植物的宝库”、“广西的西双版纳”。

  • 标签: 世界自然基金会 珍稀动植物 生物多样性 喀斯特地貌 国家林业局 自然保护
  • 简介:<正>长的意义因两个女孩而存在,否则这一个地名可以删去。长,这是多么庸俗的名字!它就像人的名字叫金贵和发财一样,直白而俗气。可是,它却因为两个女孩而存在了。它是我少年经历中的一个地标。因为那个炎热的、天蓝的不能再蓝的夏天,到处都是绿色,到处都是蝉鸣。我和另一个白胖的叫小秦的男孩,骑着两辆破单车,我们要到长去,到长去,去做一件重要的工作——为两个女孩去帐蚊帐。这个地方是皖东的一个丘陵,不高,却气候很好。植物是高兴啊,它们快乐地成长着。夏天

  • 标签: 皖东 柏油路面 红瓦 还都 男耕女织 山槐
  • 简介:<正>十二月的一天傍晓,北风呼啸,夕阳斜照,不一会儿,大地被夜幕笼罩。一弯冷月悬挂在空中,惨淡的月光照在马德望市圆形市场西边的一座破旧的高脚屋上。屋里幽暗的煤油灯光下,躺着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他身旁坐着一个面目清秀的小伙子,他就是老人的儿子,叫吉德拉。吉德拉已有三天三夜未曾合眼,但仍强打着精神,照顾病中的父亲。疾病折磨着老人,使他不时地发出痛苦的呻吟。他吃力地睁开眼睛,凝视着儿子吉德拉。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惊过一丝苦笑,声音颤抖地说:

  • 标签: 宝石 玫瑰 大夫 煤油灯 声音颤抖 爱情
  • 简介:胡志明昨天晚上又来找我了,手上还沾满了做糕点的糖渣.我感到有些意外,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张开的遮阳罩下透过来的微弱光线中看见他站在床边.我想,一定是女儿把遮阳罩打开的,好让我别忘记早上太阳又升起来了.我已是上了年纪的人.女儿似乎觉得说不定哪天早上我连自己是否活着都不知道了.这个傻丫头!说不定哪天晚上我还能从床上爬起来,溜进她房间,撑开她屋子里的遮阳罩,好让她一清早就见到太阳呢.她也是六十四岁的人了,该替自己操操心了.我是不会死于健忘症的.

  • 标签: 奇山 山飘香
  • 简介:<正>内梅的家是三十年前在战争的废墟上建起的临时木板房,时至今日已歪歪扭扭,尚没倒塌。周围的房屋大体相仿,房檐腐朽,板墙翘起。盛夏的骄阳虽然悬挂在蓝天上,但整年也照不到孩子奔跑玩耍的狭窄胡同里来,所以胡同里一年四季湿漉漉,漂荡着一股类似晾晒湿衣服的臭味。坂田虽然事先从

  • 标签: 胡同 房檐 房屋 血缘关系 废墟 木板
  • 简介:一颗匠心,一方黏泥,在一双巧手的捏制下,它抟土而成,婉转而生;它在陶轮上旋转,翩跹起舞;它疯狂热恋,经历烈火的淬礼。随后,它走入寻常百姓家中,日子如流水,平缓地流淌。时而在冷水中沐浴,时而在蒸笼里桑拿;有时被捧在手心,有时被扔在水盆;它吃过素,茹过荤,五味杂陈,尝尽百般滋味。它,不是元青花,不是明斗彩,也不是清珐琅,只是——一只粗陶碗。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一个晴朗的下午,我们一行从柳江北岸跨过雄伟的公路大桥,沿着宽阔整洁的鱼峰路往南走,行约两公里,就来到了八十多米高的鱼峰山下。大家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唐代柳宗元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对鱼峰的一段精确描写:

  • 标签: 柳州 柳宗元 山水
  • 简介:<正>历居山里的故事很多。赶个集就好比过年。山里的人不多,像拿升芝麻,星星点点地撒在大山的角落里,根本就见不到什么人家。平日里也忙,斗笠盖一丘、蓑衣搭一块的田亩,都高高低低地挂在山坡谷底,一家人得去种、去收,还得守。赣东北的红土地对着脸,鄱阳湖上的太阳晒着背,山里人忙得像阳山岗上的树叶子,终日被风吹得团团转。累得捶腰的时候,去赶赶集,就是山里人的一种向往了。集市隆兴,于是大水坑的集就赶一、四、七:峁山镇占了二、五、八;阳山岗就有了三、六、九;逢十,段家就当大集。山里的嫂子都好能干,夜里的纺车白天的灶。孤单时,嫂子爱听木屋外的檐雨。听那梳着雨声的风,那织着风声的

  • 标签: 赣东北 红土地 大集 飘飘洒洒 会读书 夜路
  • 简介:杜甫《不见》诗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原注谓:“近无李白消息。”一般认为此诗是杜甫在蜀中怀念因人永王幕而获罪流放的李白而作。此诗诗意明了。惟“匡”何指,古今争议颇多。综合各家之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指绵州彰明的。如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杨慎《升庵集》(卷三)、王嗣爽《杜臆》(卷三)、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杨伦《杜诗镜诠》(卷八)等。

  • 标签: 《不见》 诗意 杜甫 《杜诗详注》 平议 《杜臆》
  • 简介:《楢节考》根据日本的弃老传说,讲述了生活在偏远村落里年逾七十的主人公阿玲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带着信仰主动进山祭祀的故事。在艰苦条件下,阿玲主动放弃生存的权利,毅然决然地作出死的抉择。主人公的命运是注定的,是村落共同体规则制约下的必然结果。

  • 标签: 《楢山节考》 深泽七郎 宿命 共同体规则
  • 简介:从理论上说,文本对理解总是开放的。但一种符合常识、影响深远的权威理解定型之后,文本的开放性就有意无意被遮蔽。再度敞开它,需要一种与传统、权威保持距离的“外向之思”,甚至需要执著于自身某种独特、私人化的体验和领悟以及对这种体验和领悟锲而

  • 标签: 王维 《酬张少府》 诗歌 知觉思维 艺术风格
  • 简介:如果从空中俯瞰,你会看到黑水河从西往东,贯穿大新境内。这黑水河的水,是清凌凌的水。黑水河畔的群山,是绿幽幽的。黑水河从源头的靖西市折进越南,然后蹦蹦跳跳、七拐八弯地在那边游玩了一番,又从大新县德天村浦汤岛回来了。

  • 标签: 韵律 大美 黑水河 大新县
  • 简介:<正>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株草、一棵树,都离不开高天厚土的滋养。漫漫人生路,不论你是高高在上的权贵,还是地位卑下的农人,恐怕都曾得过他人之助。其差别可能仅在于:助力有大小,助者有远近;而对于受惠者来说,有的感恩,有的薄情,还有的则是以怨报德。

  • 标签: 人的生命 女同学 还给我 一个女孩子 心灯 难以言喻
  • 简介:诗人写的是他们感到有意义的事物和题材。与海同为自然界的伟大景观,都能够触动诗人的灵感,但引人注目的是:在与海之间,中国诗人和西方诗人有不同的选择取向,中国诗人爱咏,西方诗人爱咏海。可见中国诗人和西方诗人从自然界感受到的是不同的意义。

  • 标签: 诗人 游踪 对话 选择取向 自然界 西方
  • 简介:<正>登百丈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暑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 标签: 百丈山记 绝壑 丈山 西阁 叠石 梁跨
  • 简介:<正>小时候起,就不断听厦门人说,鼓浪屿的女人越老越美丽。盼来盼去,盼了半个多世纪,我都老成这个样子,却一点也没有要美丽起来的迹象。这才明白,鼓浪屿的女前辈们都是些性情女子,经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打造,那样的美人真正已经绝代!看当下女硕士、博士们比比皆是,鼻梁挂的眼镜再厚,嘴里洋文再流利,身上香水再昂

  • 标签: 鼓浪屿 陈寅 厦门人 女性生命 亲戚们 小星星
  • 简介:2018年11月6日,我的北大学长、知名文学文化期刊《名作欣赏》的创意人、创始人、首任主编张仁健先生不幸病逝。这是次日该刊全体同仁发布的唁电告诉我的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半个月前,我曾与该刊主编张勇耀通话,说到仁健学长,她说编完这期稿子,就去拜望他,“代您向他问候!”没想到,这个问候,竟成了隔世的愿望。

  • 标签: 悼念 《名作欣赏》 文化期刊 创意人 创始人 主编
  • 简介:小引余曩时修业任教复旦中文系,迭蒙前辈诸师煦育栽培,所获感知,恒铭方寸。谨仿效少陵《八哀》之体制,因凑成数首忆旧之篇章,追怀故老,念诵先贤。用兹叹扬盛德,列诗文以树其本干;结撰小传,援注释而繁其枝叶。图彼构思适便,遂不复诠次云尔。

  • 标签: 刘大杰 厚贶 中国文学发展史 短篇小说集 《文学评论》 洞庭
  • 简介:《宋诗纪事》是一部清人编撰的大型宋诗总集,征引文献逾一千种,四库馆臣誉之为南北宋逸篇轶事之渊薮。《宋诗纪事》的编成与雍乾间江南丰富的私家藏书紧密相联。陈登原云:"吾人敢为一言,即吾人欲明清学之所以盛者,虽知其由多端,要不能与藏书之盛,漠无所关。"以厉鹗为首的76人编者群体中,拥有盛名的藏书楼甚多,如扬州马氏小玲珑馆、杭州赵氏小山堂、吴氏瓶花斋、汪氏开万楼等。另外,编者群与其他江南藏书名家像吴允嘉、全祖望亦有交往。

  • 标签: 《宋诗纪事》 文献来源 扬州 私家藏书 四库馆臣 陈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