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时间:2006年4月2日-5月3日(9:00-16:00)地点:上海美术馆由上海美术馆和古根海姆基金会联合推出的乔治·阿玛尼回顾于4月2日拉开帷幕。展览中有400余件服装,原作草图和视听展示,为观众了解过去30年中乔治·阿玛尼的设计对当代文化带来的文化与社会的冲击,突出介绍了他在电影方面做出的开拓性投入。

  • 标签: 乔治·阿玛尼回顾展
  • 简介:2006年10月11日上午,轻风拂面,阳光浅浅,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第二届上海国际顶级私人物品隆重登场。TopMarques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奢侈品展览,以展出全球最顶级品牌闻名于世。本次展览亦汇集诸多全球顶级品牌,件件展品身价昂贵,可圈可点。

  • 标签: 私人物品 国际会议中心 TOP 奢侈品 上海 展览
  • 简介:试问天下苍生,特别是远离乡村却又拥有社会话语权的文化公民,君懂得发生在中国乡村凌晨的一声狗叫?放心!这话题与您沙发上的宠物狗无关,那是您的宝贝,尽管算不得是您超生,但待遇必然超过您儿子的。我懂,物质时代的小资意趣嘛!

  • 标签: 话语权 宠物狗 乡村 沙发
  • 简介: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会之一,威尼斯双年展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双年展。到目前为止,威尼斯双年展已举办了53届,而第54届即将于6月4日至11月27日举行。据悉,本届威尼斯双年展董事会任命瑞士苏黎世艺术馆馆长比奇·库莱格(BiceCuriger)为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视觉艺术部分的总策人。本次展览的主题确定为"光照(illumination)"与"国家(nations)"。

  • 标签: 威尼斯双年展 当代艺术 视觉艺术 艺术馆 苏黎世 董事会
  • 简介:从7月开始,著名艺术家田太权将带着他的观念摄影新作《7010》在上海做首。田太权对这套系列作品的阐释是:以图片方式.表达“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并长期关注人类的终极问题,呈现的是人类消失或者地球毁灭后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人类文明的遗迹。

  • 标签: 上海 人类文明 观念摄影 终极问题 艺术家
  • 简介:持续六天的“新中国六十年阅兵图片”11月1日在香港圆满落幕。展览期间有逾60万港人踊跃参观展览。很多香港市民表示,图片为人们留下珍贵的回忆,也让年轻一代看到国家的巨变:展览令人感动,更令自己以身为中国人而骄傲。

  • 标签: 新中国 香港 图片 阅兵 展览 中国人
  • 简介:这是一个"围脖"的时代,每天有超过几亿的粉丝,在twitter(推特)、微博上相互发布着信息。"围脖"的信息发布方式将人类的传播方式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点对点"传播之后,触动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

  • 标签: 电子商务 TWITTER 传播方式 信息发布 点对点
  • 简介:<正>对人心的直接描写也许是小说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最根本的特征。‘小说’原意为虚构,而真正虚构的内容是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潜意识。作家不能如希腊神蒙努斯要求的那样,在人胸膛上开个窗洞,以窥探人心奥秘。他必须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地进行虚构,而描写外部行动场景则可根据

  • 标签: 第三人称叙述者 小说艺术 心理描写 潜意识 小说家 思想感情
  • 简介:久是元代中后期的一位散曲大家。其现存散曲中有许多富有地域性色彩的曲作,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这里主要对其地域性散曲中的纪实性、寄寓性、选择性、象征性等特点进行初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散曲作品。

  • 标签: 张可久 地域性散曲 特征
  • 简介:<正>马雅夫斯基是苏联社会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人,也是深受我国读者喜爱的诗人。从他1912年首次发表诗作到现在已经七十多年了。在这七十多年中,苏联评论界对他创作的评论和研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里程,百家迭起,竞相争鸣,论点不一,各有千秋。其中的经验教训,是非得失,很有必要加以认真的总结。

  • 标签: 马雅可夫斯基 未来主义 评论者 苏联文学 十月革命 五十年代
  • 简介:第五届“大唐西市海外回流文物”于9月27日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的大唐西市国际展览馆开展。来自美国、法国、瑞典、阿富汗等地区50余家知名收藏机构,共展出珍贵文物艺术品万余件,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瓷器、杂项等六大类。上至新石器时代的祭祀用具,下至明清文人雅士的文房清玩,其中不乏欧美和西亚的金银器和珠宝。精彩绝伦的文物生动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时代气息,投射了中华文化在艺术创造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北京翰一堂的清代官窑瓷器,都是以成对的器形展出。

  • 标签: 文物展 回流 海外 西安 官窑瓷器
  • 简介:清初流人文化以其浓郁的民族性、复杂性,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中最具代表’注的作家当属僧人函。流放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带有北域色彩的诗歌,从而在清初文坛独领风骚。清代高度的民族融合为南北文学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而流人文学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以民族融合为时代背景,流放文人则充当了沟通南北文化与文学交融的天堑。

  • 标签: 函可《千山诗集》 流人 民族 文学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