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玛乔·帕洛夫的《文里文外之诗》描述20纪诗学的演变,并追溯其与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共同演化。本文主要从在四个方面探讨帕洛夫所论述的20纪的诗学:语言游戏、自发式写作、相对自由的形式、后现代性。帕洛夫不仅利用诗歌文本,而且还利用音乐、绘画、以及摄影等领域的作品来探讨20纪的诗学观念。帕洛夫认为,20纪的诗学最大成就在于开启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是《文里文外之诗》的主要发展脉络。

  • 标签: 玛乔瑞·帕洛夫 《文里文外之诗》 20世纪诗学
  • 简介:在当代美国诗歌评论界,玛乔.帕洛夫是少有的几位关键性人物之一。她的《21纪的现代主义:新诗学》便是一部研究新世纪美国诗歌特色和发展的新作。帕洛夫坚持其一贯的审慎、精确和全面的风格,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诗歌的走向与创作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主要研究艾略特、斯泰因、杜尚和赫列勃尼科夫等几位诗人的基础上,帕洛夫肯定了语言派诗歌的实验与革新意识对当代诗歌发展的贡献,明确指出世纪之交诗歌发展之间的呈递性、联系性和整体性特色。帕洛夫在20纪诗学评论上及时而令人信服的介入,不仅是她作为当代语言诗歌最佳阐释者身份的明证,同时还是当代诗学研究的绝佳范本。

  • 标签: 玛乔瑞·帕洛夫 《21世纪的现代主义:新诗学》 美国诗学
  • 简介:张玉最欣赏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印尼华侨林绍,另一个是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这两个著名人物的共同特征在于,都有着极好的政府沟通能力,即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出力,为政府分忧解难。林绍给政府种橡胶、节约外汇:胡雪岩给朝廷运大米、购药品。

  • 标签: 张玉良 商路 著名人物 红顶商人 共同特征 沟通能力
  • 简介:<正>袁昌教授(字兰子、兰紫,1894——1973),生于湖南醴陵农村的一个乡绅家庭。父袁家普(雪庵)是一位思想先进的饱学之士,民国官员。他对女儿的教育极为重视。袁昌幼时在家乡读私塾,打下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少时由其父送到长沙、上海读书,1916年毕业于上海中西女塾。其父自费送她到英国留学,一去五年。先就读于伦敦Black-heath中学,1918——1921年就读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为该校攻读英国与欧洲文学的第一位中国妇女,主修古典与近代戏剧。1921年7月以论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论文获文学硕士学位。因她是中国妇女在英国获文学硕士的第一人,当时路透社特为此发了消息,国内各大报刊随即登出,但误将姓名译为“张英女士”。此时,她已开始写文章寄回国内发表。现仅发现的一篇写于1920年的《论女子留学的必要》,响彻了五四运动时代倡导妇女解放的呼声。

  • 标签: 莎士比亚 袁昌英 中国妇女 法国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 妇女解放
  • 简介:褚遂问虞监曰:'某书何如永师?'曰:'闻彼一字直钱五万,官岂得若此。'曰:'何如欧阳询?'曰:'闻询不择纸笔,皆能如志,官岂得若此。'褚恚曰:'既然,某何更留意于此?'虞曰:'若使手和笔调,遇合作者,亦深可贵尚。'褚喜而退。——刘餗《隋唐嘉话》

  • 标签: 《褚遂良问书虞世南》 中国 唐代 笔记 刘餗
  • 简介:毛姆与《网》黄水乞英国当代伟大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于一八七四年诞生于法国巴黎。他父亲罗伯特·毛姆是个富有的英国律师,母亲则以她的美貌和出色的沙龙闻名于巴黎。就父系而论,毛姆的祖籍是爱尔兰。曾祖父把他祖父罗伯特·阿曼德送到伦敦来“碰碰...

  • 标签: 毛姆 菲利普 自传体小说 主人公 第一次世界大战 短篇小说
  • 简介:戴名是清初名重一时的古文家、史学家,桐城派的创始人之一。家庭及乡先辈的熏陶和影响形成了他傲岸不羁的性格,后因《南山集》案被害。关于此案的原因,不少研究者谈到这个问题,或归结为民族矛盾,或认为因言语获罪,涉及的都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此案的表面原因是戴氏《与余生

  • 标签: 戴名世 名重一时 古文家 与余生书 南山集序 工部尚书
  • 简介:一天晚上,布克雷在泰晤士河河堤上慢慢地走着。他骨头都软了,想找个软椅坐下来歇歇,也想仔细考虑一下自己今后的生活。他是从多巴哥岛来英国的,据说鲁滨逊

  • 标签: 克雷 布瑞 多巴哥岛 鲁滨逊 给你 度蜜月
  • 简介:端午节是古人的情人节,艾枝插鬓角,菖蒲浮黄酒,初长成的女儿腕系红丝线,身穿石榴裙,檀樱依扇,芳艳流水,在浓得吹不开的南国熏风中徐徐出场。端午时节的吴文,有过红艳艳的欢欣,更多的则是无法排解的低回感伤。他写端午节的词并不多,但从其钟爱的榴花和菰叶的青红意象中,可以解读出他由热烈转为消沉的心灵历程。

  • 标签: 端午节 吴文英 词赏析 心灵历程 情人节 感伤
  • 简介:王志.生于山西省大同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二级美术师、山西画院专业画家。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美术系1999年至2001年参加由中国美协举办的首届人物画高研班,

  • 标签: 国画作品 王志 美术家协会 山西师范大学 2001年 山西省
  • 简介:<正>初次遇见先生,是在参加一个同班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会上。当时先生是主考老师。他博学的谈吐,洒脱儒雅的举止,以及那睿智的双眸,至今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恍如一切发生在昨日。对先生的进一步了解,是从国际关系学院修完英美文学硕士学位,考上他的博士研究生之后。先生出自书香门弟,家学渊源,再加上他自幼勤奋,更是才学彪炳。先生兴趣广泛,

  • 标签: 沉痛悼念 英美文学 国际关系 家学渊源 编委 博士研究生
  • 简介:有人把他称作美国体操界的“郎平”。对于这样的类比,乔并不介意:“中国人到美国发展不容易,郎平大姐在海外为中国人争光,给我们所有的海外华人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执教成绩,我很骄傲。”

  • 标签: 中国人 美国式 乔良 冠军 海外华人 美国体操
  • 简介:20纪70年代以来,玛乔·帕洛夫就是美国现代诗人眼中的守护者,引领着现代诗歌创作的发展。如果没有帕洛夫诸多关于先锋派诗歌艺术的专著与论文,当代先锋诗歌在美国学界的成功是不得而知的。她是当今最权威也是最前沿的先锋派诗歌阐释者和理论家。早在20年前,她就出版了《激进的艺术: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这部我们不可不读的入门之作。20年过去了,这部著作仍然同我们今天的时代紧密相连,指引着新时期新文学的研究方向,是一部不会被遗忘的学术经典。

  • 标签: 玛乔瑞·帕洛夫 《激进的艺术 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 先锋派诗歌
  • 简介:今年是端木蕻诞辰一百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重读端木蕻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回顾端木蕻研究,我们发现,文学的外部研究一直占据强势地位,尤其是人事纠葛以及历史主义成见在很大程度上对端木蕻文更多还原

  • 标签: 端木蕻良 文本细读 意义空间 外部研究 审美价值 语言特色
  • 简介:<正>听说王襄来港主持中文大学主办的明代家具展览开幕,不禁怀念起我们一同住了二十多年的北京芳嘉园小院。他和袁荃猷夫妇二人至今仍住在那里,就为了他的宝贝明代家具太大太多而无法搬入有现代设备的居民楼。到了冬天就要在屋檐下储备大批煤饼和木柴,安装火炉烟囱,每天弄火炉,一手煤黑。自从香港三联书店约五年前出版了他那八开大本豪华版《明式家具珍赏》以后,海外学术界才知道他是这方面的几乎唯一专家。一些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和收藏家,有机会到北京都要去拜访他。那芳嘉园小院已不复当年,全盛期应在"文革"前的七八年间。这所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原是王家旧居,王襄就在这里出生长大。

  • 标签: 王世 袁荃 明式家具珍赏 明代家具 北京四合院 现代设备
  • 简介:春秋战国之交一百三十年间,孔府叔梁纥、孔丘、伯鱼、子思祖孙四代人的妻子,全部因追求幸福,而独立自由地出走,成为东方"娜拉",东方自由女神。孔氏四出妻,是对孔子仁学、子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等命题的生动诠释。

  • 标签: 孔子 子思 出妻 独立自由
  • 简介:钱钟书先生曾于1985年断言,从英文译成中文的第一首诗是美国诗人朗费罗的《人生颂》。在过去的20年当中,这一论断一直作为权威的结论被人广泛引用和转述。本文根据最新发现的材料,试图论证,迄今为止我们所知最早的汉译诗并非朗费罗的《人生颂》,而是英国诗人弥尔顿的《论失明》。这个结论必将改写海内外所有的中国翻译史。

  • 标签: 弥尔顿 《论失明》 文学翻译 英国 翻译文本
  • 简介:江上波夫系东京帝国大学东洋史专业教授。其编撰的《东洋学的系谱》一书,清晰地展示了清末民初一批最有名的日本东洋学家治学成家的历程,真实地描绘了当时日本汉学崛起的实态。作为日本学人叙述日本汉学学术系谱的专书,其材料的原生性、论述的准确性不言而喻。本栏目将择要陆续译介之。

  • 标签: 东洋学 日本汉学 东洋史 原生性 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