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一、禅栖不废诗徐寅《雅道机要》:“夫诗者,儒中之禅也,一言契道,万古成知。”释元净《次韵参寥寄少游》:“岩栖木石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素与昼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圆。当年步月来幽谷,挂杖穿云冒夕烟。台阁山林本无异,故应文字不离禅。”苏轼曾录此诗,

  • 标签: 诗话 佛禅 次韵 秦子 苏轼
  • 简介:  日前由于工作需要,需要查阅我国典籍外译的资料.早就听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过"中华翻译研究丛书",里面有一本《汉籍外译史》(1997年10月1日第1版),应该可以解决我的问题.……

  • 标签: 史指 外译 指谬
  • 简介: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琴学研究"不同于其他乐器的研究之处即在于不仅要对它的音乐特征有所关注,还要对它的人文属性给予充分的重视。一部《全唐诗》不仅可以看见古琴蕴合中固有的儒家入世情结,文人的妙笔还向我们展现了唐代社会中它和仙、两家已经形成的历史因缘。白居易笔下与古琴相关的诗篇是唐人借琴意象传达与、道两家因缘、情感的代表,是唐人从携琴以入世到抱琴以退隐的情感渐变的展现。

  • 标签: 佛家 道家 白居易 唐诗
  • 简介:杜甫《不见》诗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原注谓:“近无李白消息。”一般认为此诗是杜甫在蜀中怀念因人永王幕而获罪流放的李白而作。此诗诗意明了。惟“匡山”何,古今争议颇多。综合各家之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绵州彰明的大匡山。如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杨慎《升庵集》(卷三)、王嗣爽《杜臆》(卷三)、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杨伦《杜诗镜诠》(卷八)等。

  • 标签: 《不见》 诗意 杜甫 《杜诗详注》 平议 《杜臆》
  • 简介:佛教史志《古清凉传》虽然名之以"史志",但不仅体裁奇特,还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审美内蕴。在本文中,笔者对《古清凉传》进行通读并在广泛参考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这部佛教奇书中蕴含的文学美进行了较有独特角度的探析。

  • 标签: 佛教史志 《古清凉传》 文学 内蕴
  • 简介:  早春二月的江南,霏雨溟蒙,春寒料峭.然而,静坐一隅细品雷蒙德·卡的短篇小说集,内心却拂润着丝丝温暖,感受到清馨扑面的如缕春风.正如作者卡先生本人所言--"我希望保证,读者读完我的小说后,不会有受到欺骗的感觉."卡做到了;他还说:"要是看到我写的小说,读者能在某种程度上和自己联系在一起,被它感动,并想到了自己的存在,我就高兴."卡也做到了.……

  • 标签: 巴别塔评 短篇小说大教堂 评雷蒙德·卡佛
  • 简介:《J.阿尔弗雷德·普鲁洛克的情歌》是英国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早年的代表作,该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和模仿了欧洲文学的经典之作。引用和模仿是现代主义的必然要求,因为在这一时期,自我已经死亡,现代主义作品呈现出去个性化的特点。但在现代主义时期,语言也已经僵化,作家如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在作品中加入另外的表达方式,表现新的主题。艾略特本人就主张去个性化,他的惯用手法就是对前人的摹作和引用。这种互文的写作方式在压抑个性的同时,又通过表现新的时代主题,融入新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新的风格,体现出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

  • 标签: T.S.艾略特 《J.阿尔弗雷德·普鲁佛洛克的情歌》 去个性化 风格 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