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写完15万字的《玻璃虫》已经有一个多月,但内心的喜悦至今没有散去,我甚至想写一首歌,歌名就叫:玻璃玻璃我爱你玻璃到底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要爱玻璃呢?那就更不知道了。无端的喜悦和爱在我的身体里穿梭,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高兴。我的上一部长篇《说吧,房间》还充满着职业女性的疲惫憔悴,这一部长篇却已是眉飞色舞,草肥水美。这就是写作赋予写作者的奇迹。写作第一应该取悦的就是自己。写什么不重要,怎么写也不重要,是否深刻不重要,是否富有道德感也不重要。关键的是它能否激扬你的生命,使你微笑、乐生、感恩。《玻璃虫》的写作很奇异,它使我越写越健康,越写越高兴,好像有一种美妙的气体,它把我全身都打通了。这是从来没

  • 标签: 散文 随笔 当代
  • 简介:  别涅迪克博士是法国一家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一次,实验室里,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一不小心烧瓶"咣当"落在了地上,糟糕!还得费时间打扫玻璃碎片,别涅迪克博士有些懊恼.然而,烧瓶并没有破碎,于是他弯下腰捡起烧瓶仔细观察,这只烧瓶和其他烧瓶一样普通,以前也曾有烧瓶掉在地上,但无一例外全都破成了碎片,为什么这只烧瓶仅有几道裂痕而没有破碎呢?……

  • 标签: 中的机遇 玻璃瓶中的
  • 简介:巴塞尔姆玻璃山》中通过对传统童话的戏仿,利用碎片拼贴的叙述模式荒唐诙谐地再现了漫游于后现代城市的作家探索创作之路时所面临的困境:作为后现代生存状态的观察者,作家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文学形式已无法担当书写当代都市经验的重任以及后现代城市生活的反童话本质。这些思考在他们城市意象的描摹中展现出来。作家玩世不恭的表面之下,隐藏的是对人性、传统的人文价值、后现代社会种种问题的严肃思考。

  • 标签: 《玻璃山》 后现代 作家 城市 漫游者
  • 简介:醒来,已是下午五点多,我怎么也想不起自己在哪。蝉鸣般的喧哗,夹杂着菜市场那种嘈杂,摩肩接踵的人流在忙碌中穿梭。儿子睡在另一张床上,妻子红肿着双眼,一摞单据面前发呆。再想想,我想起来了,是昨夜敌不过瞌睡,一头将车撞到同样睡着了的水泥墩子上。亲人就在我床边围坐,从她们满脸焦灼中,我知道,我这个努力不让自己打扰世界的人,竟然掠扰了所有的亲友。

  • 标签: 想不起 对我说 我不知道 点交 我自己 吸痰器
  • 简介:<正>子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题记大河所彰显的生命力的意义,不在于它最后归入蔚蓝大海,而在于路上勇于拼搏、不舍昼夜的生命历程;不在于"终归大海作波涛"的结果,而在于"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过程!让我们跟随大河的步伐,走一走它的路吧。日月悠悠,关山重叠,雪山脚下,以启山林。

  • 标签: 在路上 逝者如斯夫 在川 一叶扁舟 今何在 堆雪
  • 简介:山冈南方的山冈总是绿意葱茏,覆盖着浓密的果树和蕉园.南方的山冈偶尔裸露出赤红色的土壤,那是一种铁质的黏结的泥土.山冈上是逝去的先人们的村庄,他们的房屋鳞次栉比,丝毫不亚于活人们的村庄.村庄的西向,山冈和山冈连成一片,重重叠叠,更高的山不断地打断我的视线,远去的西山成为一个谜.

  • 标签:
  • 简介:<正>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写成或纂成以来,至今至少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它在印度、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之巨大、之深入,是众所周知的。至于对中国的影响,过去学者们多半强调《罗摩衍那》没有译成汉文,言外之意就是说,它对中国影响不大,至少对汉族影响不大。实际上

  • 标签: 罗摩衍那中国
  • 简介: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巴尔扎克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的专门著作。作者运用比较文学传播研究的理念和方法,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对近百年来巴氏中国的翻译、评论、

  • 标签: 巴尔扎克 中国 传播研究 比较文学 文献资料
  • 简介:<正>朝阳初升时,她与身着洁白护士服的同学一起,向冉冉升起的国旗行注目礼;课堂上,她精神饱满地为同学传授护理知识;课余时,她又与同学们一起操着自备的工具,说说笑笑拥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她就是全国先进社区志愿者、中国红十字会模范志愿者、金华市优秀医务工作者、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职护0317班班主任、今年86高龄的护理老前辈陆月林老师。

  • 标签: 月林 精神饱满 中国红十字会 护士服 医院护士长 就这样
  • 简介:鄢家发是我的朋友,品茗,清谈,手语(棋艺)是我们经常性的休闲节目。因此四川省作家协会旁边茶馆的小服务员都认识了我们,但她们一定猜不到我们的职业与乐好。我们极少谈论文学。大家心照不宣,仿佛一尊圣像,惟有深心呵护,

  • 标签: 作家协会 清谈 文学 灵魂 品茗 朋友
  • 简介:她嫁给他那年,正值19岁花样年华。军阀割据时期,她家生活窘迫,是自愿被他家买去做媳妇的。那时他还是个学生,她也因此而感到骄傲,每当和村里其他女人一起下地干活时,她总拍着胸脯说:"他是个知识分子哩!"她知道自己长得并不水灵,又不识字,在他面前,她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去。有一次,她去学校

  • 标签: 天堂 学校 父母 知识分子 战争爆发 土地改革
  • 简介:  王一王二兄弟俩离家千里之外的一个城市里打工,突然接到亲戚从老家打来电话,说他们的老母病危,要他们立即赶回,不然就见不到老母最后一面了.……

  • 标签: 远方哭泣
  • 简介:小说《路上》出版于1951年4月,是标识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并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圣经。作者凯鲁亚克早在40年代就开始构思,小说充满了自传体文学的因素,最初的手稿甚至还保留了现实中人物的名字。小说整体构建分为五部分,围绕叙述者萨尔和朋友迪安四段跨越美洲大陆的旅行展开,讲述了他们1947年7月到1950年期间以纽约市、圣弗朗西斯科和墨西哥城为基点跨越美洲大陆奔波寻觅的故事。在看似疯狂的旅程背后,小说隐匿着一个更为深层的主题——朝圣。

  • 标签: 《在路上》 美洲大陆 在路上 迪安 小说情节 “垮掉的一代”
  • 简介:我因公去了一趟日本,回国后,心中总是回味着一些生活细节带来的感动。卫生间都备有手纸,且经过消毒。墙上约一米高的位置有一块翻板,放平它,就可以让妈妈们暂时放宝宝,或给婴儿换尿布,用完再翻上去,一点不占空间。购物时,售货员递上个小筐,顾客把钱放在里面。找钱时

  • 标签: 日本冲绳 生活细节 扩音器 收费站 导游 声音
  • 简介:<正>三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小草抖落身上的泥土露出嫩芽,芳草凄凄,许多树木发了新枝,青翠欲滴,桃花、玉兰等花儿竞相开放,这青悠悠、绿翠翠的草木,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人间充满了希望,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三月底的周末我向妈妈提议:"我们去踏青吧!"妈妈一边看

  • 标签: 翠翠 青翠欲滴 对我说 樟树叶 不寂寞 林荫小道
  • 简介:到了一九九八年,徐江的新作仍然能使我心动。我是指他“状物抒情”的那一路子,包括《雁雀》、《侯马和他的杨树》、《我底欢愉》、《雨加雪》、《给……》等诗作。这些作品再一次唤起了我十几年来阅读徐江诗作所熟悉的那种感觉:亦悲亦喜,且悲且喜,沉思冥想中浅吟低唱,草木、星辰、雨雪带着忧郁的气息,而对时光的伤逝又激活了生的勇气。

  • 标签: 伤逝 诗作 抒情 沉思 忧郁 作品
  • 简介:第一部分上世纪80年代的某个时候,我收音机中听到了关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电影《不屈不挠》的一些评论。有评论说:"伊斯特伍德用这样一部精彩的小成本电影解构了他《肮脏的哈里》中留给人们的印象。"很有可能,那不是"解构"一词首次出现在对于流行文化不经意的描述之中,但对于我来说,却是第一次碰到这个词。记得当时

  • 标签: 法国理论 理论美国
  • 简介:明代画家沈周有诗《咏帘》道:“知无缘分难轻入,敢与杨花燕子争!”近年,人来人往之中,“缘分”二字,从寂寞于《辞海》里到崛起得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似乎也是潮汐卷扬激荡的涟漪:开放了,蜀道不难,穿行于南北的交流,偶然和必然的相识和邂逅,都在编织色彩各...

  • 标签: 丁玲 《诗论》 《老照片》 出版家 作家 受迫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