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正>不少人把我国近几年引起轰动的文学语言变化——有人称之为“造句运动”——理解为对句子内部成分的独特组织构造,即词语新的搭配力式,从这一角度对文学语言进行语法研究诚然是必要的。但我以为,要揭示这种语言变化的实际,从语言——心理的角度进行研究,似乎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以注重文学语言运用著称的俄国形式主义,他们提出的广为人知的“陌生化”原则,其实质乃是基于对人的心理感知觉的重视和强调,这一点,什克洛夫斯基说得非常明白。问题是,语言如何运用,才能提高读者的心理感知强度。当然,这可以用“偏离正常语言使用力式”来说明“陌生化”的成因,我国目前不少分析文学语言的评论也大多自这一观点衍化而来。最突出的例子是对莫言小说语言的解释。许多人把莫言的语言魅力归之于他对词语别出心裁的选择和搭配,因此造成的“意

  • 标签: 心理感知 现代艺术 文学语言 陌生化 新感觉 知觉
  • 简介:借助攀爬来培养幼儿身体协调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攀爬对于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重要作用。攀爬不仅可以增强幼儿身体协调能力,而且有利于建立幼儿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如此一来,幼儿会对更多的攀爬活动感兴趣,在一系列的攀爬运动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老师和家长应该更多地选择攀爬活动中的亲子游戏,这样不仅有利于形成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且有利于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塑造健全的人格。

  • 标签: 攀爬 幼儿 协调能力
  • 简介:一、中国本土美术面临新世纪全球化浪潮的挑战当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尤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经济一体化,文化是不是应当一体化,对美术界而言本土美术怎么办,众说纷纭。其实在近20年来,尤其改革开放……

  • 标签: 中国美术 中国画 繁荣 思潮 观点 本土
  • 简介:华人离散译者在跨文化体验中遭遇的多重文化冲突,导致其身份的定位模糊和认同困难,他们从事的文化译介活动必然引发其多重身份相互博弈,而这种身份博弈和协商将对其文化译介思想及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这种身份博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全球化语境下,华人离散译者的身份协商对其理智的文化协调依然至关重要。离散译者群体具备突破固化本土思维模式的跨文化协调能力,在文化自觉、受众意识、译介渠道等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应在“文化走出去”大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身份博弈 文化协调 离散译者 文化译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