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对于久已沉寂的文坛而言,近几年来关于“底层写作”的争论,可谓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件,其持续至今仍没有终结的迹象。显然,“底层写作”作为一种命名,无疑是近些年来才有的事情,但作为一种写作倾向及其叙述表现手法,却是早已渊源有自了。因为,其自有阶级以来“底层”就已存在,因而关于“底层”的写作也一直不绝如缕。但问题是,为什么唯独在新世纪以来才有“底层写作”这一称谓或命名呢?

  • 标签: 底层写作 全球化时代 叙述 乡土 表现手法 写作倾向
  • 简介:随着《中国诗歌通史》①各卷本的出版,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又一次在诗歌领域完成了自身的实践。尽管,结合笔者参与的《中国诗歌通史·当代卷》“80、90年代”部分的写作情况来看,这并不是一次完整意义上的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但其仍然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个案”,来具体探究少数民族文学的当代史写作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而为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提供某些经验乃至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诗歌 写作问题 90年代 当代史 通史
  • 简介:“底层写作”作为一种思潮余响依旧,近十年来,一些作家的写作视点下移,不少作品对底层生活的表现更加深入,学者的关注和讨论依旧严肃认真,应该说“底层写作”深刻地影响了新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和基本格局。回顾这十年来的小说发展,“底层写作”主要集中在进城打工者、矿工、市井贫民、底层女性、城市漂泊者、年轻的蚁族、乡村留守老人儿童、失地农民、暴力执法和强制拆迁的受害者等题材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表现上,视野足够开阔,生活表现也日趋丰富,

  • 标签: 底层写作 近期小说 陈应松 向度 中国文学 留守老人
  • 简介: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中,深圳文学一直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存在。这不仅仅因为它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重镇而诞生和成长,更重要的是,它一直以一种充满活力的姿态活跃于中国当代文坛,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某种程度上引领着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几个重要领域。20世纪80年代,深圳文学在以“打工文学”的名义诱发了一股写作潮流的同时,也将自身对一个城市的书写载入中国文学的历程。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生态 写作倾向 深圳 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
  • 简介:何谓文学?翻开任意一本手头的中外词典,都有清晰可见的注解与明确的标示,大致陈述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艺术。即使存在细微的差别与区分,但总体的精髓内核是不会改变的,即都会强调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抑或载体,而形象的诉诸与表达则为文学所倚靠的主要表现方式与使用方法,其最终目的则在于表达作者所内蕴的深厚情感及其对丰富社会生活的折射与描摹。

  • 标签: 语言文字 底层文学 立场问题 话语建构 方言写作 方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