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维··奈保尔1932年出生在加勒比海特立尼达岛上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1948年毕业于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的首都西班牙港的一所学校,1950年获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在大学毕业后不久,奈保尔创作了以童年生活为素材的短篇小说集《米格尔街》,该作品获得了毛姆文学奖,令他一举成名。此后,奈保尔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几乎不间断地在全世界“迁徙”,丰富的阅历为他的“印度三部曲”(《幽暗国度》《印度:受伤的文明》《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自由国度》等作品提供了素材,其中《自由国度》赢得了布克奖。

  • 标签: 奈保尔 《幽暗国度》 特立尼达 大学毕业 1948年 1950年
  • 简介:<正>在现在流行的和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文艺学中,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创作被认为是作家对于人及其周围世界的审美反映,而这种审美反映的途径、方法则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通过人和人的外貌、行动、社会生活事件,也可以通过周围及整个外部世界在人的感官、大脑、心灵产生的直觉、感知、记忆、印象、联想、情感、思维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来实现,既可以采用“按其本来面目”

  • 标签: 心理小说 主人公 俄苏 作家 心理描写 托尔斯泰
  • 简介:关在北京一家宾馆里,开始写人生中第一个电影剧本。导演是超级大好人。告诉我,不要焦虑,我给你五年的时间完成。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两年前的5月12日,本刊主编程熙同志因手术意外,丢下他未竟之事业,匆匆离开了我们.程熙同志的骨灰现安放在福田公墓.

  • 标签: 《缅怀代熙》 中国 当代 散文 闻礼萍
  • 简介:<正>艾克恩编选的《一平剧作选》,将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这本以反映延安时期军民关系为主要内容的集子,共收入七个剧本.除建国后写的反映回汉兄弟民族关系的《如兄如弟》外,其他都是延安时期写的,计有《红布条》、《孙大伯的儿子》、《红土岗》、《二媳妇纺线》、《瞎子开荒》等剧

  • 标签: 延安时期 如兄如弟 土岗 军民关系 回汉 兄弟民族
  • 简介:20年前如果说汪曾祺是大师,或许还有人会露出迟疑的眼神。今天,我们在谈论汪曾祺大师时,已经非常自然。汪曾祺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值,很多作家生前显赫,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被人遗忘。对汪曾祺的评价始终在变化,汪曾祺在20世纪的文学评价谱系中,是40年的文学新人,80年的优秀作家,90年的大腕级作家。21世纪,对作品的评价方式从“社会影响”逐渐转向“作品本身”,人们终于承认汪曾祺一20世纪的一文学大师。

  • 标签: 文学大师 汪曾祺 文学评价 20世纪 40年代 80年代
  • 简介:在90年逼近尾声之际,文坛对90年文学创作的评说议论也日益增多。这体现出90年文学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表现了人们急切地想对刚刚逝去的那段五彩斑斓而又扑朔迷离的历史寻求解释的强烈冲动。然而,对90年文学的评说,由于其立场、视角、价值观念与情怀的不同,众多批评者存在着极大的歧异;依据不同的叙述话语他们所描述出来的文学图景也常常有着天壤之别。这里我从与80年文学对比的角度切入,谈一点对90年文学的看法。打开了的潘多拉盒子80年文学(尤其是前期与中期)沾染着浓烈的社会伦理教化色彩。尽管70年末期肇始的思想解放运动给文

  • 标签: 90年代文学 文学创作 文学模式 价值观念 超越性 艺术手法
  • 简介:深南中路一幢豪华气派的写字楼,她坐在宽敞明亮的董事长办公室里,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日常事务。年仅25岁的她蓄着短发,妆容精致,一身名牌套装,看上去高贵典雅。她的公司占据了整整一层楼,在全国五十多个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员工超过2000人,是深圳的知名企业。谁能知道,就是这位运筹帷幄、气质非凡的女老板,几年前还是一个小发廊里的洗头妹,整日穿着廉价工装,脸上挂着郁闷和愁容……

  • 标签: 董事长办公室 高贵典雅 豪华气派 一层楼 南中 高考落榜
  • 简介:与冯亦先生商榷金隄文学作品的韵味,犹如人的风格气质,对于作品是否为人喜爱起着一种左右乾坤的作用。现在有人愿意将拙译与另一译本对比,讨论其中的韵味,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讨论需要园地,天津的《文学自由谈》愿意提供一角宝贵的篇幅,使人真有自由舒畅之感。拙...

  • 标签: 哑剧演员 《尤利西斯》 耶稣会 翻译原则 乔伊斯 译文
  • 简介:20世纪90年,马来西亚华文报纸与华文文学因缘际会.推进了新生文学的整体性崛起与快速发展。效忠与待遇的不对等、“我被我自己的国家排斥”的无限失望纠缠在一起,使得新生文学“抵抗”得生动而深刻。在华文报纸提供与策划的“舞台”上,新生作家用汉语文字演绎着心灵的悲欢,用坚实的身影“舞蹈”出“告别”后的抵抗。这种执意反抗与无奈妥协的复调主题.艰辛与悲情兼具的文学“表演”风格。不仅呈现在当时的新生文学之中,更呈现在过去与当时的“老生”文学之中.而且,还会出现在将来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之中。

  • 标签: 1990年代 马华报纸 新生代文学
  • 简介:我喜欢用“年轮”来比喻“”。时间这个无形的匆匆过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树的横断面上留下一圈一圈的年轮,若干圈年轮共时态地呈现在同一个平面上,与树的纵剖面即各个年轮的历时性纵横交错成一棵树的主干。年轮是时间在树干上留下的痕迹,便是岁月在女人生命的流程下雕刻出来的直观的刻度。女人对无形的难于把捉的来无影去无踪的时间,它习惯于通过、通过个人家庭角色的转换、递进来认知,所谓“儿孙催人老”等等。女人记忆中难忘的“生命故事”常常是和“”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是女人的生命之镜和岁月之钅监。她们从这里看到了什么呢?  一、岁月如圆《岁月如圆》(周小娅)从一幅标题为“你和你的影子”

  • 标签: 文学评论 1990-1999年 女性散文 代际现象
  • 简介:的起源,公认来自于东非高原。关于它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早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东非高原西南部有一个叫咖法的小村落,村子里有一个叫卡尔迪的牧羊少年。有一天,他赶着羊经过一片树林,看到灌木丛上长满了鲜红的果子,羊吃了以后异常兴奋,到处乱跳。

  • 标签: 历史 假想 中国 咖啡 南方 西南部
  • 简介:右眼二百五十度,左眼三百五十度,米兰达记起了最早的度数;现在,两只眼睛的度数倒是一样:七百五十度.视力近点不正常地偏近,远点就更近.以前,她都把眼镜度数背下来,这样的话,不管出什么事,哪怕在旅行途中,都能马上再去配副新的眼镜.可后来,又有了散光,要背的东西更复杂了,就干脆不记了.这也让她担心,因为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中枢神经会出问题,两只眼睛的折射率也不一样.还有"散光"这个词,在她看来就不是什么好兆头.她煞有其事地跟约瑟夫说:散光,你明白吗?这简直比瞎了还糟糕.

  • 标签: 乔治·果 幸福眼睛 果代克
  • 简介:30年是中国现代歌词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救亡运动,抗日战争持续十多年,战火弥漫了大半个中国。在这一时期歌咏运动蓬勃开展,抗战歌曲达到了空前普及的程度;而且,无论是政治性的、生活性的,或者区域性的歌都服从或消融于战时性之中,呈现出一种总体的皈依与认同的精神指向和审美趣味。

  • 标签: 歌词创作 30年代 中国 救亡运动 抗战歌曲
  • 简介:我作为一名60年的青年学生、90年的教育工作者谈谈自己读巍魏同志著作的感受。

  • 标签: 巍魏 中国 文学 作家 青年
  • 简介: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在肯定诗成就的同时又对之作了不当的指责,这种指责的不妥之处在于:将别人的问题归之于苏轼;将政治问题与文学问题混淆在一起;而且对“风雅”的应有内容和实际的发展变化缺乏全面理解。

  • 标签: 论诗三十首 苏诗
  • 简介:在大大小小的各种作家作品研讨会上,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这可能不是某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这一作家的问题”,批评家多因顾及各种因素对作家报以同情之理解,而以代际区分和命名作家已成为批评界持续反对却也持续使用的共识,于是,“一作家的问题”成为最简单也最“学术正确”的批评话语。那么,

  • 标签: 名作家 作品研讨会 批评话语 批评家
  • 简介:  七十年初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一声婴儿的啼哭不知破坏了家人多少盼儿梦.爷爷奶奶还指望我的出生能给家里带来传宗接的希望,但母亲未能遂人愿,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我的降临无疑使家里的气氛雪上加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