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荀子将定义为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包括知、情、意、行等内容。在做出朴的基本认定后,荀子关注了人性中消极的层面(欲)而有了性恶的论断,最后指出人性应该向善也能够向善,并给出了礼义、师法与乐等向善的途径。荀子层层递进的人性学说不仅逻辑清晰,而且坚持了儒家的基本立场。

  • 标签: 荀子 性朴 性恶 向善 层次
  • 简介:随着中国社会现代的演进,工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完成了对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改造,理性的、重视法规的、科学的、工业发达的、效率高的现代城市文明取代了直觉的、人文主义的、以农业为主的、

  • 标签: 社会现代性 左翼作家 书写 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
  • 简介:“研究科幻文学如果不从‘现代’着手,就不能真正接触它的内核”1,吴岩此言乃是确论。在世界范围内,科幻小说存在两条发展路径,进而也形成了两个彼此密切交融但其差异性特征又极为鲜明的传统。

  • 标签: 科幻小说 现代性 传统 科幻文学 世界范围 差异性
  • 简介:一种新的思想形态或认知范式的形成和发展,与经典文本的理解与诠释密切相关。具体落实到两宋新儒学的领域,作为先秦儒学在宋代发展的关键时期,北宋这一阶段新儒学经典诠释行为的内在机制值得我们深度发掘。作为一个以诠释者为主体的诠释形态,北宋新儒学具备了符合逻辑理性与形上存在的设定这两个有效的构成要素。对于北宋新儒学经典诠释内在机制的考察,一方面回答了"一种有效的经典诠释形态应该具备哪些构成要素"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当代儒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若干可以参考的进路。

  • 标签: 北宋新儒学 经典诠释 经典文本 诠释 有效性
  • 简介:生命是什么?也许,小时候不懂生命的意义。可是,那件挥之不去的事情,却让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还记得八岁那年,有一天爸爸出去了,只有、妈妈、姐姐在家。那时,妈妈因为带着和姐姐两个还是有点害怕,便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洗漱完毕后,妈妈让读课文,读着读着心里便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就哇哇大哭了起来。妈妈以为不想读课文,所以很生气,她把拖到门口,突然妈妈倒下了,被吓到了,心里只有一个想

  • 标签: 生命故事
  • 简介:初读《凿空》,感到惊艳,这种细密绵长而抒情意味极浓的小说让想起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还有金宇澄的《繁华》。这是一种相恨见晚,但又庆幸总算没有错过的复杂情感。新疆地区的文学,

  • 标签: 现代性反思 信仰危机 日常生活 主体性 刘亮程 新疆地区
  • 简介:一、中国人文学术的使命多年来,有一个观点,我们所经历的现代,即与西方相遇的时代,相当于历史上五胡乱华的时代。这是一个黑暗、混乱和苦难的时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我们不仅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而且面对文明的失败,即顾炎武所谓的"亡天下"。我们对自己的种族与自己的文化彻底丧失了信心。这是古人所没有面对过的巨大的黑暗深渊。

  • 标签: 现代文学研究 仰望星空 人文学术 亡国灭种 五胡乱华 现代性
  • 简介: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福乐智慧》中运用象征的手法,借用大刀、三脚凳和圆球的形象阐释了"幸福"、"幸运"、"正义"的含义,成功缔造了大刀、三脚凳和圆球的文化意象。本文认为这种文化意象具有互文特征,与遥远的希腊文化存在一定联系。这种文化意象的互文经两位译者之手,在英语文本中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 标签: 《福乐智慧》 文化意象 互文性 英译比较
  • 简介:不玑于心,不固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题记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朱明盛长,敷与万物。一叶知秋。风高月白,孟冬寒至,雪花如席,四季的变化自有其规律。正如诗人雪莱在《爱的哲学》中所写:"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汇于一"。世间万物如此,人生亦如是。生命的萌发有时,盛放有时,枯败有时,凋零有时,人生于其间更有富贵功名得失宠辱成败加身,乃举世而非而劝,也都各得其所,各循其是。既然如此,生于世间,应有宠辱不惊之心,惯

  • 标签: 富贵功名 自然律 雪莱 花开花落 政治抱负 采菊东篱下
  • 简介:'新华书店的阿姨来学校卖书啦.……'课间十分钟,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整个校园。迫不及待地跑向售书点,挑选了《章鱼国小时代之超级小学'声'》这本书。'为什么是这个‘小学声’?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我像牛闯进了菜园似的一头栽进书里不能自拔。故事中章鱼老师向我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校园生活。四(1)班的音乐课管老师

  • 标签: 校园活动
  • 简介:我家养了一只非常可爱而又淘气的小猫,它的名字叫喵喵,它不是买来的,也不是别人送的,而是捡来的。那天,在放学的路上遇见了的弟弟,他怀里抱着一只捡来的小猫,为了把小猫成功抱回家,我们还损失了一块五花肉。喵喵身体小巧,像钢笔那样短,皮毛有着黑色的条纹,那条纹犹如波浪那样细致,犹如彩虹那样的细长;它的肚皮白白的,棉花那样的白,雪那样的白,让分不清是哪种白更好;它的嘴里几乎什么都没有,一颗小牙也没有,舌头嫩红嫩红的,好

  • 标签: 淘气猫
  • 简介:高利克先生在本文中回顾了自己50年比较文学研究的历程:从1964年第15届波尔多青年汉学家会议,到2013年在四川大学所做的比较文学理论问题演讲。文章重点回顾了他与同行们一起经历的事件,其中不乏著名学者,但其中不少人在某种程度上已被中国比较文学史所忽视或遗忘。高利克先生生于1933年且生活在国外,有幸参与了9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4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他在斯洛伐克也组织召开过一些会议,并出席过在台湾地区、德国、新加坡举办的一些比较文学会议。本文也透过个人视角,回顾了一些对世界比较文学和中西比较文学均做出重要贡献的知名学者,包括韦勒克、艾田伯、雷马克、佛克玛、欧文·艾德礼、韦斯坦因、厄尔·迈纳、芳贺徹、李达三、杨周翰、乐黛云、曹顺庆、袁鹤翔等。

  • 标签: 马利安·高利克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 中外比较文学知名学者
  • 简介:【无题】刀如何断水?追问你,还有下半句小筑,烛光半明,若你那天拍下的背影

  • 标签: 组诗 世界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