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一、从冰释到交融在中国当代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的完整版图已经赫然定型的今天,回望海峡当代文学、文化活动从相互隔绝、对立,走向逐渐的冰释、融和,进而实现全面频繁交流的历程,我们不免要惊异于时光的荏苒,另一方面自然也会感念岁月的有情。这段历程的起点.恰在我国对美、日等“第一世界”西方大国的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从国际政治舞台上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一个中国”合法完整主权地位之后的1970年代中期,迄今算来,时间跨距已近三十年。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海峡两岸 世界华文文学 进程 “一个中国” 文化活动
  • 简介:群众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挥文化馆文化资源和功能的特色,建设与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一体的有文化馆自己特色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优秀群众文献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和便捷实用。

  • 标签: 群众文化 数字建馆 大数据
  • 简介:踏着青石板,隔着鞋也能感受到那细密的纹路。砖格的间隙里潦着水,冒雨的走读生的步伐沾着泥水。渐渐地,湿气染上了风雨长廊的高柱。默默往左一看,果然整个校园的秋意都汇到了这一角落。我顺着长廊的分叉踱进通向科学馆的小径里。雨,还下着,不过不再雨丝如麻,微雨,凉意而已。径旁的矮松草木还是原先那一拨,没了青绿的叶子,倒多了缕木质的芬芳,安静地说着昨天的故事。往里走,银杏叶落了一地,青砖上,径旁的木丛里,泥土里。这才抬头望高处,参差枯枝将天空

  • 标签: 银杏叶 木丛 高中生活 屈子 地黄叶 淡定从容
  • 简介:看文学或影视作品,查县志或阅史料,对于秀才、举人、状元、殿试等,我们已有所了解;而对于更多的廪生、副贡、拔贡、经魁等等,又让我们不甚了然。现通过查考,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试图对古代的教育制度、学校设置、取士方法、称谓意含等,做个首尾相衔的、符合逻辑的串解,供同志们参阅,盼行家们教正。童生、秀才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隋代,发于宋而盛于明清。古代以科举取士,读书人要想出人头地,必须从乡间到县州府经过重重关卡的考试和选拔。古代乡间少有官办小学,有钱人子弟读书都是上私塾。每生每年交个几担谷,在旧时知识分子自家或村上的公房--祠堂或庙宇办的学馆启蒙,学习《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

  • 标签: 古代 词串 科考 《增广贤文》 影视作品 阅读理解
  • 简介:如果说,《伪满洲国》是迟子建对宏大历史的真实呈现和冷静表述,那么,她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载于《收获》2005年第6期)则是对边疆弱小民族——鄂温克族的深切关注和满含情感的描绘。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这部小说对于提高鄂温克族文学在整个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 标签: 额尔古纳 当代文学史 《伪满洲国》 鄂温克族 长篇小说 《收获》
  • 简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欲去,却被一条鱼挽留。它便于流水的动态中跃上了,成为永恒的化石,与子同在。当我在一位年轻画家描绘的作品中,看到这条鱼的时候,我已经步入知天命之境。心境与情境都有如这条石化的鱼儿一般,缠绵在时光深处,不时回头张望。我曾经问年轻画家,为什么要在岸上画一条鱼化石呢?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说,在时空的河流里,每一条鱼儿都有第三条。左岸是现实,右是意境,第三条才是想象。

  • 标签: 知天命 化石 画家
  • 简介:摘要汉语“N+N+ADV+ADJ”句式虽常见于日常交际中,但“N+N+ADV+ADJ”句式的成分划分却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N+N+ADV+ADJ”句式中包含的“双名词”结构导致这个句式可能有不同结构。本文将在把名词分为有生命名词和无生命名词的分类基础上,对汉语“N+N+ADV+ADJ”句子成分进行划分,而后对所划分的成分进行相应的测试,最后尝试总结出名词类别对汉语“N+N+ADV+ADJ”句式结构的影响。

  • 标签: &ldquo 双名词&rdquo 结构 句子成分 成分测试
  • 简介:阎真在“人类的寓言与民族的寓言”(《北京大学学报》2004/5)一文中认为:造成中西方荒诞文学差异的原因有多方面,第一,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形而上学的思维发育得相当充分,在这种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表现生活的冲动更趋向于抽象的方式。在全社会也有相当广泛的理解。而中国文化传统缺乏形而上学的思维,

  • 标签: 荒诞文学 阎真 广泛 作家 寓言 传统
  • 简介:当代文学呼唤什么?"呼唤"显然不只是因为缺失什么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因为本质性的东西的缺失,或者说魂灵的缺失,这才使得"呼唤"显得如此急迫,如此必需.

  • 标签: 差异性自由 招魂差异性 文学招魂
  • 简介:序言则萧乾《三姐常韦》自序收在这本小书里最长的一篇是《三姐常韦》。她是洁若的三姐,因而是我的妻姐。她是一九九三年一月十五日辞世的。我一生写过些悼文,但从来没写过这么长的──万多字。如今,又以此文为书名,我有责任说说我同她一段不平凡的关系:在我一生...

  • 标签: 序言 阶级斗争 监督劳动 风信子 散文家 中国古典诗词
  • 简介:<正>在一堆书物中,我的手不停地翻着,一本又一本的漫画,一张又一张的海报,而我要找的不是它们。直到我拿起一张卡片似的东西时,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是一张陈旧的黑白照。轻轻抹去上面浅浅的灰尘,便可看出是我父母的结婚照,上面则是我的父母用他们甜甜

  • 标签: 读书声 上望 真彩 路比 一本 张宽
  • 简介:当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吕雷、赵洪将一部沉甸甸的《国运——南方纪事》奉献于读者,为共和国献上一份厚礼。

  • 标签: 短评 改革开放 共和国
  • 简介:开篇日升月落、月斜星隐,多少年亘古不变的时间之神游走于前世与今生之间。宇宙洪荒、沧海桑田,历史的一瞬间却改变了世事万物的生息与繁衍。晨钟暮鼓、刀耕火种,无数代荒民富庶仰仗着这方阳光与水土。

  • 标签: 报告文学 文学作品 《两江作证》 韩春华
  • 简介:李世斌少年李世斌,从疯狂又激情的"文革"出来,到昆仑山当兵。三年前的夏天,我从西宁到拉萨,坐火车上路。车过格尔木,蜿蜒蛇行,一路车窗外望,昆仑山不见人影鸟影,山脊见白雪,山体多黄,石壁多黑。间或云雾缭绕。戈壁滩处,灰蒙蒙的,只有星星点点的芨芨草。高远,空旷,寂寥,荒凉。听人说,个陌生男子在昆仑山相遇,只能怒目而视,急急擦身而过。

  • 标签: 朋友 作家 昆仑山 格尔木 戈壁滩 芨芨草
  • 简介:谁拿如椽笔,高天乱抹云。或为山水画,或作鬼神文。雨墨调浓淡,风毫弄合分。龙蛇随意走,巨卷悦诸君。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正>《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写了一片可怕的“鬼沼”,这“鬼沼”从日本关东军侵略东北的三、四十年代直到七十年代初,始终未被征服过。而一个到北大荒才三年,生产、生活经验几乎都是零的知青小姑娘,却领着十几个同样没经验的小青年去征服“鬼沼”,偏偏团队的领导竟接受了他们的军令状,让他们去孤军奋战,结果,这群年轻人几乎“全军覆没”……

  • 标签: 关东军 军令状 日本 生活经验 疑问 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