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中国东北,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在那种残酷的创作环境下,很多作家或是大肆讴歌日本军国主义在白山黑水之间创下的“壮举”,或是以文学工作者起码的良心,较为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岛健作显然属于后者。本文拟探讨与“满洲”有关的岛,以及他眼中的“满洲”。并从一个侧面看出“大东亚共荣”、“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伪满洲国的实质,以及作家错综复杂的心态轨迹。

  • 标签: 伪满洲国 岛木健作 同情 矛盾和不安
  • 简介:也谈“つもり”的用法──应石南丛先生东北财经大学苏万平贵刊1995年第8期登载了石南丛先生的文章,谈了石先生对用法的疑问。拜读此文后,也引起我对这一问题的兴趣,在此愿能借贵刊坦诚地谈谈我的看法以应石南丛先生之疑问。一词在日语中对应的汉字为或「心算」,...

  • 标签: 人的心理活动 用法 石南 第二人称 疑问句 疑问式
  • 简介:机能动词这个词来源于德语的Funktionsverb。这种动词在许多种语言中都可以看到。日本语言学界对机能动词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初期。岩崎英二郎先生在1974年发表了《语日本语机能动词》的论文。村新次郎教授先后发表了《日本语机能动词表现》(1980年)、《外来语机能动词》(1982年)和《惯用句·机能动词结合·自由语结台》(1985年)的论文。森山卓郎先生在《日本语动词述语文研究》(1988年)一书中,对机能动词也有提及。而村新次郎教授于1991年出版的《日本语动词诸相》一书,对机能动词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笔者认为他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将村新次郎教授有关机能动词的论述简要介绍如下:

  • 标签: 动作名词 新次郎 动词组 词语组合 有关论述 日语
  • 简介:《藤俱子俳句·随笔集》、俳句集《竹窗》出版纪念会贺诗中国社会科学院李芒作诗并和译竹窗永赏千竿翠藤蕊频摇万缕霞天涯秀句醉诗家菊花白酒容华焕更愿宿缘维后世《藤俱子俳句·随笔集》、俳句集《竹窗》出版纪念会贺诗@李芒$中国社会科学院...

  • 标签: 俳句 纪念会 随笔 中国社会科学院 菊花白 宿缘
  • 简介:本文分析了陈建明先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模式初探——以汉语程度副词"更"和日语程度副词"もっと"的分析为例》一文存在的缺陷:立论有失严谨;对比分析不深入;对比分析使用的语料库的文体不一致;推理不正确。针对文章的缺陷,本文利用有效的语料对汉日程度副词再次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误用分析,并提出今后双向二语习得研究的课题。

  • 标签: 程度副词 对比研究 双向习得研究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日本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当代纯文学奖项芥川奖和大众文学奖项直奖的由来、发展、特点、异同、变化趋势以及两奖对日本当代文学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指出在缺少文学流派的日本当代文学史中,两奖即是两大流派,切实起到了推陈出新、壮大当代日本文学创作队伍的作用。功不可没。可谓是当代日本文学园地不可或缺的两朵奇葩。

  • 标签: 当代文学史 日本文学 大众文学 芥川奖 文学流派 文坛
  • 简介:运用格雷马斯(GreyMaas)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分别从角色模式、叙事程序、符号矩阵三个层面对《温达传》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温达传》是通过叙事中的主体转换来完成对温达英雄人物形象的建构。从结构主义叙事的角度对《温达传》进行分析,很好地解释了温达成为英雄的缘由。

  • 标签: 《温达传》 角色模式 叙事程序 符号矩阵 主体转换
  • 简介: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读本小说《樱姬全传曙草纸》借鉴了中国清代小说《云翘传》。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将两部作品中对应的爱情故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出《曙草纸》中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男女主角初次见面的叙事视角、花园的关键作用、叙事结构、命定论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才子佳人小说色彩,得出了《曙草纸》借鉴了《云翘传》中才子佳人故事的叙事方法的结论。

  • 标签: 樱姬全传曙草纸 金云翘传 才子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