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重新界定中国国家形象概念为核心研究目的,首先在国际政治语言学视域下对核心概念权力和国际秩序做出重新界定:权力就是一种通过政治话语交际行为建构并以话语形式存在国家间关系。国际秩序是一种国际社会构成方式,这种方式基于对彼此威胁度感知和化解。稳定国际秩序就是一种各国共同认可并对各国来说威胁度都达到能接受(最小值)最佳状态或国际社会构成方式。在此基础上,笔者重新提出了关于国家形象定义:国家形象是在秩序维度下,他国对一国政治行为产生威胁度所进行的话语描述,并提出作为因变量国家形象。受到威胁度这一自变量影响。

  • 标签: 国家形象 国际政治语言学 权力 国际秩序 威胁度
  • 简介:众所周知,R·本尼迪克特在其名著《菊与刀》中,指出日本文化乃是一种“耻文化”。他认为,日本人将耻感看作是道德原动力,人们行为依赖于外在强制力,即通过大众对其行为臧否及对

  • 标签: 菊与刀 日本文化 本尼迪克特 语言表现 耻感 日语汉字
  • 简介: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语言学博士徐一平教授编写《日本语言》一书是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组织策划“日本学基础精选丛书”其中之一。

  • 标签: 《日本语言》 徐一平 词汇 语法 语音
  • 简介:"视见"概念是西方哲学关键概念之一,可以为跨文化研究提供新维度。本文以"视见"概念为研究进路,对跨文化交际行为进行哲学反思,以探求跨文化交际行为本质。首先,文章将梳理西方哲学传统中"视见"概念内涵,探讨"视见"与知识之间关系,指出"视见"是一种知识。其次,文章将分析"视见"与"解蔽"之间关系,指出通过"解蔽"使"视见"得以呈现,从而使知识得以可能。最后,文章将论证跨文化交际行为是一种"视域融合""解蔽"事件,指出跨文化交际行为在多维视域对话之中,具有"解蔽"作用,从而使"视见"得以显现,使知识成为可能。因此,本文指出跨文化交际行为本质是探寻知识行为。

  • 标签: 视见 解蔽 知识 视域融合 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本质
  • 简介:本国文化世界图景是在人社会化过程中以无意识状态建立和掌握,语言在掌握文化世界图景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并形成语言世界图景。文化世界图景和语言世界图景民族性特征是发生跨文化交际障碍主要原因之一。树立文化对话外语教育理念有助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对象国和本国文化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对比和研究,掌握两国文化观念系统和思维方式异同及原因,最终达到技能课程知识化、知识课程技能化、技能课程和知识课程思辨化,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 标签: 文化世界图景 语言世界图景 文化对话 外语教育 思辨能力
  • 简介:研究表明:人类在面对面的直接交际活动中,90%以上信息来源于无声语言。当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所传递信息相互矛盾时,人们往往以无声语言为依据来进行判断。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对无声语言十分容易产生误解,从而影响交流顺利进行。但是在传统外语教学中,这一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拟从无声语言研究范畴、分类、特点、作用、运用无声语言理想状态等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无声语言 有声语言 外语教学
  • 简介:我国汉日语言比较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动期、发展期、稳定期。具有"共时比较成果多、服务教学成果多"等特点。今后宜加强异时比较研究、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加强不同语言理论框架下系统比较。

  • 标签: 汉日语言比较 阶段 异时比较 理论研究 理论框架
  • 简介:介绍日本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进展,以隐喻研究、自他动词研究和省略研究为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该领域内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并对国内日语学者在该领域研究做了概括介绍。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日语研究 隐喻 自他动词 省略研究 句法
  • 简介:日语女性语言及其社会性(下)锦州医学院郝素岩三、日语女性语言社会性语言是传达思维、情感、行为媒介。语言脱离不开社会及社会环境。不同社会产生不同语言。日语女性语不论从其形成、发展以及变化来看。都体现了这一点、都与日本妇女所处社会环境及社会...

  • 标签: 女性语言学 语言的社会性 日语固有词汇 日本妇女 社会环境 男女平等
  • 简介:在面向21世纪今天,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文化交流日益繁盛,人们常说整个地球正在迎接一个无国界(borderless)新时代,我们必须对文化摩擦激烈性和严重性重新认识。二次大战结束以后,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文化与文化迅速接近、冲突,尤其是显著增长经济强烈地冲击着人们长期养成生活方式。而这种由人们创造、学习。子孙万代流传下来生活方式,正是我们所说文化,它包含着政治、经济、宗教、艺术、学问等各个领域,由衣食住行、语言、自然

  • 标签: 日本文化 日本语 《史记》 文化论 语言 日语
  • 简介:当代外语教学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科学而有效地在外语教学实践中贯彻和落实这一思想,此乃目前俄语教学亟需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问题。本文秉持外语教学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必要途径观点,立足于俄语语言个性理论视角,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结构要素及其特点,探讨在俄语教学实践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内涵式俄语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语言个性理论 跨文化交际 能力培养 途径 方法
  • 简介:民族文化是语言研究中无法回避内容之一。从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绝大多数学者都侧重研究具体事物或现象民族性方面,而对揭示语言与文化关系理论方法进行对比却少有论及。本文拟以揭示语言与文化关系各种理论为研究对象,以民族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文献调查、思辨、比较等研究方法对所涉及理论进行梳理,对其理论模式特点进行论证和对比,以期为语言与文化关系多角度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文化 语言国情学 语言文化学 民族心理语言学 文化符号学
  • 简介: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认知基础上构成认知结构。太极图式是在认知语言学中前景—背景意象图式和凹凸转换原则基础上,根据华夏先祖智慧结晶和中国传统文化象征——太极图所提出一个能够在认知上运用意象图式。在太极图式之中,黑色容易成为前景,在认知中占优势,成为注意焦点,当然注意力集中在白色时候,白色部分就变成前景,黑色变成背景。之所以不用"罗宾花瓶"或"凹凸图式"而用"太极图式"对"一个形式可以表示两个完全相反事件"进行解释,是因为在"罗宾花瓶"或"凹凸图式"等图式中,前景和背景形状不一样,这样图式在用对应语言表达时我们有可能用不同表达或相反表达,很难用认为同样语言表达来描写它们。而使用"太极图式",由于在人们认知上,前景和背景既是相反、同时形状一样,这样在用对应语言表达形式时我们就具有了使用相同表达可能性。日语中一些语言现象能够很好地用"太极图式"进行解释。

  • 标签: 意象图式 凹凸转换原则 太极图式
  • 简介:韩国"国语醇化运动"对中国语言规范化事业有较高参考价值。本文对韩国语"国语醇化运动"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考察,评价其意义,分析其不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语言规范化是必要和可能,要搞好语言规范化事业,首先要保证"科学性",要考虑到语言发展"惯性"问题、处理好语言规范学理与语言实际应用状况之间关系问题、要给语言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同时,政府、学界、舆论、民众共同参与也至关重要。

  • 标签: 韩国 语言政策 语言净化 “国语醇化运动”
  • 简介:随着认知科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深入发展,动态语言学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具有代表性有lwasaki“多重语法假说”理论和金水敏、定延利之“角色语言”理论。笔者从动态语言视角出发,围绕角色语言与话语角色之间内在联系,考察了日本年轻人爱用副词。结论是使用符合规范语法副词还是使用年轻人赋予了特定意义副词,取决于说话人要扮演“话语角色”。当年轻人在扮演“成人”角色时,使用符合规范副词;而当其要扮演“年轻人”角色时,则会使用赋予特定意义独特副词,本文将这类副词定义为“若者”副词。

  • 标签: 动态语言 角色语言 话语角色 “若者”副词
  • 简介:概念整合理论由认知映现理论发展而来,语法整合是通过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形成整合结构,整合结构可能具有输入空间中不具备结构。在日语中,认识情态多作为结句出现在句末,但因为其语义强调个体对客观事物主观认识和判断,认识情态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介入名词性从句。在认识情态与名词性从句中整合过程中,有些情态原有语义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这些变化就成为认识情态与名词性从句整合特征。

  • 标签: 概念整合 整合特征 认识情态 名词性从句
  • 简介:将一个民族感情世界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尽可能准确地描绘它真实面貌,这是一件颇具难度工作。其原因是,感情世界同行为领域情况相比,其深奥莫测是显而易见。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这又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研究工作,值得为此花费时间和精力。所谓感情世界,是指...

  • 标签: 语言表达 感情世界 日本民族 现代日语 “爱” 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