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白村(kuriyagawahakuson,1880—1923),是活跃于日本大正文坛的一位热烈而深沉的文艺思想家和批评家,也是日本大正时期的文艺思想家、批评家和理论家中,在中国被译介被言说最多,而且是影响最大的一个。90多年来,日本学界对厨白村其人其学都做过怎样的研究、现状又如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对日本学界90多年来对厨白村研究的状况作一简要的评述。

  • 标签: 厨川白村研究 评述 功过得失
  • 简介:日语的「」和汉语的“”用法相似,都有指称说话自己的自称用法。但二者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来自称,并且在自称时所允许使用的语境也不同。日语的「」在自称用法中由于侧重于“外人、别人”这一侧面,因此只能用于表达不满、责怪、生气等感情的语境中,而汉语的“”不仅有此用法,还有另一用法,即侧重于“所有人”这一侧面,可用于加强可信度或影响力等的语境中。

  • 标签: 自称 语境 日汉对照
  • 简介:在群星闪烁的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芥龙之介可说是格外耀眼的一颗。他初登文坛时的辉煌,作品的新奇别致,创作的数量和独到的风格本巳令人(?)目,而他独特的生涯更给他的作品增添了一抹异样的色彩。一九二七年七月,在留下一百四十多篇小说和众多的散文,诗歌、杂文、游记之后,他自我结束了三十五岁的生命。他的作品和人生给后人

  • 标签: 芥川龙之介 前期创作 日本近代文学史 地狱图 三十五岁 芋粥
  • 简介:语言产生于社会,反映着与之产生背景相对应的一些社会现象。新语和年轻用语都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产生,并同时反映着当时社会背景的语言。而且绝大部分的年轻用语也属于新语的范畴。年轻人在社会中最易接受新事物,并且勇于站在变革的最前头。本文着重以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年轻用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组成和特征进行分析,并从中探求现代日本年轻的生活现状、对于社会的态度及其内心世界。

  • 标签: 新语 年轻人用语 现状
  • 简介:日本古代诗歌史上,虽然男性作者居多,但是,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歌坛上,无数不让须眉的女歌亦曾留下了耀眼的光辉。本文仅就日本“上古”“中古”“中世”“近世”四个历史时期,概述日本古代女诗人诗歌不同时期的代表歌及创作特征,进而探讨日本古代女诗人诗歌的兴衰轨迹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标签: 古代女歌人 歌风 创作特征
  • 简介:今年秋季,日本天皇夫妇的女儿‘纪宫’去比利时访问。出发之际皇室亲属为她送行。一家销售量很大的杂志上登出了几幅送行的照片。其中有一幅照片是天皇的孙女「真子」招

  • 标签: 永远年轻 三十岁 日本女性 面毒 学习日 本语
  • 简介:本文聚焦于在日温州移民集团的历史和现状。由于早期赴日谋生的温州人多为劳工,所以本文首先采用文献实证史学的方法,通过探寻当时在日中国人劳工的一般状况,阐明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的温州劳工大量移民日本的这段史实。其次本文采用社会学的访谈手法,通过对一个在日温州人家族的移民方式、定居过程、生活现状等等的分析,展现了在日温州社会的历史变迁。

  • 标签: 海外温州人 在日中国人 移民 唐氏家族
  • 简介:近年来,日本年轻人在交流中不断使用新的词汇。这些年轻用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程度副词。在使用这些年轻特有的程度副词来展现自身的个性与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更新和改变着现有的语言体系。而年轻用语中的这些程度副词的大量出现是非常有趣的语言变化。本文在总结了年轻用语中的程度副词的特征、来源等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程度意识等的考察,明晰了年轻用语中程度副词之间的程度性差异。

  • 标签: 日本年轻人用语 程度副词 程度意识 程度性差异
  • 简介:以《玉烛宝典》的尊经阁文库本为底本、以《古逸丛书》本、《玉烛宝典考证》本、石三佐男的辑译本为参照,比较各本对省略符号处理的异同及书写差异,试探找出唐以前(古写本)省略符号使用的些许规律,进而窥视到省略符号在日传承中采用「踊り字」(跳字)一词的变迁和另一层面动机。

  • 标签: 古代写本 省略符号 玉烛宝典 跳读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日本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当代纯文学奖项芥奖和大众文学奖项直木奖的由来、发展、特点、异同、变化趋势以及两奖对日本当代文学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指出在缺少文学流派的日本当代文学史中,两奖即是两大流派,切实起到了推陈出新、壮大当代日本文学创作队伍的作用。功不可没。可谓是当代日本文学园地不可或缺的两朵奇葩。

  • 标签: 当代文学史 日本文学 大众文学 芥川奖 文学流派 文坛
  • 简介:旅人与忆良生活在同一时代,在同一个地方为官。二虽是上下级关系,但在艺术上却是挚友、知音。在创作理念上都深受外来思想的影响,并在作品题材与格式上大胆创新、另辟蹊径。但由于二出身不同,人生遭际不同,因此他们对外来思想的吸收不同,反映在和歌中的人生观也大相径庭。《万叶集》开以诗歌形式抒发情感、探索人生之先河,而旅人、忆良在这方面成就显著,因此为后人瞩目。

  • 标签: 个性化 外来思想 反映现实 忧患意识
  • 简介:の为になることを(与他人有益的事)片桐更纱作苏讯江译阎王爷就在我面前。我大概是死了。阎王爷表情严肃地瞅着生死簿。“你待在地狱里吧.”“唉……,那。我没做任何坏事。为什么要待在地狱里,您再仔细查查。”“不过……”阎王爷一边捋着大胡子一边翻看生死簿。“...

  • 标签: 阎王爷 人寿保险金 精神痛苦 天堂之门 社会义务 孩子们
  • 简介:本文以2005年至2016年中俄领导讲话0为语料,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对中俄领导讲话中互文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俄领导对互文的引用存在倾向性,且在引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互文现象的运用可以映射出该国家的政治语言世界文化图景,俄罗斯更侧重宣传“俄罗斯新思想”,塑造一个强大、统一、民主、自由的国家形象,而中国则通过大量引用传统文化,展示出一个历史悠久、民主、和谐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 标签: 批评话语分析 互文现象 政治话语 国家形象
  • 简介:在日本现代文学家中,芥龙之介文学的国际性早已得到广泛的认可。2005年3月中国出版了全5卷本的《芥龙之介全集》,2006年3月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了由哈佛大学杰·鲁宾教授翻译的《芥龙之介短篇集》,村上春树为该书写了长篇序言。芥龙之介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性作家”。随着国际芥龙之介学会的成立和数次年会的召开,国际化的芥文学研究已经翻开新的一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 标签: 国际性 芥川龙之介 村上春树 国际芥川龙之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