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在2008年11月举行的“中德媒体对话”上,中德双方就德国媒体涉华报道是否客观公正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没有达成共识性结果。笔者认为中德两国在国家文化、媒体文化和个体三个层面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文化在定义媒体世界的客观公正上的不一样,这场争论必然无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上升到跨文化层面。但这一学术性理想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更并非短期内可实现的。中方至少可向德方传递这样的信息:德国媒体塑造的负面中国形象的客观结果是导致中国国家利益受损。

  • 标签: 跨文化 中德媒体对话 国家形象 本位与客位
  • 简介:德国是世界的重要国家。人们十分关注新政府内政和外交的政策走向。众所周知。导致德国今年提前大选和政府换届的基本动因是德国国内的经济问题。大联合政府成立后,它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在内政方面。题为“以勇气和人性共同为德国努力”的大联各政府执政协议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德国内政与外交政策的政治框架。

  • 标签: 德国 内外政策 协议 执政 外交政策 新政府
  • 简介:19世纪是德国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并最终形成民族国家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后成为德国国歌的政治抒情诗'德国之歌',为把握该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对20世纪德国社会发展走向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切入点.

  • 标签: 统一 自由 时代精神 民族意识 民族主义
  • 简介: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联邦德国,国家的方针决策权由担任政府首脑的联邦总理掌控。作为国家元首的联邦总统系五大国家宪法机构中的独立一员,他无权领导总理,享有的权限与实行总统制的美国以及实行半总统制的法国不同,介于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宪法虽然赋予总统对外代表国家、对内引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的重任,但由于总统权限的多元性,造成总统时而成为媒体和各党派争议的焦点。为此,近年来时有要求改革的呼声。

  • 标签: 议会内阁制 德国总统权限 霍斯特·克勒
  • 简介:从国家法角度,德意志帝国没有由于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而消亡。作为平等的国际法律主体,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于1973年同时被联合国接纳,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联邦宪法法院认为,在1990年两德统一之前,联邦德国与德意志帝国在国际法上的主体身份是一致的。1990年10月民主德国根据《基本法》第23条加入联邦德国之后,联邦德国成为整个德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惟一代表。对于德国的法律地位和柏林曾一度拥有的相对特殊的地位,关、英、法、苏四国的行动具有决定性影响。

  • 标签: 德国统一 德国的法律地位 柏林的特殊地位 基本法
  • 简介:德国联邦政府在"9·11"事件之后明确地站到了美国一边.在联合国主持下,德国还牵头在波恩彼得斯贝格召开了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并提供了约3.4亿欧元的人道援助.但红绿政府第二任期伊始,德以绝不参与任何攻打伊拉克的战争以及不赞成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立场使德美关系陷入了一场深刻危机之中.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红绿联盟政府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来探讨德美外交政策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 标签: 德国 阿富汗 伊拉克 外交政策 美国
  • 简介:为了改变德国所面临的高失业率等困境,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执政时期推出了《2010改革议程》一揽子改革计划,这其中包括了针对劳动力市场实施的“哈茨改革”。本文首先从历史纵向上分析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发展,然后以“第三条道路”理论为依托,指出哈茨改革带来了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范式变迁,即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已经从积极型转向了激励型,这种转向不只是体现在政策目标上,而且也落实在具体政策措施上。本文最后论述了由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组成的大联合政府期间以及由基民盟/基社盟与自民党组成的新联合政府对哈茨改革的部分修正。

  • 标签: 德国 第三条道路 劳动力市场 哈茨改革 范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