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至少在目前,人类应该用“天下一家论”来代替利益集团论。而这样一种对古代家族社会结构和家族价值观的回溯,其实就是让我们刷新了对马克思关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构成的理解。这个美好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可以用三个词纵向贯串起来,它们是:家、国、天下。21世纪人类追求的普世价值是什么?传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拼合而成的“家、国、天下主义”。传统中国文化(尤其是儒道佛三家的基本精神)与西方的理性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及当代科学发展(例如人类是一家的基因研究的发展)之间的高层次结合和相互补充,会进一步完善“家、国、天下主义”。由家而国,由国而天下,是符合生物界和人类社会本身的自然演进生存模式的。当然,人类的普适或普世价值不止一种,但“家、国、天下主义”是其中最值得重视的一种。

  • 标签: 天下主义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人类社会 社会结构 普世价值 西方文化
  • 简介:在2013年第8期和第10期《英语世界》里,我们分别写了写翻译家林语堂和刘尊棋,其着眼点皆与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向世界有关。在助推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方面,还有很多翻译家也颇值得介绍,沙博理先生即其中之一。“沙博理”系英文姓名SidneyShapiro之绎译,寓意“博学明理”。读“沙博理”之前二字(即“沙博”)时,脑子里不期然蹦出“撒播”一词,再联想到先生之人生“主业”(即将中国文学译介至英语世界),本文标题因此“得来全不费工夫”。

  • 标签: 中国文学 英语世界 沙博理 翻译家 文化“走出去” 印象
  • 简介:《摸彩》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雪莉·杰克森的代表作品,描写了一个村落中的村民通过抽签的形式杀死中彩者的故事,看似荒诞的情节实则体现了存在主义的思想:人类的道德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村民残忍的行为是符合逻辑的;人如果无法正确对待他人,他人就是自我的地狱;人可以进行自由选择改变现有的行为,通过选择获得幸福。

  • 标签: 《摸彩》 存在主义
  • 简介:扬·马特尔的名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个关于一艘孤船、一位落难少年,加上一只孟加拉虎在南太平洋上接受最艰难的生存考验的故事。用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来解读这部小说的话,书中关于少年的名字P(iπ)的选取、故事的多重多元讲述者、历险记的多版本结局设置、Pi自身对于宗教的认知与理解无不渗透着后现代主义写作特点的深刻烙印。该文试图从后现代主义写作特点的角度来解读小说,以期让读者从深层次更好的理解这个看似简单的历险记中的层深寓意。

  • 标签: PI 虚幻与现实 宗教信仰
  • 简介:学术界对文学作品《简爱》和《嘉莉妹妹》的研究者众多,但把两部作品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的较少。本文把对两部作品中所塑造的妇女形象的解读放在西方父权制社会的大背景中,通过对作品中两位女主角相貌,性格的比较和分析,揭示她们在心理上共同存在的取悦男人的特性,并探讨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此外,本文在结尾处结合父权制社会文化背景,对女性相貌与命运之间的联系作了尝试性的总结,以说明在父权制社会下女性拥有美丽外表的重要性。

  • 标签: 外貌 取悦男人的心理 父权制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