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汪晖先生的新作《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纪念作为开端的辛亥革命》一文的附记部分。在这部分内容中,汪晖教授谈到了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删减、作品的经典化、对像《阿Q正传》这样的经典作品的重新阅读的意义等问题,对中学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的启发应该是全方位的。经汪晖先生许可,本刊发表此部分,以飨读者。在全文中,汪晖先生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对《阿Q正传》做出了新的解释和分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全文阅读。

  • 标签: 《阿Q正传》 中学语文教材 中学语文教师 鲁迅作品 辛亥革命 经典作品
  • 简介:针对美国人在学习中文时不同的目的和层次,美国的中文学校各有专攻。成立于1993年6月希望中文学校以教授标准现代中文、汉语拼音和简体汉字为招牌,十年间从成立之初的30多个学生、几个老师,发展到现在拥有5个校区、1个少儿艺术团、1个体校、200多名老师、2200多名学生的大学校。

  • 标签: 老师 学生 体校 希望中文学校 艺术团 少儿
  • 简介: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与其P,不如q”句式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主观化过程。说话人视角的调整对该句式主观化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说话人的情感和认识。说话人的视角由“当事人视角”向“说话人视角”转换,说话人的情感主要通过“不如”前加评注性副词和P、q后加评说成分来实现,而说话人的认识是指该句式的表达由客观描述向主观认识转变。

  • 标签: “与其P 不如q”句式 主观化:说话人的视角 说话人的情感 说话人的认识
  • 简介:“要不是P,就Q”的语用条件可以从语用意图、信息类型、使用语境等方面分析。从语用意图看,该句式常用于表达“庆幸”(或兼“感谢”)、“惋惜”、“责怪”这几种心理;从信息传递的类型看,“要不是P”和Q大多数都是可推断信息,只有少数属于未知信息,个别属于半可推断信息;从使用语境看,总体上,上文与句式间存在着转折、因果、顺承和解说四种语义关系类型。该句式语用条件各因素内部存在着明显的频率差异。本文试图对其成因以及一些相关现象作出解释。

  • 标签: “要不是P 就Q” 语用意图 信息类型 语义关系
  • 简介:<正>用“”字来形容社会上的某种潮流或情绪,大约是近些年才兴起的一种时髦叫法。常见于报端和使用于口头的,就有“西装”“读书”“经商”“出国”“电话”“内资”“股票”“三产”“公关”“文化衫”等。一“”究竟是什么呢?《青年文摘》一则标题“今日世界的‘汉语’”,正文里有相对应的解释:“今日世界上正掀起一股学习汉语热潮。”(1988年第11期35页)原来,这里的“”,指的是“热潮”。“”还有其他一些含义。如:“一度沉寂的灯芯绒,近日却悄悄升起了一股热流。”(标题:悄悄升起的灯芯绒”,《解放日报》1991年8月31日五版)这里的“”,指的是“热流”。“万枝生绿的初夏,在复旦校园,一股强劲的‘学习马克思’、‘研读哲学、经

  • 标签: 邮票 金饰品 标题 读书热 灯芯绒 六版
  • 简介:  经过罗马的时候,一位新结识不久的朋友执意要带我们去喝咖啡.  "很好喝的,喝了一辈子难忘!"  我们跟着他东摸西拐大街小巷地走,石块拼成的街道美丽繁复,走久了,让人会忘记目的地,竟以为自己是出来踏石块的.……

  • 标签: 咖啡总是 总是放在 放在热
  • 简介:汉语随着伟大祖国的飞速发展而身价百倍.汉语走向世界,世界走近汉语,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选择.汉语是太阳,明智的人都向它走近,借汉语的光,使自己成为时代的星星,甚至是月亮.人们想借助汉语涌进世界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大潮.我们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要担起历史和时代的重任,托起汉语这轮太阳.在世界这块汉语肥沃土地上播种优良的种籽.

  • 标签: 汉语研究 汉语热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文化
  • 简介:别出心裁的飞人表演,让游客记住了拉脱维亚这个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美丽国度。但很多人不知道,拉脱维亚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拉脱维亚男女比例相差8%,差别位居世界第一。正因为此,有人把拉脱维亚称作为“女儿国”,更有专家专门研究拉脱维亚男女比例悬殊的原因。

  • 标签: “汉语热” 拉脱维亚 口岸 “女儿国” 波罗的海 数据显示
  • 简介:10月25日出版的《参考消息》发表文章《孔子“代替”歌德-非洲掀起汉语》,原文如下: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0月22日报道题:孔子还是歌德?——非洲掀起汉语

  • 标签: “代替” 汉语热 非洲 歌德 孔子 《参考消息》
  • 简介:由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充任分句的并列复句“一边p(v/vp),一边q(v/vp)”有不同的语义类型,这些语义类型的差异与该复句前后两个分句中的动词和动词性结构的小类有关,与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实际施事者有关,与动词所激活的语义场景有关。把“一边p(v/vp),一边q(v/vp)”所表示的不同语义类型和结构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出来,可以更好地解释“一边p(v/vp),一边q(v/vp)”成立的条件以及该结构所表示的不同语义类型的理据性。

  • 标签: 语义功能语法 一边p 一边q 语义类型 动词小类
  • 简介: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随着“汉语”的到来,两国文化交流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北京语言大学派汉语教师苏英霞老师赴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汉语。

  • 标签: 日本东京 汉语热 文化交流 大学教授 汉语教师 外国语
  • 简介:前报纸记者巴布·克里希纳·马哈尔詹现在的工作是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给中国游客当导游。他说,他可以一面当导游挣更多的钱,一面继续做自由作家。马哈尔詹解释说:“如果你懂汉语,就可以做口译或老师。水电工程等大项目全都包给了中国公司,因此需要口译。”德新社7月10日报道指出,马哈尔詹学说普通话的地方是比斯瓦语言学校,该校称汉语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选择。

  • 标签: 高校 高等教育 留学生教育 华文教育
  • 简介:前段时间,《纽约时报》记者者联系我,请我为他们写篇文章,谈谈美国人是否真的会学中文,中文是否会像以前的俄文或目文一样,昙花一现。换句话说,他想知道中文热能否在美国持续下去。他提的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徘徊,我因此研究了一下冷战时期的俄语热和上世纪80年代的日语,并反思了一下现在的中文。我的结论是,中文很可能会持续下去。

  • 标签: 美国学者 中文 唐力 《纽约时报》 80年代 冷战时期
  • 简介: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捷克大学生运动员雅娜·布拉布措娃,只用了不到半小时时间,就学会了用中文读写自己的名字和国籍。这多亏了大运村里的汉语学习中心。在大运会的赛场上,运动员们同场竞技;在赛场之外,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而大运村里设立的汉语学习中心,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员们了解中国、融人中国的一面窗口。

  • 标签: 汉语学习 学习中心 大学生运动员 成果 相互交流 中国
  • 简介:印尼雅加达智民学院于日前在雅加达苏迪曼大街史纳延大厦举行了“2012赴华留学展”。中国有9所著名大学参加今年的赴华留学展,分别是: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华文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近年来,伴随着印中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汉语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具,其重要性逐步为广大国民所认知,汉语逐步升温。

  • 标签: 汉语热 留学 印尼 北京交通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 简介:对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四个词和四种现象进行理性追问、辩证思考,提出'自由表达不囿,具体指导不松''现代创新不忘,传统模仿不丢''作前指导不亢,作后讲评不卑''作者意识不树,读者意识不立'的看法。

  • 标签: 具体指导 传统模仿 作后讲评 读者意识
  • 简介:近日,奥地利维也纳街头出现了一些汉字广告。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增加,奥地利人对中国的关注度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在不断上升。维也纳大学汉学系的学生从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约50人激增到现在的约700人;

  • 标签: 维也纳大学 奥地利 广告牌 “汉语热” 汉字 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