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比况助词"样1"功能上表现为状态化,以陈述方式传达状态描摹表述对象;摹状助词"样2"功能上表现为状态指别,以指称方式传达状态描摹表述对象。"X样1"呈现自述/转述和测断/比拟的特点,"X样2"呈现自指/转指和实呈/比拟的特点。引起"X样"表达叠合的动因有:高层功能的一致性、语义积淀的关联性以及凸显视角的转换性。最后,提出了将比况助词与摹状助词合并为描摹助词的设想。

  • 标签: “样” 状态化 状态指别 描摹 表达叠合
  • 简介:从示证范畴的角度对联系项“看来”与“可见”进行了考察分析,发现“看来”和“可见”分别是现代汉语中的假定示证表达方式和推断示证表达方式,其区别主要在于推理程度、对证据确切程度的要求以及认识方面的引申等,并从逻辑推理等方面找到了佐证。其在逻辑推理方面的主要区别在于确证度的高低,“看来”的确证度相对较低,“可见”的确证度相对较高,从而支持了我们对其作为示证表达方式的判断。还通过统计两词与一些标志性词语的共现频率,得出其主观性及未然度差异,验证了前文论断。

  • 标签: “看来” “可见” 联系项 示证 推理
  • 简介:网络语言具有鲜明的原创性和自发性等特征。一方面,网络语言由于其原创性,丰富了主要包括网民在内的人群进行交流的语言手段,提高了网络信息传播的效率并增加了其多样性。但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也因为它的自发性,因此几乎没有任何规制可言,具有非常明显的不规范性。文章即从分析网络语言给传统汉语语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并据此提出对其进行规制的具体建议。

  • 标签: 网络语言 传统汉语 语言
  • 简介:采用词汇联想方法考察了澳大利亚初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关联特征。结果显示,汉语学习者和母语者的心理词汇都是以语义关联为主。其中,聚合关联在母语者和中级水平学习者心理词汇中占主导地位。而初级学习者的聚合和组合关联比例相当。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关联模式越来越接近母语者。和英语学习者相比,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关联有其独特的一面,比如基于汉字字形的关联多于基于字音的关联,而且,语块形式的关联较多。最后探讨了研究结果对汉语二语词汇习得与教学的启示。

  • 标签: 心理词汇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词汇关联 反应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