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分析了泰国学生陈述和疑问两类共48个汉语"重.轻"结构双音节句的录音样本,并对比中国学生样本数据,发现泰国学生汉语疑问语调学习中存在的偏误主要是时长和调域方面,时长偏误集中于疑问句末两类轻声时长过长,而调域偏误则具体不同。这些疑问语调偏误使泰国学生表达汉语疑问时"不地道"。造成泰国学生疑问语调偏误的原因是:母语发音习惯和两种语言表达疑问所使用的标记不同的影响,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所接触的教材形式与教学过程中语调教学的相对缺失。教学中应通过综合训练等方式来纠正泰国学生汉语疑问语调偏误。

  • 标签: 汉语疑问语调 泰国学生 偏误分析 教学对策
  • 简介:对四名普通话儿童自发话语的分析、输入与输出的对比研究表明,两岁至两岁五个月(02;00—02;05)是疑问词知识发展的关键年龄段;疑问用法要比非疑问用法获得时间早、使用频率高;论元问句要比附加语问句获得时间早;非疑问用法在儿童的自发输出中均出现在含“也/都”的否定句中.表任指。

  • 标签: 儿童早期语言获得 特殊疑问词 疑问用法 非疑问用法
  • 简介:越南语和汉语的疑问代词除了疑问用法以外,还有"任指""虚指""承指"和"否指"等多种非疑问用法,这些非疑问用法既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也存在着某些有趣的差异。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着重讨论汉语的"谁""什么"和越南语的"ai""gì"等若干典型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重点指出其在句法、语义以及语用等方面的异同,并试图作出解释,希望能够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认识这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在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方面的特点。

  • 标签: 汉语 越南语 疑问代词 非疑问用法 对比
  • 简介:本文以阴平单音节句为研究对象,通过声学实验和感知实验考察陈述语调疑问语调对声调的影响。共有8位普通话发音人和15位听辨人参加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声调负载语调后,时长显著缩短——约为常态时的2/3;(2)相对于陈述语调及声调的音高常态,疑问语调的音阶增加须在4st以上或在斜率上高于11.2st/s;(3)阴平单音节句在斜率方面呈现出陈述-疑问语调的范畴化感知特性,这些发现对汉语语调教学具有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语调 声调 阈值门限: 范畴感知
  • 简介:汉语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受到严格的语境限制,属于语言、认知等多层面的问题。语料显示,儿童2岁左右开始在否定句中使用作全称量词解读的疑问词,全称量词解读的习得早于存在量词解读的习得;儿童5岁左右在判断处在主要允准语境中的非疑问用法时与成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种语境在习得次序上按向下单调性逐减依次出现,这一发展特征验证了跨语言的理论假设,也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契合;目标项的标记性差异也影响儿童的习得次序;儿童语法与成人语法间存在连续性。

  • 标签: 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 允准语境 语言早期习得
  • 简介:本研究通过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汉语语调产出的行为实验研究,探讨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不同语境下句末单字调产出的过程和阶段性特征,以及学习者在语调产出的不同阶段采取的认知策略。研究发现,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不同语境下汉语声调产出经历了母语语调迁移、汉语声调调形调节、汉语语调的调阶调节三个阶段;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声调产出的语调调节策略,其心理语言学基础是“语际识别”(interlingualidentification)的相似性;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汉语语调产出基本摆脱了英语语调的影响,按照单字调的本调产出声调。此外,汉语学习者汉语声调的习得过程反映了学习者汉语语调产出的“二次调节策略”。学习者每个阶段的调节策略都受前一阶段言语加工策略的限制,学习者必须不断地克服这些言语加工策略的限制才能在不同语境下正确地产出汉语语调

  • 标签: 语调产出 认知策略 二语习得
  • 简介:本文从语义、语用的角度对有疑而问的疑问句进行考察,着重探讨此类疑问句的问域、问点、预设及其恰当性问题.文中认为,疑问句的问域总是由包含若干命题选项的析取式及询问标志所构成,问点可以通过对不同命题选项的比较来确定,只有所有预设均为真的疑问句才存在真解答,只有符合恰当性要求的疑问句才能顺利地得到真解答.

  • 标签: 有疑而问 问域 问点 预设 恰当性 疑问句
  • 简介:先秦诸子散文中《晏子春秋》别具一格,学界一般认为其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书中采用问答对话的形式记录了晏子思想言行和政治主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语言的重语料。以《晏子春秋》中的疑问代词为研究对象,对《晏子春秋》中疑问代词的数量和使用频率、指代的表现形式、语法功能及特点进行系统考察。

  • 标签: 疑问代词 表义特征 语法功能
  • 简介:制约疑问词提升的领属原则在汉语论元型、附加语型以及副词型疑问句中的可及性会因母语类型学特征差异而有所不同。基于多元方差分析的实证结果对此予以确认:日韩组在四类测试句型上均呈现出完全可及的态势,俄英组在附加语型测试句方面的表现可视为部分可及,而法阿组和俄英组在副词型测试句方面表现出完全不可及的特点。研究的启示在于:中介语语法的确有可能是具有内在逻辑性的知识系统,但其系统性会因母语类型学特征、二语输入方式等习得因素的多重影响而呈现在不同句法结构的不同层面。未来的中介语理论构建理应把如何整合不同层面的系统性作为研究的重点。

  • 标签: 中介语 移位岛 疑问词 特征组合 领属原则 类型学特征
  • 简介:<正>0.说明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之一是表示任指。比如“谁”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人,“谁也不认识”;“哪儿”可以指代任何一块地方,“哪儿都没去过”;“怎么样”可以指代任何一种性质、方式或行为,“不管怎么样,你还是得去”。这种表示任指的句式在形式上可分三种情形:(1)单用一个疑问代词,记为S(Q)。

  • 标签: 疑问代词 任指用法 句式 大主语 代任 同指
  • 简介:藏缅语族中双疑问代词重叠现象很多,在数量上,代词重叠能够表示加大的维度变化,核心意义表示"多数",泛指意义则是在"多数"的基础上引申出来表周遍性的"所有"、"每一"。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重叠有表示客观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主观量的增加和主观程度量的增加,主观量是客观量的高级形式。考察藏缅语族的疑问代词重叠情况以及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重叠情况,得出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重叠的基本功能是表示量的增加。

  • 标签: 疑问代词重叠 客观量 主观量
  • 简介:文章对山西方言疑问句中的“敢”进行了细致描写,并概括出了三种用法:(1)表反诘;(2)表猜度;(3)表深究。文章还从“敢”和“可”的关系分析了“敢”的语义演变途径。文章认为,山西方言疑问句中的“敢”是个语气副词,不同于“K-VP”问句中的疑问副词K,而且今后也难以取得疑问副词的地位。

  • 标签: 山西方言 疑问句 “敢” 反诘 猜度 深究
  • 简介:本文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对《醒世姻缘传》中的各种正反疑问句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并结合近代汉语史上各种正反疑问句形式的兴衰,探求了明清之季“VP不曾”以及“VP没(有)”这两种正反疑问句内在更替的原因。

  • 标签: 《醒世姻缘传》 正反疑问句 “VP不曾” “VP没有” 句法
  • 简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疑问和焦点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总结三个阶段的相关研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今后疑问和焦点关系研究的发展方向:(1)继续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疑问句中的焦点问题;(2)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来看疑问和焦点的关系;(3)从语体差异的角度来看疑问和焦点的关系;(4)关注疑问和焦点两个范畴的互动关系研究。

  • 标签: 疑问 焦点 语言类型学 语体差异 互动关系
  • 简介:<正>一特指问句是用疑问词提出疑问点,要求对方针对疑问点做出回答的句子。特指问句中要有疑问词,是这种问句区别于其他问句的本质特点。可是在运用中,其中某些疑问词有时可以省略,最常见的是询问原因的“怎么”的省略。下边就讨论这个问题。语法上讲的省略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省略后表达的语义是明确的,和没有省

  • 标签: 特指问句 疑问词 省略 曹禺 疑问点 是非问句
  • 简介:敦煌变文的疑问代词“那”(“那个”、“那里”)吴福祥现代汉语疑问代词“哪”,“五四”以前字作“那”。在近代汉语里,“那”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询问,二是在诘。我们把这两种功能形式分别记作,“那”与“那”。考察汉语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那”、“那”表现在...

  • 标签: “那” 疑问代词 《祖堂集》 敦煌变文 询问处 近代汉语
  • 简介:作为语气副词的“还”在是非疑问句的功能表现为对事态的真实性进行确认,这是受是非疑问句是对事态的真实性进行发问这种特殊句法环境影响的结果;从语气副词“还”确认功能产生的来源看,“还”的延续义为“还”确认功能的产生提供了语义基础。

  • 标签: 是非疑问句 语气副词 延续义
  • 简介:《华语官话语法》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对外汉语语法书。本文主要对该书有关疑问句的阐述进行梳理和研究,重点归纳疑问句的整体框架,分析其对疑问句的描述语言,并对其附录中列举的疑问句进行分类。对其存在的不足和价值进行客观的评价。

  • 标签: 《华语官话语法》 弗朗西斯科·瓦罗 疑问句
  • 简介:<正>疑问代词“那”至迟在汉末已经出现,吕叔湘先生《近代汉语指代词》中列举了一些魏晋以后“那”问事理的例子,并推断说“我们不妨假定它的起源在汉魏之际或更早”(216页)。吕先生所论甚是,这里补充几个汉魏时期的用例:(1)何等为无有?是亦无有,是素行殃福无有,死中亦无有。已无有中当那得往?已不得生当那得老病死?生死如流水,不行生死业便止。(东汉·安世高/道地经/大正藏15、235、2)

  • 标签: 大正藏 “那” 疑问代词 汉魏六朝 “所” 问事
  • 简介:作者对美国大学生在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时存在的一些根本问题的观点发表后,得到美国国内外学者的赞同.如今大家关心的问题是: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是否有解决的办法.在本文中,作者以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结果,以及个人长期教学的经验为依据,以经典和最新的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语音学的角度、人类在语言习得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和对存在问题解决的实施办法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美国英语 语调 美国学生 汉语教学 声调 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