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日本,耕田的贫民曾被视为“贱民”,连出家当和尚的资格都没有。无三禅师虽然出身于“贱民”,但一心皈依佛门。便假冒士族之姓,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 标签: 无三禅师 佛教 人格修养 思维方式
  • 简介:△豁达大度,才能增加你生命的韧度、强度和亮度。△做人就该有情有义,做事就该有条有理。△乐观者走一程唱一程明亮一程。悲观者走一程叹一程黯淡一程。

  • 标签: 《世语新篇》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
  • 简介:久,男,山东安丘人,1950年2月出生。幼承家教,习书作画,其后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笔耕墨耘。已发表论文20会篇,格言20多条,国画作品一百多幅。事迹、论文、国画作品八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华名人格言》、《共和国娇子》、《艺术大师与传世名作》、《雄踞中国艺坛的书画家》、《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大师》等五十多部典集。

  • 标签: 中国国画 《中国大百科全书》 发表论文 国画作品 艺术大师 1950年
  • 简介:从明代中叶至清末(16纪至20纪初)这一阶段,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和辉煌,同时在其内部也生长出了某些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思想观念。但在当时世界文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期中,我国传统农业文明明显地显现出了相对的滞後。

  • 标签: 6世纪—20世纪初 中国 民主革命 政治制度 商业经济 学术研究
  • 简介:《型言》是明代陆人龙创作的一部优秀白话短篇小说集,所记皆为明代时事、风俗人情,不仅情节曲折,笔调清新,而且语言别具特色。该书淹没近三个半世纪,鲜为人知,书中有许多能体现明代语言特色的词语,是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宝贵语料。董志翘先生已经对其中的十余条词...

  • 标签: 《型世言》 词语解释 《汉语大词典》 《儿女英雄传》 《金瓶梅》 行货
  • 简介:  对于陶渊明的传世名篇《桃花源记》的一句--"问今是何,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省略部分的阐述,现行的多套教科书、教参书、辅导材料都比较一致地作如此补充:(村人)问今是何,(村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笔者对前个部分的补释,即"问今是何"到底是谁问这一问题,持有不同看法.现阐述如下,请教大家.……

  • 标签: 桃花源记问 问何世
  • 简介:<正>虞璎,字虞山,昆明人,明末清初人,曾受清祖授光禄寺署丞,供奉内庭。后清圣祖又授通政司右参议。康熙二十一年(1682)滇平,致仕归里。八十六岁卒。其在京师时善临各种古帖,于真行书之间,淹贯诸家,形摹神肖,曾亲选所临唐代钟繇至明代文衡山的书法,得十种刻石,名曰‘寄园十帖’王端简公为之题跋。滇中经咸同兵灾后,文墨荡然,偶见虞山书法,也只是斗方、扇页等寥寥小品。经多方不断收集,才幸得此卷墨迹。

  • 标签: 虞山 明末清初 传世墨迹 书法家 清世祖 昆明
  • 简介:近年来,关于各国的“中国形象”研究进展较快,俄罗斯汉学界从20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便有学者研究这一问题,同一时期西方也有英文作品问世。在俄罗斯,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研究所研究员卢金连载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远东问题》1998年第五期和第六期的《1917年以前俄国的中国形象》,该文详细地剖析了19纪俄国知识界对中国的认识;之

  • 标签: 中俄互 互识 以前中俄
  • 简介:作为18纪末19纪初出现在欧洲的重要文学思潮,浪漫主义首先兴起于德国等国家,后来迅速在整个欧洲大陆流行起来。俄国军队在1812年的卫国战争取得胜利之后,一度远征国外,很多青年军官和贵族在西欧受到了当时欧洲革命的影响,开始意识到改革俄国社会现状的必要,再加上当时人民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高涨,因此俄国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高尔基曾经以作家自身在

  • 标签: 俄国浪漫主义 文学概览 浪漫主义文学
  • 简介:贞隆万时期的处世心态向优游自适的方向转变,但因为内顾之念的牵掣,最终未能进入酣畅自足的审美之境。与之相应,他的文学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关注作品的旨趣风味,喜欢白、苏诗风,提倡平和之音,追求“辞达”,主张折衷调剂、兼得条美,并归结於才思与格调的自然统一,但始终未能彻底抛弃复古主张。“抑才以就格,完气以成调”是王贞文学思想发展的终结理论,也是16纪文学复古思想发展的终结理论。作为文坛盟主,王贞在当时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并为新文学思想的发展开拓了自由的空间。

  • 标签: 王世贞 文学思想 明朝 文学创作 处世原则
  • 简介:ai读ai的常用字有:哎哀埃挨唉埃欺嗳。哎,惊讶或不满意,或提醒。哀,悲伤。埃,尘土。唉,应答或叹息。埃,年老妇女。欺,应答或叹息。它们的同义在哪?哎,字音象声,象人惊呀或不满口中发出的声音。哎,你怎么忘了我对你的好呢?

  • 标签: 同义 识字法 常用字 AI 应答 字音
  • 简介:写作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新时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它为文化的繁荣、教育的昌盛、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写作学 21世纪 写作理论 写作主体 写作客体
  • 简介:法国对于20纪中国史的教学与科研,始终只局限于某些机构和只涉及到数目相当有限的科研人员。法国的汉学家们确实似乎或更加关心古典中国,这或是由于一种要上溯到17纪的耶稣会士们和“启蒙时代”哲学家们的传统,或是由于中国在政治学范畴内高度近代化了。从清末到共产党人于1949年的胜利,

  • 标签: 法国 20世纪 中国史 历史研究 汉学 科研人员
  • 简介:这是一本观察语文课堂的书。全书包括“设计研讨”“实录观察”“大赛评课”“成长寄语”四部分。“设计研讨”和“实录观察”部分分别精选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作者根据这些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对青年教师的教课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大赛评课”部分是作者在“语杯”“圣陶杯”课堂教学大赛及观摩课现场评课的总评实录,作者对赛课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成长寄语”部分,是作者对青年教师所写的教学感悟以及个人成长类文章的点评,给人以启迪。

  • 标签: 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大赛 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 世界 青年教师
  • 简介:25日晚,泰国彭洛府醒民孔子课堂举办首期“彭洛政府官员汉语学习班结业典礼”,首批20名学员顺利通过各项考试,圆满结业。

  • 标签: 结业 汉语 培训班 公务员 泰北 政府官员
  • 简介:韩国汉语文教育史上贡献最大者,当首推李朝时期的著名汉学家崔珍。以崔珍的出现为标志,韩国李朝的汉语文教育进入了空前的鼎盛期,为后世留下了异常丰厚的语言学遗产。崔珍先后撰写了《四声通解》、《训蒙字会》、《翻译老乞大·朴通事》等语言学名著,为韩国的汉语文教育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 标签: 崔世珍 韩国李朝时期 汉语文教育
  • 简介:20纪上半叶,中国的汉字学经历了从传统小学到现代文字学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早期代表是章太炎和唐兰二元分离的汉字工具论观点。此前,中国的小学传统是将“形音义”相结合进行研究,字形研究为本,字义研究为核心。章太炎在《论语言文字之学》说:“今日言小学者,皆似以此为经学之附属品。”他改称“小学”为“语言文字学”,这标志着汉字研究从传统的小学到现代语言学的转向。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汉字学 本位性 语言文字学 现代语言学 汉字研究
  • 简介:正值广州亚运会紧张进行之际,泰国彭洛府醒民学校孔子课堂举办的“趣味汉语运动会”也于24日下午拉开帷幕,醒民学校的550名师生参加了该项活动。

  • 标签: 运动会 学校 汉语 课堂 孔子 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