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十四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拟于2018年8月旬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陕西师范大学共同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是一个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会议,欢迎学者就文字、语音(音韵)、词汇(训诂)、语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交流。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交通和住宿费用自理。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古代汉语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征文 语言研究所
  • 简介:《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因其诗性的语言与精深的哲学内蕴,向来以难解著称,然其与道家思想关系颇深是毋庸置疑的,现代意义上的《诗品》研究或重作家辨伪、或重义理阐发、或重司空图本身的诗学思想考证,本文则把目光返回作品本身,以语词为单位,整体梳理《二十四诗品》语词与《庄子》以及道家哲学的意蕴关联。

  • 标签: 《二十四诗品》 《庄子》 例释
  • 简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诸多领域都在借鉴中进步创新。在书法绘画领域,国内外都强调临摹、写生,其实质就是借鉴;在文学领域,古希腊先贤明确提出“文学起源于摹仿”,我国南宋的朱熹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 标签: 学习方法 写作 思维方式 人类文明 文学领域 文学起源
  • 简介:“第七汉语语法南粤论坛”于2018年11月23—26日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举行。该论坛由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和华侨大学主办,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和华文教育研究院承办,来自境内外的特邀嘉宾肖国政、袁毓林、蔡维天、郭锐以及广东省、福建省的学者邵敬敏、石定栩、林华勇、刘街生、杨海明、周静、龙海平、胡培安、纪秀生、胡建刚、胡斌彬等40人出席。论坛开幕式由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院长胡培安教授主持。在开幕式上,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荣誉会长邵敬敏教授致了开幕词,介绍了南粤论坛一贯的会议宗旨和办会特色,并指出本届研讨会第一次走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华侨大学举办具有重要意义;华侨大学原校长、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贾益民教授致了欢迎词,指出实施“大华语”战略以及开展全球华语研究是当今我国语言学学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特邀嘉宾袁毓林教授和肖国政教授也发表了讲话,对本届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闭幕式由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胡建刚副教授主持,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林华勇教授致了闭幕词,秘书组周娟老师作了会务报告。此次论坛共收到论文48篇,宣读论文36篇,内容涉及普通话语法、方言语法、历史语法等多个方面,论坛讨论非常热烈,体现了一贯的求真务实的会议风格。

  • 标签: 华侨大学 汉语语法 论坛 南粤 中国语言学会 海外华文教育
  • 简介: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联合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拟于2018年11月16~19日在广州举办"第三华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诚邀海内外专家、学者与会。会议主题为"世界华文教育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主要论域有:(1)世界华文教育的同一性;(2)华裔与非华裔汉语教育的差异性;(3)华文教育的国别或地域差异。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华文教育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华侨大学 汉语教育 地域差异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推进传统文化的当代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器物"、"精神"、"技艺"、"风俗习惯"以及"语言符号"等个层面协同推进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传统文化 当代创新 五个维度 系统工程
  • 简介:通过分析和总结“非构思写作理论”及当代写作学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观点:写作学理论研究应尊重写作能力的成长规律;写作学理论研究者通常缺乏深入的多元的写作实践.致使其写作理论难以深入或指导实践,难具普适性;“构思”与“非构思”二者最终统一于“文本”,写作学理论研究者应正视基于“文本”属性的写作规律的研究;写作学理论研究者应注意写作过程中立意、“结构”、内容、语法、“修辞”等构成部件的微观思维动向;写作学理论研究者应关注商业与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意写作对写作理论的写作动机、写作秩序、写作思维与写作文本的影响及变革。

  • 标签: 非构思写作 创意写作 写作思维 写作能力 修辞 写作规律
  • 简介:阿来是我国当代藏族作家,他以少数民族作家的独特视角创作了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本文以《尘埃落定》主人公傻子为研究中心,从三个方面进行人物形象剖析:首先是'智慧的愚者',探讨作者的'聪明观';其次为'权力的享有者',着重阐述傻子对不同阶级的人、异性及物质财富的看法;最后为'命运的审视者',从傻子对时间、历史和命运的追问剖析傻子思想的哲学性。走近傻子形象,可以令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其对命运的理解。

  • 标签: 《尘埃落定》 “傻子”形象 探析
  • 简介:《左传》作为最早的一部儒家作品,它的理论根源也来自易学思想,无论是书中的卦象爻辞,还是书中显示出的儒家思想,都可看出易学思想的痕迹。

  • 标签: 易学 左传 思想
  • 简介:在简单介绍本专栏各篇论文的基础上,对其中体现出的值得关注的动向进行了评论。文章后半部分提出学科意识问题。文章认为,学科意识不足,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研究必须直面的问题。文章强调,构建教材编写理论时,必须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层面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不局限于学科下位的具体领域,更不能把个人认识与学科理论混而为一。

  • 标签: 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研究 学科意识
  • 简介:《楚辞》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其中的典型植物意象'兰'的解释却长期含混不清,难有定论。本文致力于对《楚辞》兰植物溯本追源,希冀藉此探求出《楚辞》文本的一些真相。

  • 标签: 《楚辞》 本体辨证
  • 简介: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会做游戏,就是不会玩耍。所以儿童游戏引入到教学很有必要,不但教会孩子如何玩耍,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我们的教学效率的提高的帮助。

  • 标签: 儿童游戏 小学体育中的应用 探析
  • 简介:木材是中国传统家具中最重要的使用材料之一,作为木作结构的核心—榫卯结构,自然是中国匠人们所留下的造物精华。榫卯不仅有着技术与艺术,结构与装饰并存,更是蕴含着深刻的设计思想内涵。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榫卯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并且许多中外设计师用创新的形式将榫卯结构使用到现代家具设计

  • 标签: 传统文化 榫卯结构 现代家具
  • 简介:从玻璃作为艺术媒介使用起,当代玻璃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元性,技法、造型、色彩、光影等不断被玻璃艺术家们探索着,这不仅仅是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更是艺术家从精神层面表达自我表现情感的一种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了'生命·自然'这一主题在玻璃艺术领域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当代玻璃艺术家的作品案例对玻璃艺术中有关'生命·自然'的运用和表现进行解析。

  • 标签: 玻璃艺术 生命 自然
  • 简介:舞蹈律动在教学如果应用得当,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堂;能提高音乐课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参与到音乐课堂来,进而提高音乐课堂的学习效率,使音乐课堂更高效。

  • 标签: 舞蹈律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探析
  • 简介: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以三个女人在时代变革各自的命运的差异与交错阐释了各自的固执与追求。一个是有着传统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姐姐梁君璧,因爱生恨,心灵扭曲,蛮横地摧毁了妹妹、儿子和女儿的爱情;一个是有着进步思想的妹妹梁冰玉,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独立,却也因此失去了至亲的人;最后是有着理想和独立意识的女儿韩新月,花季一般的年龄被摧毁了爱情和生命。她们都有着丰满的人物形象,也是当时时代所有女性的缩影,其影响与艺术价值都是值得人们赞赏的。

  • 标签: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梁君壁 梁冰玉 韩新月
  • 简介:德育教育是学校工作的常规教育,也是教育活动需长抓不懈,持之以恒的重点工作。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工作的各个学科,各个环节当中。这其中,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尤为重要。

  • 标签: 德育教育 教材 情景教学
  • 简介:在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多的教师习惯于应用多媒体技术。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使多媒体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 标签: 小学音乐教学 多媒体技术 应用
  • 简介:文史课程教学运用“实务导向法”,让学生接触实务、处理实务,改变以往只读书,不动手,眼高手低,学习获得感不强的状况,培养学生从事实务工作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

  • 标签: 实务导向法 课程教学 学习金字塔
  • 简介:'蓬莱'自古便是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神仙思想传说的海中仙山之一,其所营造的仙人仙境甚至是仙凡恋之意境常成为文学创作的母题。且这一意境早在8世纪就已东传日本,出现在日本史书以及平安时代物语文学。而本文聚焦于平安末期物语文学《松浦宫物语》,通过对其中两度登场的'蓬莱'进行深入剖析,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明晰《松浦宫物语》的'蓬莱'描写与我国文献之间的承袭关系。

  • 标签: 蓬莱 跨文化传播 《松浦宫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