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中医文献看传统训释─—兼谈中医文献语言研究张显成中医文化是极其古老又极其发达文化,中医典籍非常丰富,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并且,中医文化影响也极其巨大深远所以,中医文献理应是语言研究重要文献之一。然而,在涉及见载于中医文献一...

  • 标签: 中医文献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字典》 中医术语 训释 马王堆医书
  • 简介:【黠】《虚堂录》卷八:“师乃云:‘雕沙镂玉,截铁斩钉,黠向冷地里卧,何故?太平时代,不得鼓笼人家男女。”(T47p1043a)雷汉卿《禅籍方俗词研究》(2010:649)列“黠”阙疑待质。日僧无著道忠《虚堂录犁耕》(1990:955)注:“我这里黠慧向无事冷冷地处安卧也。冷地里,佛见法见之不到处。”

  • 标签: 札记 字词 文献 禅宗 词研究 禅籍
  • 简介:核心词是语言中最基础部分,许多词义都由这些词派生出来;核心词研究不仅对于我们认识语言里词语有重要意义,还有利于对文献进行解读。文章研究核心词词义演变模式,不仅采用传统训诂方法,还进行跨语言比较。跨语言比较,就是寻找语义演变共同模式,而这种共同语义演变模式,对于我们解读文献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专门讨论比较词义在文献解读中作用。

  • 标签: 核心词 比较词义 跨语言语义比较 文献解读 训诂
  • 简介:主谓一致结构是英语学习中一个基本而又重要语法结构。它"三原则"看似简单,实则难以掌握,且需要学习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对主谓一致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它们之间异同点,对今后研究有一定启发。

  • 标签: 主谓一致 三原则 国内外最新研究
  • 简介:《方言》“”之郭注“朗”,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历来有不同意见。戴震等主张“朗”是一个叠韵词,但没有文献用例能够证明,与此相关“爣朗”等词除了表示“敞亮”“朦胧”之义外,也没有表示“清楚”“明白”等“懂得”义文献用例可征。通检《方言》郭注用例,如以“朗”为一个联绵词,则与训释格式用语通例不符。文章认为,语言史料证明,“”即后世之“懂”,“朗”有解悟之义,“朗”可以训“”,“”与“朗”之义都是形容解悟之貌,故郭注“朗也”当理解作“,朗也”。

  • 标签: “党朗” 《方言》郭注 词语考释 词汇史 文献语言学
  • 简介:为了适应网络数字阅读需要,本刊自2015年第1期开始实行新参考文献规范,具体要求如下:1.参考文献全部为页下注,在所引用文献的当页标注,每页重新编号;2.取消文末'参考文献'表;3.注释性、解释性文字仍然采用页下注方式标注;4.参考文献标注格式举例:①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②许嘉璐.论同步引申[J].中国语文,1987,(1).

  • 标签: 参考文献 页下注
  • 简介:为了适应网络数字阅读需要,本刊自2015年第1期开始实行新参考文献规范,具体要求如下:1.参考文献全部为页下注,在所引用文献的当页标注,每页重新编号;2.取消文末“参考文献”表;3.注释性、解释性文字仍然采用页下注方式标注;

  • 标签: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 网络数 新编号 解释性 下注
  • 简介:人口较少民族承载着厚重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献对民族文化弘扬十分有利,但目前民族文献阅读推广相对薄弱。本文通过介绍民族文献特点和价值,论述民族文献阅读推广重要性,并探索组织开展民族文献阅读推广有效措施,促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民族文化交融,让民族文化精神发挥其魅力,根植于思想。

  • 标签: 民族文献 阅读推广 探讨
  • 简介:1992年12月下旬,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先后发表了江泽民总书记对语言文字工作批示。批示文字虽短,内容却很重要,对当前语言文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批示首先指出:要继续贯彻国家现行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汉字简化方向不能改变,各种印刷品、宣传品尤应坚持使用简体字。这里所说国家现行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是指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和当前主要任务。前国家语委主任刘导生同志在给大会作《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报告中,曾传达过这个方针:“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

  • 标签: 语言文字工作 国家语委 汉字简化 推广普通话 社会用字 导生
  • 简介:20世纪以来,出土文献大量涌现,这对古代汉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分析出土文献对古代汉语文字、词汇、音韵、语法、文化等通论部分以及文选部分教学作用入手,并给出了相应教学建议。

  • 标签: 古代汉语 出土文献 教学建议
  • 简介:中古石刻文献有不少词语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文章对“昭晋”“晋烛”“飞缨”“弓车”“濯缨”等词语作了考释。成果有利于石刻文献整理利用和大型辞书编纂等。

  • 标签: 中古石刻 词语考释
  • 简介: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汉学研究成为中国人文学术一个新增长点。汉学这个名词逐渐活跃起来。它从一个比较普通边缘术语提昇为得到广泛关注一种话语。不少大学成立了汉学研究机构,出版了不少以汉学命名不定期专刊,

  • 标签: 文献学 古典汉语 写作 学史 九十年代 人文学术
  • 简介:先秦文献中“先子”凡5见,都是儿辈敬称已故父亲(包括公公),而没有泛称已故长辈或祖先。本文对《左传湫孟子》中两例“先子”作了详细考辨。“先君子”在先秦典籍中2见,其中《荀子》一例有疑问,《礼记》一例也是敬称自己已故父亲,而非祖父。“先子”“先君子”中“子”和“君子”都是对自己父亲敬称。

  • 标签: 先秦文献 先秦史 先子 先君子 词义
  • 简介:甲骨卜辞时期,个体事物主要有“数+名”、“名+数”、“名,+数十名,”三种计数方式,“名,+数+名。”是“名+数+容器量词”、“名+数+集合量词”类推产物,拷贝型量词是个体量词最初形式。西周以后,拷贝型量词被一般名量词替代,量词观念开始建立。量词产生后,在不可数名词数量结构类推作用下数词后面添加量词成了一种规范。汉语“数+量+名”结构由不可数名词计数结构“数+量+名”类推而来,同时也是汉语内部自我调整产物。两种不同语序“数+量+名”和“名+数+量”基本语义相同,均可用于计数和描写,只是表意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但这种区别仅仅是倾向性。因此,“名+数+量”和“数+量+名”具有相同的话语功能。

  • 标签: “名 +数+名2” “数+量+名” 语序
  • 简介:敦煌文献面广量大,内容极为丰富。近年来关于敦煌文献词语考释论著也层出不穷,然最多还是围绕敦煌变文词语研究。由唐耕耦、陆宏基编辑《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1—5辑,出版已经十多年了,虽然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校录中存在着一些讹误,但它收录了地志、氏族志、传记、帐籍及各类公私文书等34类文献,“可以说是迄今敦煌研究中收录历史资料最多一部录文集”。其中有不少词语,各类辞书均未收录,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敦煌文献语言词典》也未曾言及,现选取数例,参照有关传世文献及方言材料,略加考释,聊表芹献之意。

  • 标签: 敦煌 社会经济 文献 词语 略考
  • 简介:关于《三国演义》对待历史事实问题,明清以来,多有论及。其论述焦点大多集中于具体人物事件虚实考辨,而未能立足于创作方法论角度,从宏观上审视《三国演义》艺术地利用历史文献进行创作方式方法,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作些探讨。

  • 标签: 《三国演义》 人物 创作方法 审视 考辨 虚实
  • 简介:本文考证:最晚在十七世纪,汉语北方话中儿化音已经为某些音韵学者所注意,并且写进了他们著作。成书于清康熙十三年《拙庵韵悟》不但把“儿音”纳入韵母系统,而且明确地记下了当时儿化音节。明天启六年问世《西儒耳目资》也反映了这种语音现象。中国传统音韵学对口语语音现象一般不太重视,上述两部著作记录了当时口语中儿化音,不但给儿音史研究提供了早期材料,同时在音韵学史上也有其进步意义。

  • 标签: 汉语音韵学 音韵学史 十七世纪 语音现象 儿化音节 进步意义
  • 简介:有学者指出.先秦时期出土文献中,“是是”连用后一“是”字不是系词而是副词。文章对此辨析讨论。结论:“是是”连用后一“是”字可用作系词.但不能一概而论。大致说来.当它用于判断句中,应为系词;当它用于叙述句中,则是副词。

  • 标签: 连用 系词 副词 训释 判断句 出土文献
  • 简介:本文运用汉译佛经和传统文献语料,考释了“录”和“赐”两条词语。通过考释,本文试图说明如果把汉译佛经与传统文献结合起来研究,会对汉语词汇史研究产生更为重要作用。

  • 标签: 汉语词汇史 词语 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