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正>在第三届全国辞书学研讨会上,拙文《略论规范型词典的特点》所讨论的问题引起众多与会者的兴趣,他们发表的许多意见对笔者颇有启发。本文拟参考部分辞书学界同人的意见,对规范型词典的特点作进一步探讨。《略论》重点谈收词原则,本文在讨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英语词典 释义 同义词 词语 描写原则
  • 简介:<正>这几年,我们编辑出版了若干社会科学专科词典,取得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经过初步的总结,集中地体现为同类词典的大同小异的编纂条例。“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些编纂条例在我们的工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它们远不是“至矣,尽矣,无以复加矣”的终极真理。尽管在今天看来,它们的主要内容还是站得住脚的,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已经发现,它们不仅不够全面、完整,而且有些内容欠妥。因此,不能把它们绝对化,墨守成规。我们对这些编纂条例必须进行再认识,就是说,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不

  • 标签: 词典编纂 词典释义 专科词典 条例 社会科学 条目
  • 简介:<正>没有哪一个辞格象“隐喻”(metaphor)这样受到如此广泛的注意。隐喻,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辞格,今天远不只是修辞学以及诗学的研究对象了。隐喻的研究已经超越了语文学的传统界限,哲学家(语言哲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符号学家,称名学家等等都对隐喻发生了兴趣。特别是本世纪后半,认知科学的形成和兴起,又进一步推动了隐喻研究的深入。对隐喻的多角度的深入的研究无疑大大深化了修辞学对这一辞格(或修辞方法)的理解。

  • 标签: 诗歌 隐喻研究 语言哲学 修辞学 奥尔特加 隐喻性思维
  • 简介:一、修辞学的定义对修辞学这一学科本质的深入发掘.必然会对其定义重新认识。首先必须分清“修辞活动、修辞、修辞学”三个不同的概念。修辞活动指的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交际活动,由正偏离和负偏离两个方面构成。修辞指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对语言材料的加工。

  • 标签: 修辞学 定义 语言表达效果 再认 修辞活动 重新认识
  • 简介:<正>词典分类——词典类型是词典学领域中一个活跃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着重在三个方面:设计分类模式,制定分类标准;绘制词典分类细目一览表;阐述各类词典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本文略于这些方面的讨论,只着重研讨目前还注意得不够,讨论得不充分的方面。一分类研究的目的和作用1.为了编目,以利于分类介绍各种词典图书的分类是对已经出现的书籍按其主要特征分别归类的说明。类型学或分类法的

  • 标签: 词典性质 词典类型 类型学 词典学 分类研究 分类法
  • 简介:本文以语义范畴为研究的起点,考察空间量这一语义范畴的各种表现形式。文章主要讨论了空间至词和空间量标指词语的有关问题,并对距离这种特殊的空间量和比较这种空间量的特殊表达方式进行了描述。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要尝试一下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路向。

  • 标签: 现代汉语语法 语义 空间量 标指词语
  • 简介:本文从汉语史的角度对古今字做一番梳理和思考,提出了自己粗浅的看法。

  • 标签: 古今字 含义
  • 简介:概述国内外电子辞书的出版简况,分析电子辞书的优势及发展前景。阐述辞书的电子版与印刷版、电子辞书的光盘版与网络版的关系及其发展态势。

  • 标签: 电子辞书 |
  • 简介:异文指同样的话在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是其他书中转引时个别词语有差异的现象,也包括同一内容在不同文献中的不同表述以及同一词语在不同文献中的不同书写形式。异文在训诂中可以有三种作用:一是据以订正讹误,二是昭示词语的新义或少用义,三是有助于在多种可能的理解中确定唯一正确的理解。

  • 标签: 异文 训诂学 词汇学
  • 简介:<正>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利用数学上相加或相乘等关系,把一个数变成若干小数的集合,这种修辞方法称为"析数"。析数的方法,在先秦文学作品里就已经出现了。《论语·为政》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有五就是十加五(岁),十五岁。析数,考究其形式可以分为直接析数和间接析数两类。一、直接析数直接析数又有乘除关系和加减关系两种。(一)相乘关系的析数①曹植《驱车篇》:"周流二六侯,间置十二亭。"(二六一十二)②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陶渊明《责子》二八一十六岁)

  • 标签: 析数格
  • 简介:<正>《修辞方法析》,沈谦著,台湾台北宏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2年3月出版,24万字。该书共十一篇,旨在探究若干重要的修辞方法,系作者在学术会议或期刊发表的论文综辑。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修辞格辨义》针对修辞方法的界说、分类、定义与要件作观念上的辨析。第

  • 标签: 修辞方法 析论 沈谦 辨义 或期刊 修辞格
  • 简介:<正>《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1979)问世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这是我企图用辩证唯物史观研究社会语言现象的第一本著作,不是系统的而是有针对性的战斗著作。如我在那本小书的前记中说的,我狠下功夫钻研语言学是由于一九七四年"四人帮"恶棍姚文元借着批判《现代汉语词典》,发动一场绝灭文化的运动所激发的。我并没有参加这部词典的编纂工作,只是由于一九七三年我建议印行这部语言学者们花了十年时间编成的词典("文化大革命"前只印过送审本),而这部词典翌年得以在内部发行,我就成了"革命造反

  • 标签: 社会语言学 民族语言 回顾与思考 语言学著作 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
  • 简介:辞书的客观属性黄孝德一、问题的提出辞书的客观属性,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在十余年“辞书热”中这是一个被许多文章和著作重复过的“热门话题”,而且是在目前辞书学界认识很不一致的重要理论问题。《辞书研究》1979年第2期在总结《辞海》编纂经验时,发表了巢峰等...

  • 标签: 辞书质量 工具书 本质属性 质量标准 普通图书 典范性
  • 简介:本文对现代汉语的单价形容词作了探讨。文章主要论及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单价形容词的确定与分类。论文给出单价形容词的形式标准,并且依据价载体对补足悟性质的选择,将单价形容词分为两个次类,即带一个必有补足语的形容调和带一个可有补足语的形容调。二、单价形容词对句法结构的选择。以价载体对补足语的位置、形式类等选择为参数,给出若干次类,进而归纳出单价形容调的基本句型。三、单价形容词对语义结构的选择。文章依据形容词对其补足语语义角色的指派状况,给出单价形容词的语义配正式。四、配价的变化。主要探讨单价形容词游离补足语和可有补足语隐现的条件限制。

  • 标签: 形容词 补足语 语义特征 补足成分 语义角色 现代汉语
  • 简介:<正>“双关”是指“一个语词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本文拟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它赖以存在的基础,以求获得对其新的认识,希望能得到方家的指正。一、双关的产生机制。语言交际是一个动态的流程,它始发于写说者,而终结于读听者。人们运用语言一般是为了“传情达意”,也就是说语言总是要负载一定的信息量。从言语的交际角度来看,言语应明确显豁,尽可能避免对信息传送的干扰,以保证信息的畅通,使其能被对方准确地接收,而

  • 标签: 生存机制 说写 听读 黛玉 传递信息 曾文清
  • 简介:本文利用《蒙古字韵》"字母"的资料,以及大量译写中的实例,探讨了八巴字译写汉语声母的情况.八巴字译写汉语声母一共用了35个八巴字母.在构拟过程中,发现用八巴字译写汉语的"零声母"一共用了四个八巴字字母.相应的汉语的字母名称是"影、幺、鱼、喻".同时还发现译写汉语的零声母除了用四个不同的字母外,还有用"字头符"加"连接符"译写零声母的例子.照那斯图教授也发现在八巴字蒙古语里,有用"字头符"加"连接符"与零声母的符号发生交替的现象.交替的条件是,发生在i、u、e、o等四个元音之前,论证了"字头符"加"连接符"也是一个零声母字符.这也是八巴字译写中的一个特例.

  • 标签: 《蒙古字韵》 八思巴字 汉语 零声母 翻译方法
  • 简介:1“基础”研究本文所说的“基础”,在德语中叫grundlagen,在英语中叫foundations,意思是学科立足的根基,而不是“初步”或者“入门”。

  • 标签: 法学基础 意思
  • 简介:本文在已有理论和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对汉语祈使句四个方面(即主语、语气词、语调、标点)的传统理论进行了反驳,澄清了一些不正确的看法,揭示了祈使句的本质。

  • 标签: 语气词 祈使语气 陈述句 现代汉语语法 语调 主语
  • 简介:“把”字句的“变换观”常会使我们忽略掉一些句式自身的重要特点,而句式语义不是完全能从组成成分及已有句式的语义自然推导出来的。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我们不取简单给“把”字句里的成分贴上“施事”“受事”一类标签的做法,而研究句式赋予了这些成分以什么样的角色。本文用“原型施事”和“原型受事”的主要特征测试并得出了现代汉语“把”字句里“把”字宾语的“自立性”“位移性”和句子主语“使因性”特点,并从说话人视点的区分解释了“责任者”语义的来历。文章认为,句式是一个完整的认知图式,其间各个组成成分的次序、远近、多寡都是造成句式整体意义的重要因素,文中借助认知心理学的“顺序原则”“相邻原则”和“数量原则”说明“把”字句个别特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显示“把握整体”这种方法更广的解释力。

  • 标签: 句式语义 认知图景 自立性 位移性 使因性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