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第一章问题(一)逻辑形式如果一个人说出“房子”这个词,写下它(用小写或是大写字母),或者,甚至像孩子那样画一座房子,那么这些声音、标记以及图画的意义,都是一致的。甚至,如果这个人说“maison”或写下“casa”,意义仍然保持一致。对于所有这一切而言,存在着某种普遍之物,

  • 标签: 节译 伦理 写作 逻辑形式 大写字母 房子
  • 简介:一、伦理符号学:无病人的诊断“伦理符号学”(semioethics)是一个新造词,它随人种符号学一道,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我们在2003年的一本以之为名的意大利语著作(Semioetica)中将其引入的。我们提出“伦理符号学”这个术语,

  • 标签: 符号学 伦理 20世纪80年代 意大利语 新造词 术语
  • 简介:儒家礼仪符号系统起源于初民仪俗,经周公改造为以政治统治为主的等级文化符号系统,并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逐层推进。在礼崩乐坏之后,面对日益颓坏的社会现实,孔子将周公创立的政治文化符号系统普及到伦理日用之中,内化为个体道德规范,在儒家后学的阐发下最终发展成为一整套伦理符号系统,维系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稳定,但同时又制约着古代社会的发展。面对当今社会伦理问题,反思儒家伦理符号思想,探析如何有效发掘其"制动价值",当是方今传统伦理符号思想研究的一大方向。

  • 标签: 儒家 礼学 伦理 符号学
  • 简介:本文对伦理符号学的两位创始人,奥古斯都·庞齐奥和苏珊·佩特丽莉的学术生平进行了介绍,从词源学上对"伦理符号学"一词进行了讨论。此外,本文将伦理符号学视为符号学和整体符号学的一种推进,对它的基本原则加以探讨。伦理符号学意味着批评的人文需要,即,对关系的评估、意涵和无功利性的关涉。

  • 标签: 奥古斯都·庞齐奥 定义 伦理学 词源学 责任 伦理符号学
  • 简介:本文以叙述文本《楚门的世界》《笔下求生》和《W-两个世界》为例,结合符号叙述学和伦理批评的相关理论来探讨虚构性叙述作品的形式与伦理问题。社会的伦理价值需要用某种形式来固定,从而才能够储存和传递。当伦理意义遭到破坏,产生混乱时,形式发生变化,犯框是为了守卫伦理的边界。艺术形式的灵活犯框,正是为了保证所传达的伦理意义不会越界。

  • 标签: 伦理意义 形式犯框 横向真实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强调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贯穿于口语交际和书面语当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不得不注意的一个重点。本文旨在通过应用布拉格学派的标记理论分析带有标记词的强调句,并探讨其在对韩国学生的教学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而对韩国学生习得有标记强调句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 标签: 标记理论 有标记强调句 韩国学生
  • 简介:摘要灾难新闻图像中摄影者对视觉冲击力的盲目追求,镜头对被摄者的无情剥夺,以及新闻的发表与否和公众知情权之间的问题等的相关报道,已经为新闻行业招致来自伦理学视域的种种批评。笔者试图从传播学角度分层剖析影像传播者、被摄对象以及受众三个主要层次中新闻影像的伦理问题。

  • 标签: 灾难新闻影像 新闻摄影者 被摄者 受众
  • 简介: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V+起来”这一语法项目的高频复现不得不引起教学重视,韩国课堂上的相关语料和教学方式也都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V+起来”的语法特点和偏误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用于指导课堂教学。

  • 标签: V+起来 韩国学生 教学分析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对于韩语初学者而言,经常会遇到词汇使用不当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不当不仅是词义不当,也经常会出现词类不当的现象,尤其是韩语中经常出现的谓词‘??’和‘??’,许多初学者分不清其词类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因此在日常对话和书面写作中经常会出现使用不当的现象,为了解除初学者的困扰,本论文将通过大量的例证来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正确引导初学者对‘??’和‘??’的正确把握。

  • 标签: ??,??,词类,用法
  • 简介:摘要韩国俗谈是韩国民间自古以口语形式流传下来的语言形式,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体现了韩民族的文化特点。中韩关系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对韩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国俗谈在接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特性、语言风格。以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分析韩国俗谈的特点,探讨其翻译技巧,对于研究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韩语俗谈,文化语言学,翻译技巧
  • 简介: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体验,无论是从文本中获得的感悟,还是从交流中碰撞的创造,从思考中获得的情思,都是极其重要的。情境教学就是要注重对学生的这种综合性的体验教育。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乐于去体验,思考着去体验、创造着去体验、真情地去体验,他们才能真正地完成对文本的解读与创造,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孩子们都像这演故事、讲故事、听故事一样去听课,去学语文,那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了。

  • 标签: 初中语文 教学 情境剧 应用
  • 简介:摘要《使女的故事》是阿特伍德20世纪90年代的一部优秀的反乌托邦小说。该小说融入了阿特伍德的亲眼所见、所闻及经历,因此具有一定的真实色彩。本文拟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该小说中女性的寓意,指出小说中女性的处境实则影射了现实世界中一些地区或国家的女性的处境,而且影射了加拿大的处境。

  • 标签: 《使女的故事》 文学伦理学批评 女性 弱势群体
  • 简介:[摘要]对人的本性的探讨是电影《罗生门》的主题。杀人事件的三名亲历者多襄丸、真砂、武弘对事情经过分别作了描述,但他们的说法却大相径庭。而之所以对同一事件的描述有着如此大的差异,是因为他们各自都为了维护个人的利益而隐瞒、甚至歪曲了事件真相。由此揭示出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同时指出人的本性中同时共存着兽性与人性,即人是作为一个斯芬克斯因子存在的。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罗生门》 斯芬克斯因子
  • 简介:本文旨在阐明笔者所认为的伦理符号学为何,以及"伦理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应当如何。本文以约翰·菲利斯的《自然律与自然权利》为基础,认为对中心意义的寻求是伦理符号学的行为,并讨论了这一行为在不同的领域中,如摄影研究中的面相。在两个方面,这一讨论都是富有成果的:其一,它进一步地说明了对中心意义进行伦理符号学研究的哲学益处;第二,自然律的现实认为基本善和共同善本身是值得孜孜以求的,而对摄影和相机的伦理符号学研究为新自然律理论的主张提供了经验性的、三边的论据。

  • 标签: 伦理符号学 自然律 中心意义 相机 共同善
  • 简介:2008年德克萨斯州休斯敦举行的美国符号学协会第37届年会上,来自意大利巴里大学的苏珊·佩特里尼教授成为符号学界最重要的荣誉“托马斯·西比奥克奖”的第七位得主。佩特里尼生于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

  • 标签: 符号学 伦理 德克萨斯州 2008年 澳大利亚 休斯敦
  • 简介:4月2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举办"国家语言能力内涵高层论坛"。教育部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言。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田立新指出,探讨国家语言能力的内涵,有助于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可以指导国家语委"十三五"规划研究重点,

  • 标签: 能力内涵 国家语言 语言能力 国家语委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秋芳
  • 简介:近日来,我又一次重温了周恩来在1958年所作的题为《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在报告中,他阐述汉字改革的问题,就是从“中国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四五百年的历史……”谈起的;他在谈到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过程时又指出,它“是在过去的直音、反切以及各种拼音方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 标签: 历史 汉语拼音方案 民族 文字改革 汉字改革 中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