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该研究两个实验探索了重读在口语语篇理解加工中的作用.实验1用以句子为单位的口语动窗法,考察了重读对语篇临场加工速度的影响;实验2用跨通道词汇再认任务,考察了重读如何影响语篇的临场加工效果、以及发挥作用的时间历程.结果发现,与控制条件相比,重读加速了语篇的加工过程并且提高了相对重要的新信息在语篇表征中的激活水平,从而产生了更好的加工效果;重读的促进作用在词汇重读后的1000ms就已表现出来,并且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重读确实有利于语篇的理解加工.

  • 标签: 一致性重读 口语语篇 信息结构 促进效应
  • 简介: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分开来谈。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只有对学生产生了兴趣,对学习的反映思路也才最清晰。

  • 标签: 思维 兴趣
  • 简介:本文结合当今些规范性语文工具书对异形词"执著"和"执着"的处理意见、这组异形词的历史渊源及目前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和考察,发现"执著"和"执着"等异形词依然"我行我素",辞书和词表处理意见不甚或相反。本文以为仅有以往的处理原则尚嫌不够,还应进行大量个案研究,逐定"形",由国家公布取舍结果,辞书或词表乃至各类教材保持高度,或可奏效。

  • 标签: 语文工具书 一致性 异形词 规范
  • 简介:<正>阮显忠同志在《修辞与逻辑》(以下简称"阮文")文中说:"从总体上来说,修辞要以逻辑为基础,违背正确思维的规律,不合情理,就谈不上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但是,作为门独立学科的修辞又有它自己的规律,不可能与逻辑等同。所以,修辞与逻辑必然有不相的方面。某些修辞手法,确实无法从严格的逻辑学上得到解释,因为它是修辞。""如果在修辞上能得到解释,尽管不符合逻辑的要求,还是允许的。"(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

  • 标签: 伍铁平同志 修辞逻辑 同志商榷
  • 简介:首先大概介绍下该书的结构脉络。纵览全篇,作者是以“卡西尔朗格”符号美学理论为整体研究对象的,学派发展的先后继承成为条主要的逻辑线索。实际上,对于朗格的解读在书中占了更大的比重,而卡西尔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更多的是作为种学理基础被论述的,

  • 标签: 符号形式 表现性 美学理论 逻辑线索 学理基础 美学思想
  • 简介:《英汉辞海》武原王同亿先生主编译、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英汉辞海》(下简作《英海》).号称收词52万条。其“序”说,系以《韦伯斯特第三版国际大词典》及《牛津大词典》(下分别简作《韦氏国际》和《牛津》)为蓝本。这两书是美、英两国规模最大的普通语言词典...

  • 标签: 对应词 普通语言 双语词典 英汉词典 语言表述 缩略词
  • 简介:诺伯特·韦利在《符号自我》(TheSemioticSelf)中将自我理解为个充满社会、对话、自反的符号。符号的自我在时间上分为当下、过去、未来三个阶段。当下通过阐释过去,而为未来提供方向。用符号学术语讲,当下是个符号,过去是符号指代的客体,而未来则是解释项;或者说,

  • 标签: 符号学 自我理解 社会性 对话性 自反性 解释项
  • 简介:我国现代修辞学,半个世纪来,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80年代,现代修辞学就呈现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相形之下,作为修辞学研究的个重要部分的修辞学史的研究就显得过于冷清了。80年代中期,我们才看到部外国教授写的中国修辞学史。这部史书总的对修辞学史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对中国现代修辞学史的论述过于简略,不足以反映我国现代(特别是80年代)修辞学研究蓬勃发展的兴旺局面。值得高兴的是,今年2月,宗廷虎新著《中国现代修辞学史》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专著才能真正把中国现代(特别是80年代)修辞学研究的繁荣兴旺的景象,恰当地反映出来。

  • 标签: 修辞学史 中国现代 浙江教育出版社 修辞学研究 现代修辞学 80年代
  • 简介:<正>幽默,意味着种灵魂的自由,种淡泊的雅趣,种洒脱的情致。幽默,意味着种创造,种智慧,种自信的魅力。那么,幽默理论,尤其是对幽默语言的理论分析,是否同样也能体现出那么份自由、雅趣和情致呢?难!有道是“生命之树常青,理论则是灰色的”,更何况西哲早有论断:“解释笑话就是扼杀笑声”,(马克斯·伊斯特曼)。见多了缺乏文采的文论著

  • 标签: 幽默语言 瓜田 语言幽默 雅趣 文论 杂文家
  • 简介:玛丽劳尔·瑞安(Marie—LaureRyan)是当代西方最富有理论创新意识的叙事学家之。除在《今日诗学》、《文体》、《叙事》、《文学语义学学报》、《符号学》等知名文学理论期刊发表大量论文外,另有专著《可能世界、人工智能、叙事理论》(1991年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获现代语言学会1992年度独立学者奖)、《作为虚拟现实的叙事》(2001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出版,获现代语言学会2002年JeanneandAldoScaglione比较文学研究奖)、《故事的变身》(2006年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主编文集《赛博空间的文本性》(1999)、《跨媒介叙事》(2004),与戴维·赫尔曼和曼弗瑞德·雅恩道主编了《Routledge叙事理论百科全书》(2005),

  • 标签: 故事 瑞安 比较文学研究 大学出版社 叙事理论 现代语言
  • 简介:张新军的这本《可能世界叙事学》带给人的感受,可以说是耳目新。首先,“可能世界”是近年来出现在学界的个新鲜词。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时常出现在电影和电视剧片头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的字样并不陌生,但是,作者要探讨的“可能世界”,却是个定位更加科学,逻辑更加严密,范围更加广阔,内容更加驳杂的概念。

  • 标签: 可能世界 叙事学 电视剧 逻辑
  • 简介:<正>谚语是人民智慧的结晶,简练、生动,富于哲理性、教育,为广大人民喜用。中国谚语的丰富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史襄哉编《中华谚海》(1927年,中华书局出版)时收12,424条,1958年兰州大学学生编《中国谚语资料》即收有45,814条,1980年农业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农谚》(农业出版社出版),单是农谚就收有三万三千多条。但这些书多数对所收谚语没有注释。可称为谚语辞典的谚语词典实际上几十年来直没有出版过。因此,看到无锡师范学校《汉语谚语词典》编写组所编《汉语谚语词典》(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很是高兴。这是建国以来第部谚语词典,认真研究其编写的得失,对今后编出更为完备的谚语辞典,应当是有参考价值的。

  • 标签: 气象谚语 汉语谚语 词典 中国谚语 卫生保健 农谚
  • 简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史料热已经热了不少年,至今热力不减。韩晗的这本书也是着意在此用力。他从现代文学目前最为多见的三种研究方式——“通史研究法”、“作家作品研究法”和“理论前置研究法”存在的弊病人手,紧跟“重新回到历史现场”的以史料学为核心的现代文学史研究新范式的热潮,通过建构“群像式”现代文学史料研究,开垦出块块学术的“处女地”。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史料学 现代性 大众传播 叙述 期刊
  • 简介:现代城市是现象、历史过程与社会变迁的动力和表征,正如传播学者埃利胡·卡茨(ElihuKatz)所言,“大众传播研究的重心之即是城市社会的符码系统研究”①,换言之,城市研究亦须进行传播学向度的解读与阐释。

  • 标签: 现代城市 传播学者 解读 王安 媒介 文本
  • 简介:<正>《修辞学习》93年1期两则补白有误。《神童妙对》说客人出上联:“细颈壶儿,敢向腰间出嘴”,高则诚对下联:“平头锁子,却从肚里生锈”。“锈”和“嘴”都是仄声,怎么合乎对联基本要求呢?“妙”在何处呢?清人《坚瓠集》中《高明善对》下联末字是“繻”(见广陵古籍刊刻社重排本)。这也是个错字。张溦君据此写文,更是错上加错。据理分析,既然讲“锁”,那字就只能是“鑐”。《辞海》旧本“鑐,粟纡切,音须,虞韵。锁中鑐也,见《广韵》;锁牡也,见《集韵》。按即锁簧。”正因为它是平声,才可与仄声相对。《新华字典》有“繻”无“鑐”,二字音同,形近,义异。

  • 标签: 对联 仄声 大乔 修辞学 末字 《新华字典》
  • 简介:读陈禹老师翻译的书,早已不是第次了。只是这次,读得格外认真。至少,比读与这本书同属“网络经济译丛”的《小小世界——有序与无序之间的网络动力学》([美]邓肯·J·瓦茨著,陈禹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要认真和仔细。

  • 标签: 网络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 有序与无序 网络经济 动力学
  • 简介:、二十年前,台湾修辞学界曾先后涌现两部影响较大的著作,这就是黄永武的《字句锻炼法》和黄庆董的《修辞学》.90年代初,台湾修辞学家的又力作引起人们瞩目.这就是空中大学沈谦教授的30万字的专著《文心雕龙与现代修辞学》(台湾益智书局出版)。

  • 标签: 现代修辞学 文心雕龙 修辞学家 台湾地区 沈谦 力作
  • 简介:在性别/的概念上,存在着自然属性和社会建构两种考察思路。前者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男女生理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后者认为人类自身构建了性别这范畴,从而将男性与女性相区别。在20世纪后半期,作为社会属性的性别研究伴随着西方社会运动和思潮所引发的对既定概念的质疑得到进步发展,性别划分中的政治权力成为关注的焦点,

  • 标签: 性别研究 符号学 社会建构 自然属性 20世纪 社会运动
  • 简介:这个被称为“读图”的时代,种真正进入内在形式的图像理论无疑是对其的种极重要的回应。然而,图像研究的学理化探索不易,正如作者所说,“图像语言”的探究恐怕是相对于其他各种被称为“语言”的表达形式中最为滞后的。

  • 标签: 图像语言 符号学 痕迹 “语言” 学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