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文章评论了词典学界对《辞源》(包括初版修订本)《辞海》的性质众说纷纭的现象,认为如能通过讨论辨明是非,将有益于这两部词典编纂工作的优化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有益于词典类型理论的完善。

  • 标签: 辞源 辞海 词典性质 词典类型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方案。首先,从工程管理体系、规范标准制定、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介绍工程实施策略;其次,从已有语言资源汇聚、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技术等角度阐述工程实施方法上的创新点。

  • 标签: 语言资源 语言保护 实施方案
  • 简介:在生成词库理论的框架下,"谓词隐含"(袁毓林1995)实质上就是"事件强迫"。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汉语的"NP1+的+NP2"结构,根据该结构的语义关系,对该结构能否隐含谓词以及隐含什么样谓词的现象进行了归纳描写;同时解释了为什么有的结构可以隐含谓词,有的结构不能隐含谓词,并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NP1NP2所代表概念或事物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差异。此外,文章还涉及"NP1+的+NP2"结构的歧义性问题,歧义性源于"NP1+的+NP2"结构隐含谓词的多样性,而谓词的多样性又是因为NP(包括NP1NP2)有多种物性角色。

  • 标签: 谓词隐含 事件强迫 物性角色 “NP1+的+NP2”结构 歧义
  • 简介:身体与语言符号一样是人与世界对话的中介,它把各种概念、观念情感用可见、可阐释的形式具体化。身体被物化符号化为一种言说和身份建构方式,实施某种社会行为。本文在综述不同学科身体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身体、身份与权力的关系,并以中国转型期边缘群体为例阐释了他们如何用身体参与身份与社会现实的建构。身体像话语一样是一种可以消费的产品,社会行为者通过消费身体来获取社会关注身份认同,表达自身诉求和捍卫自身利益的合法性。

  • 标签: 身体 身份建构 话语 意义
  • 简介:广义叙述学的出现必定给传统文学研究带来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由此,本论文深入地分析理解广义叙述学,探究了广义叙述学的悖论与意义;从思考广义叙述学的缘由、理解广义叙述学、广义叙述学的意义、文学研究如何面对广义叙述学的挑战四个方面,以人文科学的文学研究为立足点,阐述了应该如何面对广义叙述学这类新学科新思想,如何坚守人文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

  • 标签: 叙述学 文学研究 叙述人类学 人文学科
  • 简介:文化标出性理论将传统的文化二元对立分解为"正项-中项-异项"的三元关系,以此描述文化的动态变化。这一三元关系与皮尔斯的三分范畴观相对应,并且,中项作为区分正项与异项的边界,具有符号域中边界的多语性。这证明了文化标出性理论是对话主义本体的:中项正项、异项之间存在"实质性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范式体现了文化标出性理论的多元性与先进性。

  • 标签: 中项 标出性 对话 皮尔斯 洛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