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海峡两岸四地151种杂志使用篇终结符号的统计、分析,结合当前语文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使用“篇号”的建议,并对“篇号”的名称、符号、位置作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借此引起语言学界的注意,尽早对篇号作出规范,以适应读者的阅读心理和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益

  • 标签: 汉语 篇末终结符号 汉字标识 英文标识 标识位置
  • 简介:摘要明治维新后不到半个世纪日本就完成其现代化历程,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进行了三次教育改革,实现了三次飞跃。本文以日本的三次教育改革为主线,阐述幕·近代日本教育的成果。

  • 标签: 日本教育 教育改革 成果
  • 简介:《韵会定正》是元明初江西人孙吾与所著的一部以反映官话音为宗旨的韵书。与宋元语音比较,该韵书反映出元明初通语韵母的一些重要发展,且都与近代官话语音演变方向一致。在对这些音变的记录上《韵会定正》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它能沟通宋元通语到明清通语的演变脉络。《韵会定正》对于近代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韵会定正》 元末明初 通语 韵母
  • 简介:文章论述了语文辞书中字典、词典、语典三的理论依据、事实基础,及其主要意义。认为“语词分立”是“三”的理论依据。语典的大量编纂和出版,为“三”奠定了事实基础。“三”的主要意义是:有利于语文辞书编纂的分工,使字典、词典、语典各司其职;有利于语典编纂的研究和语典学的建立;有利于汉语语汇研究和语汇学的建立与完善。

  • 标签: 字典 词典 语典 三分
  • 简介:<正>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说;“运用语言要注意‘得体’,也就是说用语要适应语言环境”,《现代汉语词典》给“得体”下的定义是“(言语、行动等)得当;恰当;恰如其”。所谓语言环境,是指使用语言时的客观因素,如时间(大至时代,小至时刻),地点(大至世界,小至居室),场合(一定时间、地点、条件发生的情况),以及交际双方其它方面的因素。所谓“恰如其”,不仅要求用词准确,语法、修辞运用得当,也要求语气、语体、礼貌等各因素妥贴合适。可见,“得体”是对语言运用的综合要求,几乎涉及语言运用的

  • 标签: “得体” 语气 书面语 应用文 语体 语言运用
  • 简介: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此,在课堂活动、作业活动和期末考核时,我采用项考试,减轻学生考试压力,实现提高他们语文素养的目标。

  • 标签: 课堂分项评价 作业分项评价 过程快乐 期末分项评价 压力减轻
  • 简介:文章对朱熹《诗集传》所注反、音进行穷尽式研究,发现其来源皆有根据,且体例严整,并非随意为之,朱熹既继承了陆德明的反切和"协韵"组合模式,又给以己意所定之反切注上"叶"的标志。文章同时归纳出了朱熹反、音的两种类型:一为并列古、今(或今、古)音;为四声互用。从反、音与叶反、音的对比来看,反、音并非漏注了叶字,而是朱熹有意为之,反、音与叶反、音统一于朱熹的注音原则。

  • 标签: 朱熹 《诗集传》 二反 二音 反切
  • 简介:文章利用“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和其他公开发表的材料,对汉语方言中全浊上与次浊上声调相分的现象进行考察,整理描写这种音变现象的类型,指出上声全次浊调是一种官话型的音变,在方言地图上以“漏斗式”的演变模式向东南方言扩散,东南方言在完成上声全次浊调的过程中,有数种不同的演变类型。

  • 标签: 汉语方言 声调分化 上声 全浊 次浊 漏斗式
  • 简介:《周易》的表意方式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符号思想的源头,其符号系统大致由卦画、卦辞和《易传》三个部分组成。卦画作为符号进行表意,其指向的正是卦辞对对象的说明,《易传》又对符号的意义作出了相关阐释,这三个组成之间在文本的内部即完成了一个符号的意义解读过程。在皮尔斯著名的表意三式中,符号的意义解读可以划分出再现体、对象与解释项三个成分。《周易》符号系统中的卦画、卦辞和《易传》符合表意的三的模式,与皮尔斯的三式中的各个成分与功能分别类同,而在中国传统的言-象-意关系中,《周易》符号系统中的三个成分又与之对应。本文由此最终得出言象意与《周易》三项连同皮尔斯表意三式之间的相通关系。

  • 标签: 《周易》 符号 皮尔斯 言、象、意
  • 简介:<正>一、唐钺先生健在今年月十一日(阴历壬戌年腊月二十九日)我去拜望叶圣陶先生,提前祝贺春节。叶老身体健旺,精神很好;叶至善兄也在家。叶老谈起"中国修辞学会"的事情,说复旦大学编关于陈望道光生的纪念论文集(即《〈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张志公同忐让我写篇序。这篇序是应该写的,可是我对修辞学没有多少话要说,考虑再三也没有写,实在对不起。至善兄插话说,按交情是应该写的,父亲考虑了很久,结果没有写。叶老接着问我说:"唐钺先生

  • 标签:
  • 简介:对赣语中的次清浊化、气流调这两种相互关联的音变现象进行考察,归纳了它们的类型和演变特点,同时分别对赣语中与次清浊化、气流调相关的其他音变现象进行了解释,最后分析了次清浊化、气流调的音变顺序。

  • 标签: 赣语 次清浊化 气流分调
  • 简介: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述及汉语音韵学和音韵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汉语音系研究与音位学的关系,强调和论证了推论汉语音系必须重视音位对比,严格的音位对比是构成音系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音位的性质和汉语拼音标示音位的得失。第讨论等韵学的若干问题,如等韵图的起源与依据、外表与内涵,等韵的贡献与流传等,并对内外转问题提出新说,指出内外转与佛经转唱相关,转唱时不出本韵为内,转唱时必须换韵为外。

  • 标签: 汉语 音韵学 等韵学 音系 音位对比 内外转
  • 简介:<正>一、陈子昂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修竹篇序》)、李白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古风》第一)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安得郢中质,一挥成斧金。(《古风》第三十五)

  • 标签: 修辞理论 唐代修辞
  • 简介:次约定”跟我们通常熟悉的“约定俗成”理论有所不同。如果说约定俗成的理论适合词与物之间的初次约定,它们之间的约定具有任意的性质,那么,“次约定”则是指符号与符号之间进行的有一定理据的约定。“次约定”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型的概念,不但在同一个符号系统的内部或者在其子系统之间存在次约定,而且在不同的符号系统之间,也同样存在着次约定的现象。区分“约定俗成”理论和“次约定”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认识到符号及其符号构成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二次约定 理据性 关系型概念
  • 简介:《土话指南》、《沪语指南》同是北京官话《官话指南》的沪语译文。文章利用《土话指南》、《沪语指南》的异文材料,对其中的甚词进行对比研究,以此揭示19世纪20世纪初沪语甚词的使用面貌以及与官话甚词的主要差异。研究显示,这两个版本间沪语甚词的用法差异已经表现出当时沪语部分甚词新派与老派用法的分野;其中甚词后置与前置语序、方言特征词与通用词的选择等都是导致新老派分化的因素。

  • 标签: 《官话指南》 《土话指南》 《沪语指南》 甚词 沪语 新派老派分野
  • 简介:摘要彝族史诗《勒俄特依》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是彝族民间文学中最富诗意的珍品。《勒俄特依》以“创世”为主线,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天地形成、万物出现、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历史演变、民族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先民征服自然的艰苦过程,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由于文化、语言的差异,许多民族经典即使被翻译成汉文,单从题目来看,也是难以理解的。所以,本文仅从目录学的角度释读《勒俄特依》,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

  • 标签: 彝族 史诗 勒俄特依 解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1月23日,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汉语语汇技术委员会(简称“语汇标委”)在南开大学宣告成立。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七个技术委员会,负责有关语言文字国家标准的制定、审核和推广等工作。汉语语汇技术委员会的成

  • 标签: 中国 汉语 语汇 标准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