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所设计的氢气制备及性质的微型化学实验新方法,与常量制备及性质验证的方法相比较,具有节约药品、装置简便、操作安全快速、污染小、现象十分明显等优点。在教学实践中经反复检验,符合微型无机化学实验要求,是值得推广的新实验方法。

  • 标签: 微型无机化学实验 设计 绿色化学
  • 简介:对比分析了桔梗皂甙的几种提取制备工艺,通过实验研究优选出桔梗总皂甙的最佳提取制备工艺,即水提醇沉-树脂吸附脱糖脱色法.本制备工艺流程简单,产率高,减少了工作量和溶剂的浪费.适合实验室和工厂大量的制备生产,并可推广到其它含皂甙类中草药的制备生产.

  • 标签: 桔梗总皂甙 水提醇沉-树脂吸附脱糖脱色法 中草药 制备工艺
  • 简介:文章概述了纳米金属粉末的传统制备方法(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对现有新型的制备方法(等离子气化法、金属喷雾燃烧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简要介绍了相应方法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最后,论述了纳米粉体的应用,展望了纳米粉制备方法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纳米粉体 制备方法 应用
  • 简介: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具有不同功效,低分子量壳聚糖的生理活性与其化学结构紧密相关.本文介绍了壳聚糖的物理、化学、生物降解方法以及低聚壳聚糖在保健食品、医药领域及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

  • 标签: 壳聚糖 制备 应用
  • 简介:利用“薄料”色髹技法可以制造色彩光泽度较高的脱胎漆器工艺品.改变了传统脱胎漆器采用大漆原料导致色彩暗沉,仅有红、黑两种主色的情况。本文采用金箔、银箔、铜箔和广油研磨得到色泥,将色泥和透明漆、大漆等进行调和制备“薄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薄料”成膜化学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对“薄料”彩髹样品的界面厚度和银泥、银色“薄料”表面形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细小的金属箔片对“薄料”的干燥成膜的化学结构没有影响;“薄料”平均厚度在7—30μm左右,研磨的银泥中银箔片粒径为10μm,且在银色“薄料”中,银箔主要起镜面反射作用,可以使得脱胎漆器的光泽度提高。

  • 标签: 薄料 脱胎漆器 制备
  • 简介:乙酰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然而传统的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的制备方法,存在产品收率不高和制备钠砂的过程安全性差的缺点.改进制备方法,直接以醇钠(甲醇钠、乙醇钠和叔丁醇钠)代替钠砂作为催化剂,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并改进蒸馏的方法.结果显示乙酰乙酸乙酯的收率可达到55-74%,均优于教材的实验结果.

  • 标签: 乙酰乙酸乙酯 醇钠 有机化学实验 Claisen酯缩合
  • 简介:利用微乳液法制备出ZnS∶Cu纳米微粒.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微粒粒径为2~8nm.XRD结果表明,ZnS∶Cu纳米微粒为立方晶型结构,与体材料ZnS的晶型结构一致;在紫外吸收光谱中,ZnS∶Cu纳米微粒吸收峰蓝移.发射光谱表明ZnS∶Cu纳米微粒产生一个位于482nm的绿色发射带.

  • 标签: 纳米微粒 ZnS∶Cu 微乳液 光学性能 发光
  • 简介:通过实验筛选Vc泡腾片的辅料及其配比,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制备出的Vc泡腾片的崩解时限、片重差异、硬度等指标都符合要求,说明该处方和制备方法可行有效。

  • 标签: 维生素C 泡腾片 处方 质量评价
  • 简介:采用热水浸提方法提取花青素,制备并表征花青素明胶膜材料.试验结果表明,紫薯花青素的添加对花青素明胶膜材料的厚度、水分和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着紫薯花青素含量的增加,膜材料中紫薯花青素与明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紫薯花青素明胶膜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增强,同时其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添加紫薯花青素能够显著提高膜材料的紫外吸收特性和抗氧化活性,对食品保藏过程中的食品氧化和紫外照射造成的食品变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花青素 明胶 膜材料
  • 简介:以水玻璃和盐酸为原料,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制备出高比表面、对高放射性废液中的锆具有高吸附容量的硅胶.表面活性剂对初级溶胶粒子产生修饰作用,限制溶胶粒子的生长,但却促使溶胶粒子的连接.因此,表面活性剂起到了无机结构导向剂的作用,并且促使溶胶粒子连接成网络结构.该硅胶的比表面积可达998m2/g,对锆的静态吸附量可达32.6mg/g,吸附分配系数为56.1mL/g.

  • 标签: 硅胶 高比表面 高吸附量
  • 简介:合成了Cu、Hg和Zn氧氟沙星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和性质。

  • 标签: 过渡金属 氧氟沙星 配合物 表征
  • 简介:利用深度萃取脱油方法制备的高软化点硬沥青材料,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对聚苯乙烯进行添加改性,并通过高压渗透发泡剂的方法进行预发泡处理,对蒸汽发泡后的泡沫聚苯乙烯进行了压缩强度,吸水性,发泡倍率等表征,结果表明硬沥青的添加不会对材料的发泡性能产生影响,但压缩强度会有所降低。

  • 标签: 硬沥青 发泡聚苯乙烯 聚合物改性
  • 简介:通过仿生合成、冷冻干燥及交联处理方法,制备出一种以双相磷酸钙、胶原和碳酸羟基磷灰石三组分为主要成分的新型三维骨组织工程支架。采用SEM、EDX和FTIR等测试技术对支架的性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支架具有三维多孔的有序结构。双相磷酸钙作为力学支撑骨架有助于胶原网络基质形成特定的形状并使之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在矿化过程中,羟基磷灰石矿物晶体在胶原的反应成核位点通过化学键合作用进行自组装。交联的胶原及其仿生矿化形成的碳酸羟基磷灰石可使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有望成为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植入材料。

  • 标签: 双相磷酸钙 胶原 支架 仿生
  • 简介:以醋酸锶和正丁醉钛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得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SrTiO3.借助红外(IR)、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和差热分析(DTG)以及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溶胶-凝胶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醋酸对丁醇钛的水解一缩聚过程起重要作用;甘油的加入可改善胶粒的均匀性;在800℃温度下灼烧制得的SrTiO3为典型立方晶体结构.

  • 标签: 溶胶-凝胶过程 水解-缩聚 螯合剂
  • 简介:通过不同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及菌龄等对灵芝菌丝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菌龄为60h的菌丝,采用浓度为2%的溶壁酶以0.6M的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于pH6.5,31°C下酶解2h,当酶解液中湿菌体含量对0.1g/ml时,其原生质体数可达2107个/ml,且再生率达8.5%

  • 标签: 灵芝 原生质体 再生
  • 简介:利用废陶瓷辊棒作为主要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多孔轻质莫来石材料,研究了配方组成对莫来石材料的晶相、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表征试样的晶相结构;采用排水法测试试样的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采用万能试验机检测试样的抗弯强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的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经煅烧后形成多孔的莫来石材料,当SiO2含量增大到6%和8%时,得到单相的莫来石材料.试样中具有一定量的玻璃相,试样中均匀地分布着微米级的微孔,随着SiO2含量从0%增加到8%,微孔数量增加,孔径增大,显气孔率从2%增大到35%,体积密度从3.10g/cm3减小到2.07g/cm3,在莫来石含量提高和气孔率增大的影响下,试样的抗弯强度先增加后下降.

  • 标签: 莫来石 废陶瓷辊棒 晶相 力学性能 显微结构
  • 简介:以TiO2纳米管阵列(TNTs)为基底,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TNTs/CdSxSey异质结,在单一变量的基础上结合正交实验,探讨了络合剂的选择、沉积时间、沉积温度、Na2S2O3浓度、柠檬酸浓度、沉积电压等条件对TNTs/CdSxSey异质结光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2S2O3浓度为0.009mol·L^-1、柠檬酸的浓度为0.025mol·L^-1时,在20℃、2.4V沉积电压下电化学沉积5min,获得的TNTs/CdSxSey异质结光电压值达0.2672V,优于同等条件下空白TNTs的0.0917V。XRD结果显示,CdSxSey的主要衍射峰位于2θ为26.276°、27.992°、51.285°、52.842°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标准卡片CdS0.25Se0.75的[002]、[101]、[112]、[201]晶面,属于六方晶系,在2θ为37.600°、47.565°处出现Se的单质峰,在2θ为62.728°、72.033°处出现六方晶系单质Cd的(110)、(112)晶面。根据EDS的数据分析可知,Cd、S、Se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分别为2.57%,0.63%,4.76%,对Cd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可确定所得样品的化学式为TNTs/Cd1.02S0.25Se1.89,其中含0.02的单质Cd和1.14的单质Se,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所制样品为50~100nm量子点。

  • 标签: TNTs CdSxSey纳米晶 异质结 电化学沉积 光电压
  • 简介:采用真空蒸发的方法在液体基底表面成功制备了具有自由支撑边界条件的金属铝薄膜系统,观察并研究了薄膜中的特征表面形貌.实验发现:铝薄膜中存在着由一块块近似为长方形的畴块连接而成的自薄膜边缘向薄膜内部区域生长的特征带状结构形貌;带状结构中畴块的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均先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后稳定变小.分析认为:这些现象是由于液体基底与固体薄膜之间的特征相互作用所致.

  • 标签: 液体基底 铝薄膜 特征表面形貌